大湾区“硬件”日益完善“软件”不断升级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5-23 10:04


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是港澳地区首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澳门 

创孵中心协作网络将覆盖 大湾区城市和葡萄牙巴西

港澳地区首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下称“创孵中心”),坐落在澳门马济时总督大马路29号。5月22日,“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在探访时了解到,目前已有约150个项目入驻创孵中心,八成左右创业者来自澳门本土。创孵中心的协作网络正逐步扩展到其他大湾区城市和葡萄牙、巴西等葡语系国家,更好地帮助青年圆创业梦。

创业产品一半为科技互联网类

走进创孵中心,只见众多年轻人正在忙碌,或盯着屏幕设计内容,或围坐一起讨论业务。创孵中心董事长崔世平博士介绍,创孵中心于2015年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局设立,面积1300平方米,设有接待处、孵化空间、活动区、会议室、加速器、路演厅、空中花园等七大创意空间。

创孵中心的一大特点,是采取7天24小时365日全年开放的模式,可以为进驻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完善基础设施及专业支持服务,包括免费空间、专业法律、会计咨询、创业培训指导、专家支持、路演推介、基金对接等。

“创孵中心突出开放性,不只面向澳门本地居民,也面向在澳门注册公司的其他创业者。”负责创孵中心运营的澳中致远投资发展公司副总裁魏立新告诉记者,经筛选符合条件便可以入驻,前半年免租金,经考核后,双方可根据情况开展股权认购合作等。

目前,创孵中心约有150个进驻项目;创业者八成左右为澳门本土青年,此外还有来自葡萄牙的创业者。在产品方面,科技互联网类占据“半壁江山”,如旅游APP、AR技术等,与澳门产业特色联系紧密。

今年合作网络将拓展到巴西

澳门与珠海一衣带水,两地会有什么新的合作动向?珠海传媒集团采访中心经济新闻部部长钟夏十分关心这个问题。

“珠海横琴是澳门青年“走出去”创业的首选。”魏立新表示,预计最快今年内,横琴口岸离境大厅和新的第二新通道青茂口岸都将建成,澳门莲花口岸有望整体搬迁到横琴口岸,实施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新模式,让通关更加便利。“早上到横琴工作,晚上下班就回澳门,这样的‘同城创业’模式也很适合澳门青年。”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在崔世平看来,对入驻青年来说,免租金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创孵中心的平台作用,这里可以提供更多与业内交流合作的机会,对接大湾区乃至内地其他地区及海外的科技、资金等要素,让项目“长大”,推动多赢。

魏立新说,借助澳门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优势,创孵中心正构建中葡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中心,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以及葡语系国家的创孵机构合作,使有意“走出去”创业的青年也能享受到当地的配套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除在中山760文创园设有对接创业的空间和服务外,创孵中心还与葡萄牙里斯本著名孵化器Beta-i签署了合作协议,让中葡两地青创团队获得创业空间、商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支持服务,预计今年合作将拓展到巴西。创孵中心将致力于帮助澳门创业者善用内地及海外的优质创业资源“走出去”,为外地优秀项目“走进来”搭桥铺路,助力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

发挥纽带作用 共建人文湾区

距创孵中心不远的澳门艺术博物馆内,两个重要的艺术展正在举办,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参观——与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的“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大师作品展”,展出了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国画大师的名作;与大英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展示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一批外国名家的代表作。

“一中一西”两个展览,是澳门文化开放包容、多元多样、丰富多彩的生动案例。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为澳门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迹,其中有三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分别是成功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城区、成为世界记忆名录的汉文文书、联合广东和香港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粤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澳门要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是对澳门历史文化的肯定,也是新时代赋予澳门的新使命。”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局长穆欣欣说,澳门要进一步推进与葡语国家的文化合作,同时深度参与人文湾区建设。

澳门与葡语国家确立了文化艺术交流的长效机制。“今年7月,我们将举办第二届中葡文化艺术节,涵盖美食、图书和音乐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内涵。”穆欣欣透露。

此外,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频繁,深度合作制作了很多艺术作品。穆欣欣举例,近期澳门和佛山两地将联手推出粤剧《镜海魂》。这部粤剧改编自澳门作家创作的同名京剧作品,由国家一级编剧李新华执笔,佛山粤剧院制作。

穆欣欣充满信心地说,粤港澳大湾区同属岭南文化,同根同源、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相信世界将见到一个更美好的人文湾区。

南方日报记者 胡良光 吴少敏

5月22日,“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探访深圳前海。

深圳

构建人才政策体系 助海内外人才追梦大湾区

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微埃创始人赵紫洲正与一帮“海归”研发团队商量如何优化智能产品;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有不少科学家正埋头开展实验研究;在迈瑞医疗,时常能见到不同肤色的同事聚在一起讨论工作……

5月22日,“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走进深圳,走访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人才高地的一系列举措。深圳南山区副区长练聪表示,在协同创新的理念下,南山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完善建设大科学装置平台与创新创业基地,为更多人才涌现、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持。

在前海创业两年来,赵紫洲的道路走得颇为顺畅,除了拥有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外,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给予的政策红利使得初创企业走过了最难的一段道路。“第一年场地免租,第二年场地费减半,还享有住房补贴。”赵紫洲说。

近年来,深圳出实招鼓励港澳青年人创新创业,不仅打造了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平台,而且出台了便利港澳居民的政策举措,将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纳入创业补贴范围,并提供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

“深圳配套体系完善、市场广阔,创业扶持力度大,不少澳门年轻人都想到深圳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理想。”澳门日报记者方春城说。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如何能广聚海内外人才,助力创新发展?

“筑巢引凤。”练聪介绍,目前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内,已建有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以及深圳湾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吸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人才聚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建设。

《澳门月刊》社长助理齐继革看好西丽国际科教城:“这片区域内有7所高校、一大批实验室、28名全职院士和19家上市企业,形成了一条产学研完整的创新生态链,相当了不起。”

良好政策也为人才集聚提供支撑。2016年以来,深圳相继出台了“81条”人才新政、“十大人才工程”、人才工作条例和人才“1+2”文件等,构建人才政策体系。

“港澳在人才、高等教育和科研成果上有优势,南山在成果转化方面有较强实力。”练聪表示,粤港澳三地各有优势,协同创新是提升湾区创新能力的一大方向。未来,南山将发挥好平台优势,为人才涌现、集聚、发展和成功创造更好的环境,进而促进创新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黄锦辉 龚春辉

采访团在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进行采访。

珠海 

横琴新口岸拟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

伶仃洋上,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长龙飞跃衔接三地;占地50万平方米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一个链接东盟、非洲、拉美、欧盟、北美传统医药产业合作的全球网络正在形成;而就在产业园不远处,珠海长隆海洋科学乐园等三大新项目蓄势待发,将于今年内正式开放……5月22日,“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走访珠海横琴新区展示厅、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地,实地感受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所展现出的活力,亦看到了粤港澳三地之间产业对接、平台合作的更多可能性。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通关模式是否还会继续升级、加快效率?”在位于十字门大道的横琴新区展示厅内,人员往来的进一步便利化成为采访团关注的热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地之间交通往来已十分通畅;但要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人流、资金流等要素流动,政策、制度等“软件”也要持续随之升级。

横琴新区自贸办副主任王彦表示,各地居民对通关便利的呼声都很高。他透露,正在建设的横琴新口岸将借鉴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的模式,计划待澳门莲花口岸整体迁入后,通过优化过关流程和身份数据联通,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实现一次排队、查验、放行,让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在王彦看来,这也是未来通关模式改进创新的方向。

要素流动速率的提升促进了重大合作发展平台的建设,也为三地产业携手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传统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展厅内,几款在国外注册上市的中药产品吸引了在场记者的关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副行政总裁冯准介绍,自2015年起,产业园结合“以医带药”的推广方式,已成功帮助中国内地和澳门企业的6个产品在莫桑比克注册。

“随着园区平台不断完善、产业氛围日渐浓厚及各项优惠政策的逐步推进,截至今年4月,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134家,其中有35家是澳门企业,包括14家新培育的中医药企业。”冯准透露。

冯准介绍,符合条件的入驻企业除了可以享受租金减免的优惠政策外,园区还会提供一系列创业指导,由业内专家团队提供专业培训,为企业顺利发展一路护航。

“粤港澳大湾区的‘硬件’越来越完善,‘软件’也在不断升级。”香港《紫荆》杂志社记者许煜表示,此次走访收获满满,对大湾区的认识也变得更加立体、全面。“作为香港媒体记者,我很希望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进一步加快融合发展。这不仅体现在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亦需要三地的制度、平台不断加速对接。”她说。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王彪

采访团在深中通道进行采访。

中山 

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已经全线展开

站在深中通道中山登陆点的平台极目远眺,两座临时搭建的工程引桥在水天交界处汇合,勾勒出深中通道桥梁部分飞架江面的清晰轨迹。一组组巨大桥墩,顺着引桥一直延展到目光尽头,挖掘机、塔吊等大型设备正在紧张施工。5月22日上午,“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来到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加速联通的最新进展。

在管理中心的规划地图上,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从北到南依次展现,珠江两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交通要道紧紧连接。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杨阳介绍,深中通道采用东隧西桥方案,通过连接线实现在深圳、中山及广州南沙登陆,全长约24公里,设计时速为100公里的双向八车道,项目总概算约446.9亿元,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集群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如今,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已经全线展开,西人工岛顺利完成筑岛,东人工岛堰筑段隧道围堰工程及成岛施工已展开。依托深中通道工程研制的另一个核心装备、世界第一艘且唯一一艘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计划下半年进行联调联试,为首节沉管安放进行准备。整个工程预计于2024年建成投用,届时深中通道将成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通纽带,推进珠江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高效配置。

在深中通道中山登陆点,中山市大湾区办相关负责人刘登透露,围绕深中通道建设节点,中山一直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要实现到周边的大湾区主要城市半小时通达,到港澳一小时通达。中山港客运码头也在建设之中,今后从中山去香港机场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

交通的日益便捷,让采访团深切体会到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更多机遇。

“中山等地都是非常宜居宜游的城市。”香港经济通通讯社记者赵嘉骏表示,因为看中了中山等地优良的居住环境,很多香港年轻人的父辈都选择到中山等地生活;深中通道建成后,将会吸引更多人在中山寻求居住、工作和投资的机会。

深中通道的安全问题也是采访团关注的焦点。在回应香港媒体提问时,杨阳表示,深中通道从规划伊始就将珠江口周边台风多发的因素纳入方案,并针对超强台风制定了应急预案,可以确保深中通道的安全。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黄叙浩

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姚志豪 李细华 石磊 董天健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大湾区“硬件”日益完善“软件”不断升级
南方日报  作者:  2019-05-23


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是港澳地区首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澳门 

创孵中心协作网络将覆盖 大湾区城市和葡萄牙巴西

港澳地区首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下称“创孵中心”),坐落在澳门马济时总督大马路29号。5月22日,“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在探访时了解到,目前已有约150个项目入驻创孵中心,八成左右创业者来自澳门本土。创孵中心的协作网络正逐步扩展到其他大湾区城市和葡萄牙、巴西等葡语系国家,更好地帮助青年圆创业梦。

创业产品一半为科技互联网类

走进创孵中心,只见众多年轻人正在忙碌,或盯着屏幕设计内容,或围坐一起讨论业务。创孵中心董事长崔世平博士介绍,创孵中心于2015年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局设立,面积1300平方米,设有接待处、孵化空间、活动区、会议室、加速器、路演厅、空中花园等七大创意空间。

创孵中心的一大特点,是采取7天24小时365日全年开放的模式,可以为进驻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完善基础设施及专业支持服务,包括免费空间、专业法律、会计咨询、创业培训指导、专家支持、路演推介、基金对接等。

“创孵中心突出开放性,不只面向澳门本地居民,也面向在澳门注册公司的其他创业者。”负责创孵中心运营的澳中致远投资发展公司副总裁魏立新告诉记者,经筛选符合条件便可以入驻,前半年免租金,经考核后,双方可根据情况开展股权认购合作等。

目前,创孵中心约有150个进驻项目;创业者八成左右为澳门本土青年,此外还有来自葡萄牙的创业者。在产品方面,科技互联网类占据“半壁江山”,如旅游APP、AR技术等,与澳门产业特色联系紧密。

今年合作网络将拓展到巴西

澳门与珠海一衣带水,两地会有什么新的合作动向?珠海传媒集团采访中心经济新闻部部长钟夏十分关心这个问题。

“珠海横琴是澳门青年“走出去”创业的首选。”魏立新表示,预计最快今年内,横琴口岸离境大厅和新的第二新通道青茂口岸都将建成,澳门莲花口岸有望整体搬迁到横琴口岸,实施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新模式,让通关更加便利。“早上到横琴工作,晚上下班就回澳门,这样的‘同城创业’模式也很适合澳门青年。”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在崔世平看来,对入驻青年来说,免租金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创孵中心的平台作用,这里可以提供更多与业内交流合作的机会,对接大湾区乃至内地其他地区及海外的科技、资金等要素,让项目“长大”,推动多赢。

魏立新说,借助澳门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优势,创孵中心正构建中葡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中心,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以及葡语系国家的创孵机构合作,使有意“走出去”创业的青年也能享受到当地的配套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除在中山760文创园设有对接创业的空间和服务外,创孵中心还与葡萄牙里斯本著名孵化器Beta-i签署了合作协议,让中葡两地青创团队获得创业空间、商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支持服务,预计今年合作将拓展到巴西。创孵中心将致力于帮助澳门创业者善用内地及海外的优质创业资源“走出去”,为外地优秀项目“走进来”搭桥铺路,助力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

发挥纽带作用 共建人文湾区

距创孵中心不远的澳门艺术博物馆内,两个重要的艺术展正在举办,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参观——与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的“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大师作品展”,展出了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国画大师的名作;与大英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展示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一批外国名家的代表作。

“一中一西”两个展览,是澳门文化开放包容、多元多样、丰富多彩的生动案例。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为澳门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迹,其中有三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分别是成功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城区、成为世界记忆名录的汉文文书、联合广东和香港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粤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澳门要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是对澳门历史文化的肯定,也是新时代赋予澳门的新使命。”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局长穆欣欣说,澳门要进一步推进与葡语国家的文化合作,同时深度参与人文湾区建设。

澳门与葡语国家确立了文化艺术交流的长效机制。“今年7月,我们将举办第二届中葡文化艺术节,涵盖美食、图书和音乐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内涵。”穆欣欣透露。

此外,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频繁,深度合作制作了很多艺术作品。穆欣欣举例,近期澳门和佛山两地将联手推出粤剧《镜海魂》。这部粤剧改编自澳门作家创作的同名京剧作品,由国家一级编剧李新华执笔,佛山粤剧院制作。

穆欣欣充满信心地说,粤港澳大湾区同属岭南文化,同根同源、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相信世界将见到一个更美好的人文湾区。

南方日报记者 胡良光 吴少敏

5月22日,“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探访深圳前海。

深圳

构建人才政策体系 助海内外人才追梦大湾区

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微埃创始人赵紫洲正与一帮“海归”研发团队商量如何优化智能产品;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有不少科学家正埋头开展实验研究;在迈瑞医疗,时常能见到不同肤色的同事聚在一起讨论工作……

5月22日,“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走进深圳,走访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人才高地的一系列举措。深圳南山区副区长练聪表示,在协同创新的理念下,南山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完善建设大科学装置平台与创新创业基地,为更多人才涌现、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持。

在前海创业两年来,赵紫洲的道路走得颇为顺畅,除了拥有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外,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给予的政策红利使得初创企业走过了最难的一段道路。“第一年场地免租,第二年场地费减半,还享有住房补贴。”赵紫洲说。

近年来,深圳出实招鼓励港澳青年人创新创业,不仅打造了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平台,而且出台了便利港澳居民的政策举措,将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纳入创业补贴范围,并提供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

“深圳配套体系完善、市场广阔,创业扶持力度大,不少澳门年轻人都想到深圳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理想。”澳门日报记者方春城说。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如何能广聚海内外人才,助力创新发展?

“筑巢引凤。”练聪介绍,目前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内,已建有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以及深圳湾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吸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人才聚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建设。

《澳门月刊》社长助理齐继革看好西丽国际科教城:“这片区域内有7所高校、一大批实验室、28名全职院士和19家上市企业,形成了一条产学研完整的创新生态链,相当了不起。”

良好政策也为人才集聚提供支撑。2016年以来,深圳相继出台了“81条”人才新政、“十大人才工程”、人才工作条例和人才“1+2”文件等,构建人才政策体系。

“港澳在人才、高等教育和科研成果上有优势,南山在成果转化方面有较强实力。”练聪表示,粤港澳三地各有优势,协同创新是提升湾区创新能力的一大方向。未来,南山将发挥好平台优势,为人才涌现、集聚、发展和成功创造更好的环境,进而促进创新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黄锦辉 龚春辉

采访团在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进行采访。

珠海 

横琴新口岸拟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

伶仃洋上,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长龙飞跃衔接三地;占地50万平方米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一个链接东盟、非洲、拉美、欧盟、北美传统医药产业合作的全球网络正在形成;而就在产业园不远处,珠海长隆海洋科学乐园等三大新项目蓄势待发,将于今年内正式开放……5月22日,“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走访珠海横琴新区展示厅、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地,实地感受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所展现出的活力,亦看到了粤港澳三地之间产业对接、平台合作的更多可能性。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通关模式是否还会继续升级、加快效率?”在位于十字门大道的横琴新区展示厅内,人员往来的进一步便利化成为采访团关注的热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地之间交通往来已十分通畅;但要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人流、资金流等要素流动,政策、制度等“软件”也要持续随之升级。

横琴新区自贸办副主任王彦表示,各地居民对通关便利的呼声都很高。他透露,正在建设的横琴新口岸将借鉴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的模式,计划待澳门莲花口岸整体迁入后,通过优化过关流程和身份数据联通,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实现一次排队、查验、放行,让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在王彦看来,这也是未来通关模式改进创新的方向。

要素流动速率的提升促进了重大合作发展平台的建设,也为三地产业携手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传统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展厅内,几款在国外注册上市的中药产品吸引了在场记者的关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副行政总裁冯准介绍,自2015年起,产业园结合“以医带药”的推广方式,已成功帮助中国内地和澳门企业的6个产品在莫桑比克注册。

“随着园区平台不断完善、产业氛围日渐浓厚及各项优惠政策的逐步推进,截至今年4月,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134家,其中有35家是澳门企业,包括14家新培育的中医药企业。”冯准透露。

冯准介绍,符合条件的入驻企业除了可以享受租金减免的优惠政策外,园区还会提供一系列创业指导,由业内专家团队提供专业培训,为企业顺利发展一路护航。

“粤港澳大湾区的‘硬件’越来越完善,‘软件’也在不断升级。”香港《紫荆》杂志社记者许煜表示,此次走访收获满满,对大湾区的认识也变得更加立体、全面。“作为香港媒体记者,我很希望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进一步加快融合发展。这不仅体现在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亦需要三地的制度、平台不断加速对接。”她说。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王彪

采访团在深中通道进行采访。

中山 

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已经全线展开

站在深中通道中山登陆点的平台极目远眺,两座临时搭建的工程引桥在水天交界处汇合,勾勒出深中通道桥梁部分飞架江面的清晰轨迹。一组组巨大桥墩,顺着引桥一直延展到目光尽头,挖掘机、塔吊等大型设备正在紧张施工。5月22日上午,“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来到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加速联通的最新进展。

在管理中心的规划地图上,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从北到南依次展现,珠江两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交通要道紧紧连接。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杨阳介绍,深中通道采用东隧西桥方案,通过连接线实现在深圳、中山及广州南沙登陆,全长约24公里,设计时速为100公里的双向八车道,项目总概算约446.9亿元,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集群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如今,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已经全线展开,西人工岛顺利完成筑岛,东人工岛堰筑段隧道围堰工程及成岛施工已展开。依托深中通道工程研制的另一个核心装备、世界第一艘且唯一一艘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计划下半年进行联调联试,为首节沉管安放进行准备。整个工程预计于2024年建成投用,届时深中通道将成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通纽带,推进珠江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高效配置。

在深中通道中山登陆点,中山市大湾区办相关负责人刘登透露,围绕深中通道建设节点,中山一直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要实现到周边的大湾区主要城市半小时通达,到港澳一小时通达。中山港客运码头也在建设之中,今后从中山去香港机场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

交通的日益便捷,让采访团深切体会到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更多机遇。

“中山等地都是非常宜居宜游的城市。”香港经济通通讯社记者赵嘉骏表示,因为看中了中山等地优良的居住环境,很多香港年轻人的父辈都选择到中山等地生活;深中通道建成后,将会吸引更多人在中山寻求居住、工作和投资的机会。

深中通道的安全问题也是采访团关注的焦点。在回应香港媒体提问时,杨阳表示,深中通道从规划伊始就将珠江口周边台风多发的因素纳入方案,并针对超强台风制定了应急预案,可以确保深中通道的安全。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黄叙浩

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姚志豪 李细华 石磊 董天健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