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德讲述红军长征入粤第一战往事
南雄市乌迳镇官门楼村黄木岭,红军长征时曾在此露营
文/金羊网记者 张文
图/金羊网记者 周巍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10月26日,红军从江西进入广东省境内,在韶关南雄乌迳镇黄木岭一带驻扎,并在乌迳新田村打响了红军长征入粤第一仗。
6月22日,记者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探访黄木岭和新田村,亲历者、史志工作者和当地村民通过讲述,向采访团呈现了85年前红军入粤驻扎、与粤军交火、为群众分猪肉的一幕幕过往。
驻扎黄木岭,这里是红军的“老地方”
黄木岭位于南雄乌迳官门楼村,是浈江河边一座山丘,顶部平旷、遍植松树。
“红军选择在这里驻扎,是因为这里地形适合隐蔽,山顶比较平坦,便于大部队隐藏。当时山上植被很茂盛,就算敌人飞机在头顶侦察也不容易发现。”韶关南雄市史志办干部李君祥说,旁边的浈江河如同一道天然的防护屏障,敌军靠近很容易发现,便于撤退。
李君祥说由于红军到达黄木岭时,中秋时节刚过,附近村民听说红军在此驻扎,纷纷送来粮食、茶水和盐巴等物资,“红军在这里的群众基础好,1929年年初,朱德、毛泽东就曾率红四军在此宿营,当地群众都知道红军是老百姓的部队,积极帮助红军。”
如今的黄木岭山顶耸立着一座“红四军黄木岭脱险地”纪念碑,纪念红四军在黄木岭宿营并在敌军眼皮底下成功脱险的事迹。
今年3月,朱德元帅外孙刘康前往南雄参加“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时曾介绍,小时候长期生活在外公朱德身边,聆听了许多关于外公革命斗争的故事,外公多次在南雄战斗过,其中一次是1929年1月25日晚在黄木岭宿营,“敌人正准备前来包围,幸亏南雄县委干部钟蛟蟠侦知敌情,提前飞报敌情,‘朱毛红军’转危为安。”
《朱德传》一书也回忆,红四军在黄木岭一带露营时得到敌军靠近的消息,“即刻惊起,出发,连号都没吹。因为是冬天露营,所以说走就走了。这一次红军的命运那是极端危险的了。如果没有地方党的支部,那一下就会被敌人搞垮了。”
李君祥说,也正是这次“脱险记”,让中共南雄县委首次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并成为南雄融入中央苏区的开始,“所以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进入南雄,选择在黄木岭这个他们非常熟悉的‘老地方’驻扎也就顺理成章了。”
打完第一仗,红军给老百姓分了猪肉
南雄市乌迳镇新田村始建于西晋年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祠堂、老街、古榕树下,都是红军曾经的露营地。村子旁边一道红砂岩山岭,更是见证过红军长征入粤第一战的战况。
1934年10月,红一军团从界址进入南雄,10月26日晚,红一军团直属队到达乌迳墟。这时蒋介石急令陈济棠部派兵前来堵截,企图阻止红军长征部队向西转移。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得知敌军在乌迳、新田等地设伏。红一军团给侦察连下令,坚决消灭乌迳新田之敌。
李君祥称,侦察连当时用最猛烈、最迅速、最彻底的时间来解决这场战斗,他们趁正在修筑工事的敌军立足未稳,一个冲锋就把敌军两百多人打垮,这一场也是红军长征入粤的第一个胜仗,极大地提振了红军的士气。
今年91岁的新田村李梅德老人是这场战役的见证者。站在曾经的战壕边,老人讲述了当时战斗的过程,“(国民党)来了有五六架飞机轰炸这一片,当时第一个炸弹就炸到这里。”
老人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只有六七岁,时间已经过去八十多年,但红军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红军战斗胜利后的场景更是记忆犹新。
“红军就住在我们大祠堂里,当时的条件可真是苦啊!我们老百姓就给他们送吃的喝的。战斗打响的时候,村里人还帮着红军扛担架。”老人说,战斗胜利后,红军在新田圩老街上搭台,“讲完话,就和游击队一起,把买来的猪肉分给老百姓,五箩筐猪肉”。
李梅德老人说,当年发生在村里的这场战斗,影响了他的一生,“红军离开新田村时,在桥头和村民们告别,村里有不少年轻人都跟着红军参军了。我也在1949年入伍,去北海当兵了。”
回忆往昔,老人情绪激动,采访尾声,他神情肃然地唱起军歌,“鱼儿离水活也活不成,咱离开老百姓就不能打胜仗。老百姓爱护咱如同爱儿郎,咱爱护老百姓就像爱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