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筑梦湾区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
金羊网记者 莫谨榕 孙晶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同时,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意见》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是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三年行动计划》中,这一任务更细化成10条重点举措,为大湾区广东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具体任务和目标。7月5日,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就相关热点进行解读。
广东产业科学布局有实效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正当其时。在《实施意见》中,对广东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提及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和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对记者表示,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保证广东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广东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实力。
林江表示,从《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中,我看到最大的亮点是广东的科学布局是“中间落墨”,能够让各个城市根据规划结合各自发展的特色找到定位,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林江举例说,广州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东莞则大力发展机器换人制造业等,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
错位发展现代金融业
《实施意见》要求,要加快构建以创新为战略支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相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更是进一步提出,要携手港澳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并推进大湾区保险合作。
在专家看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在携手港澳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方面各有优势,可以错位发展。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记者表示,互联网迅速发展衍生出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的发展成大势所趋,未来金融体系的国际协作必不可少,广州和佛山可探索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发展平台,并探索出相关实践经验,在金融监管制度、监管框架、法律框架等方面加强对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的监管、引导,使之满足促进全球金融发展、完善治理的新需要。
梁海明进一步分析,深圳毗邻香港,可考虑与香港合作成立交易所,在交易所的规则、制度和技术等设置上进行创新。而珠海也有条件打造成为基金、保险产业的汇集地。
引进工业设计优秀人才
在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方面,《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要加快发展数字创意、智慧物流、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源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更强调“建设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广东工业设计城、军民融合创新设计服务中心”。
在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制造业产值较大,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各城市,而香港、澳门则有一定的工业设计产业基础。珠三角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链前端的工业设计领域延伸,有助于珠三角制造业补齐短板,转型升级。为此,大湾区内的内地城市应该和香港、澳门加强协调合作,把港澳在工业设计领域的优秀人才和资源引进来,引导港澳优秀工业设计人才来广东工作、创业,将这些优质资源和广东制造业发展很好地融合起来,最终推动粤港澳深化工业设计合作,促进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
依托资源发展海洋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因海而生,与海共荣。《实施意见》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更进一步细化为推动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高端智能装备、海洋生物医药、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产业发展。
陈鸿宇对记者分析,本次发布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湾区中广东城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使得广东发展海洋经济的方向更加清晰。而《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的海洋经济具体产业,都是针对广东已有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些基础和资源禀赋而设置的,也是考虑到大湾区整体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让各城市各产业错位发展、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