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通惠河边,有一座外表普通的大厦,名字叫四惠大厦。
不过这座大厦里却有着一家并不普通的公司,名字叫掌阅科技。如果你喜欢读电子书,一定对这个名字不陌生。它在全球拥有6亿用户,是中国数字阅读领域的先行者。
虽然公司的知名度颇高,可是创立公司的四位合伙人却很神秘低调。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他们是怎样在居民楼里做出了一家市值两百亿的上市公司。
1
2017年的一个夏日,北京的天气燥热难耐。此时,有四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从证监会走出来,他们面色平静如常,似乎刚才在里面什么都没发生过。
"恭喜你们,未来的亿万富豪。"
一名负责帮掌阅上市的中介公司代表打破了沉默,他欣喜异常,不过那四名男子依旧平静如水。
"今天结束了没有?我要回公司工作。"其中一名中等身材的短发男子在心里嘀咕道。他就是掌阅科技联合创始人王良,他的脸上常常挂着微笑,眼里总是闪着光芒。
从掌阅成立到上市,王良功不可没,他不仅是掌阅科技的技术核心,而且还深度参与内容的运营,是掌阅文学的负责人。在上市之前,他甚至想过要卖房筹钱帮助掌阅渡过难关。那时,他手头也没什么钱,可从走出证监会的大门这一刻起,他的身家马上就超10个亿了。
其他三名男子分别是成湘均、张凌云和刘伟平。9年前,就是他们四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在北京创立了掌阅。
2017年9月21日,掌阅在中国 A股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在该板上市的第一家数字阅读企业。一夜之间,掌阅造就了4位亿万富豪、13位千万富豪、22位百万富豪。
让中介颇为意外的是,这四个理工男似乎对财富并不上心,上市后并没有专门庆祝,只是随随便便的就近吃了个家常菜。感觉上市对他们来说,就跟吃家常菜那样平常。
彼时, CEO成湘均还发了一封颇有警示意味的内部信:"最近的一两个月,我收到很多的祝福,大家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掌阅成功了,掌阅厉害了,掌阅能挣大钱了。甚至我们在社交活动中,也会因为我们上市而获得以前所没有的优待。这种诱惑和虚荣让人很舒服,飘飘欲仙。有很多的人就此追随着诱惑,沉醉于虚荣,走向另一条路。"
……
没有面包掌阅活不了,但是没有灵魂我们也不想活。
2
王良和成湘均同年,都是1978年出生,而且他也是一个爱灵魂胜过面包的人。
当儿时的成湘均在湖南大山里将《三国演义》足足翻了五遍时,安徽小县城的王良正废寝忘食的看着金庸古龙的小说。为了瞒过老师的法眼,他甚至把武侠小说套上教科书的封皮。
那时的他们,从未想过有一天两人会走在一起,更没有想到他们会联合张凌云和刘伟平做一家有关阅读的上市公司。
这一切还要从王良上大学那年说起。
1996年,中国的互联网还处于草莽阶段。那条纤细的64K国际专线两年前才刚刚接入中国。马云一年前才辞去英语教师创立"中国黄页",而丁磊一年后才创建网易,又过了一年,姜丰年和王志东创立了新浪,同年,张朝阳创立了搜狐。
而这一切,似乎都与王良没有关系。那一年,最让王良和父母开心的事就是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同济大学,主修机车车辆工程专业。两年后,这个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却总是名列前茅的年轻人买了人生第一台电脑,他决定要好好打游戏,顺带学编程。
用王良的话说,那时候学编程的人无非两个目的。一个是帮女同学装机,一个是写小程序炫技。由于班上女生实在太少,他只好埋头写程序。
就在王良醉心于编程的1999年,马化腾联合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4人创办了腾讯。当时的王良还未意识到,今后这个男人将会和自己的命运产生交集。
虽然没机会帮女同学装机,不过王良也算"因祸得福",大学期间他的编程甚至学的比本专业还要好。毕业后,他进入了上海地铁工作,运用计算机编程解决了车辆故障查询、报备等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让人刮目相看。
2005年,王良进入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在那里他遇到了成湘均和刘伟平。那时他们关系非常好,彼此住在隔壁,下班经常坐同一班地铁回家。就这样3个热血沸腾的理工男成了最好的朋友。两年后,张凌云也加入了他们。
虽然四个年轻人已经在职场上斩获颇丰,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要改变。
男人,要么轰轰烈烈的爱一个人,要么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如果可以,两个都要。
3
视界所及,不汲汲于眼下之利,才能登高望远,游目骋怀。
2008年9月,北京还没有创业街。那时候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就特别爱去后海,因为那里有酒吧一条街。
王良说,咖啡太阳春白雪,唯有酒精才配得上梦想的热血与激情。就是在那里的一间小酒吧,他们确定了掌阅这个名字。精于编程又爱读书的他们要做全球最专业的数字阅读。
取好名字后,四个人中唱歌最好听的成湘均特别兴奋。他冲到台上去,要过来驻唱歌手的麦,放声高唱汪峰的《飞得更高》。王良他们也冲上去,四个人抱成一团,扯着嗓子唱着歌,全然不顾台下人的目光。
有梦想的日子总是美的,甚至能美到让人忽视自己正处于苦难之中。
决定创业后,四个年轻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妻子送回娘家,其中一人的妻子甚至还怀着身孕。这么做,不是因为觉得妻子会拖累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却舍不得妻子跟他们一起吃苦。
梦想的确也很苦。
由于四个人都没有背景,也没有什么钱。创业初期,他们甚至三个人挤一张床睡了半年。后来条件好点,就两个人挤一张床。如果不用拜访客户,他们可以一连几个周都不下居民楼。时间不够他们就通宵的干,最长的一次连续干了四天四夜没有睡觉。王良和成湘均都爱抽烟,一个人一天能抽一两包。
2009年夏天,后来担任支付宝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陈琦去找他们,看到四个光膀子的男人挤在如家的一个小房间里面,床上摆满了手机,还以为他们是搞电信诈骗的。
王良他们四个理工男非但不是骗子,反而特别实在。在功能机时代,每个厂家的手机系统都不一样,为了让掌阅在每款手机上都能流畅应用,他们往往要针对几百款手机改编程序。
当有用户打电话反应掌阅在自己的手机运行不好时,王良他们就会远程调试,如果还不行,就会花钱给用户买个新手机,然后把旧手机寄给他们调试。如果是公司方圆两百公里内,他们就开车上门调试。那些年,光新手机他们就给用户买了几十台。
2011年前后,他们的梦想终于开花结果。掌阅的日活用户达到了200万。这在当时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那一年的8月16日,也是在北京,雷军在798艺术中心发布了史上第一款小米手机。此时,一个巨大的危机正在向王良他们的掌阅袭来。
4
雷布斯到底是雷布斯。当他4年前看到乔布斯在旧金山发布第一代 iPhone时,他就知道智能机时代即将来临。
可是智能机时代一来就给了王良他们一个下马威。掌阅创立之初是采取收费模式,到了智能机时代,免费成为潮流,掌阅也开始尝试免费。可是由于巨大的版权开支,掌阅烧钱速度很快。成湘均在一次采访中透露,最危险时,掌阅的账户上仅剩下一万块钱。王良说,那时他们四个人甚至准备卖房子。
收费还是免费?这几乎是一道生死题。
"免费是死,收费还有一线生机。"最终,成湘均决定收费。
由于账面上极度缺钱,他们甚至没有给用户心理缓冲期。第一天还是免费,第二天就收费。用户同样没有给他们心理缓冲期,几乎在一夜之间,用户流失了90%以上。这远远超出了王良他们50%的预料,四个人都在崩溃的边缘。
拯救他们的是一笔充值20元的邮件订单。王良回忆说,当时甚至比后来掌阅上市还让人兴奋。上市那天,他甚至想邀请这位用户一起敲钟,可惜由于找不到联系方式只好作罢。
如何让更多的用户回流?这成了萦绕在王良他们心头的难题。"收费就一定要让用户觉得值。"于是,王良他们在一个小小的阅读上,做了100多项创新。今天的仿真的翻页,不是 ibook第一个做,而是掌阅第一个做。苹果上的护眼,也不是苹果第一个做,掌阅比它早做了两年。
正是凭着这些创新,掌阅走上了快车道。到了2012年,掌阅的付费模式逐渐步入正轨,每天付费用户就有600多万。2016年6月,掌阅的用户突破了6亿,营收达到12亿元。
一年后,也是在9月,在王良母校所在的城市,掌阅成功登陆了 A股,连续18个涨停,公司先后提示风险并主动冷却。
两个月后,阅文集团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当日大涨86.81%,创下香港 IPO史上第二大融资金额。而马化腾的腾讯持有阅文集团超过60%的股份。2013年,正是马化腾将网络文学的"教父级"人物吴文辉等人收到自己麾下,成立了创世中文网。进而组建腾讯文学,再到后面收购盛大文学,成立全新的阅文集团。可以说,正是马化腾一手培养了这个掌阅最大的竞争对手。
而这一切,似乎在1999年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5
财富并不是总能改变一个人。
掌阅上市后,王良的生活似乎没什么大的变化。他依然坚持每天晚上两点睡觉,早晨8点起床的作息规律。他说这是创业时留下的习惯,他不想改变,也改变不了。
他改变不了的还有善良的秉性。至今他朋友圈的签名还是父亲那句家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小时候,每次放假回家,父亲就会带着他去县城很偏远的一家音像店买光碟。那时他很不解,明明家门口就有一家很大的音像店,为什么一定要去那家又远又小的店呢?后来从别人口中他才知道,原来那家店的老板是一个残疾人,父亲是在用这种体面的方式帮助他。
王良的父亲还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当时父亲和县里的一位官员私交很好,可是官员落马后,许多人都避之不及。官员出狱后,碰巧王良的父亲身体不便,爬不了楼。于是他就打摩的过去,然后让摩的司机把自己背上了六楼,只为见老朋友一面。那位官员也很感动,下楼时,亲自把他背下六楼,而当时,那位官员也已经六十多岁。
父亲的正直和善良深深的影响了王良。因为善良,王良和成湘均他们四个合伙人坚决不作恶。对于掌阅而言,就是坚持做正版,因为盗版就是作恶。他们甚至愿意花100万元买下《围城》的电子版权。这些年,掌阅花在版权上的钱至少有十多个亿。
因为重感情,十几年来,王良和成湘均他们亲如兄弟。
"平时我们是好朋友,但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就是家人。"
王良清楚地记得,创业初期他第一次来深圳见客户,本来觉得自己在北方的编程界很牛,可是在深圳他却像一个门外汉,客户甚至觉得跟他谈是在浪费时间。
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受挫的他把自己关在宾馆的屋里哭了起来。得知此事,成湘均立马坐飞机过来陪他。对他说,"有事一起扛,大不了继续回去找工作。"
再到后来,王良的父亲病危。成湘均他们也是第一时间安慰他,让他放心地回去照顾父亲,公司里的事情他们来搞定。于是,王良才能安心的连夜坐火车回家,将父亲接到北京。
多年以后,谈及这些事情,王良仍心怀感激。
6
从2008年的那个夏天到2017年的那个夏天,时光走过了9个年头。
王良他们从居民楼里的穷小子变成了通惠河边的亿万富豪,上演了一出现实版中国合伙人。
前几年,《花千骨》《琅琊榜》等 IP作品火爆了影视圈,王良当然看在眼里。不过相比于直接投资购买 IP,他更愿意经营 IP,围绕用户开发,最终把普通读者变成深度粉丝用户。
现在,作为掌阅文学的负责人,王良对网络文学格外亲睐,不惜投入巨资扶持网络作家。仅在2017年一年发放的稿酬就超过3亿元,年电子收入过100万元的作家超40位。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只会更高。
显然,王良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功,他梦想让更多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后来,有年轻人向他求取成功的秘诀。王良说了四句话。
"年轻人要多付出一点,回报是个时间问题。"
"创业一定不要勉强,一定是要真实想做的。"
"创业要找到信任的人,工作要找到信任的团队。"
"身体很重要。"
末了,思考了片刻,王良又补充一句:
"当你想改变的时候,就是开始的时候。"
ZAKER热点工作室出品
文 /喻钦涛 视频 /李耀华 拍摄 /宋伟忠 谢云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