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咖、投资人、创客各有观点
金羊网讯 7月19日,2019年“创客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决赛在广州顺利举行。参赛队伍分为创客组与企业组,在11名专家评委以及16名市场评委的专业评审下,决出了多个重要奖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重要发展战略,广东创业创新的氛围一向领先全国,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业、创新,更是牵动着未来广东产业新发展、“广东制造”升级为“广东智造”的关键点。今年,“创客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亮点频出。在大赛期间,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特别采访了多位来自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知名技术专家、行业顾问、投资人以及初创企业代表、创客代表等,请他们分别谈谈自己对广东创业创新的观察、分析和期待。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范冰冰: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快速落地
羊城晚报:眼下“创客广东”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技术专家评委,您走访了不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您觉得这些新创企业有何新亮点?
范冰冰:今年参赛的企业和项目水平越来越高,投资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集中。目前,传统的互联网应用还在继续深入并扩展到工业互联网、机械智能制造等领域,而与此相关的创新型公司与创客小组进入复赛和决赛的也比较多。此外,近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快速落地,今年有很多创客便是将二者集合到生产、教学等领域。
今年的创客团队有从回国创业的、有在校创业的、有依托社会上其他资源从公司独立出来创业的、有通过资助实现创业的,等等,这使得创业的形式不断多样化。通过这两年的扶植,创业创新的“面”在不断扩大,水平也在不断深入。我们国家的创新、创业整体氛围目前已经到了较好的程度。
羊城晚报:您认为对于初创型企业,应该得到什么样的资源支持?社会各界应如何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孵化,让这些企业脱围而出?
范冰冰: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或积极投身创业。对于初创企业,可以从政策法律、孵化环境、投资、技术等方面进行辅导与支持。现在很多投资者,可能原来是一名技术创始人,而要把团队变成现代化的公司,公共关系的管理、市场推广运营、投资、营销管理等方面,都是他们要面临的大问题。所以我们希望创业者能得到社会各界、各链条上的“技术、资本、市场、营销、法律、环境”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国枫(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军: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是趋势
羊城晚报:作为专家评委,您觉得今年的创客广东大赛有哪些新亮点?这些创新型的企业与往年相比有何新变化?
陈军:有几点观察发现:其一,今年的参赛者变得更加踏实,懂得结合产业,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或是一个 idea。其二,有些项目已经有考虑如何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非常庞大,但中小企业无论是资金、人才还是信息技术,若想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可能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这一次很多的创业项目,都是试图去解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问题以节约成本,提高管理能力。
羊城晚报:很多人说,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个阶段是“互联网+C端”,就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群体。现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下半场竞争,开始瞄准“B端”,也就是产业互联网、更多地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去解决工业升级发展的问题。对此,您有何看法?我们已经开始了下半场的竞争了吗?
陈军:对于这个观点,我有感同身受的部分,也有不一样的认知。单纯的互联网确实发展到了一定的瓶颈,流量也在下降。但是我觉得,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它跟传统产业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一个大的趋势。在这种趋势面前,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需要投入的过程。
羊城晚报:在走访这些创客和中小型创业公司后,您认为现阶段最迫切要解决哪些最核心的问题?
陈军:直白点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初创型公司的“先天死亡率”都比较高。企业在初创期的三年中,第一年淘汰掉70%,后面的两年再淘汰70 %-80 %,最后,100家创业公司中有10%能够生存发展起来就已经很不错。但我觉得,这就是创新的代价,这也是创新必须付出的东西。经过这种残酷竞争跑出来的企业,才是明日之星,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微软,下一个 Facebook。
但要说缺什么?我觉得什么都缺:缺钱,缺技术,缺人才,缺意识,缺太多东西。我觉得,首先需要社会给予创新创业更多的宽容,因为创业必然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我们常说创业的理想与情怀,但是当落到实处,需要经过市场验证、客户验证时是很艰难、很残酷的,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与理性,知道这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这次看到那些刚创业三四年的公司,花了两三年时间搞出来产品给客户试用,客户也从一个增加到十个再到二十个。虽然营业收入不多,但我们能够看到企业的增长和坚持。有一句话叫:“永远不要轻视年轻人”,因为未来的世界是他们的。所以,第一我们应该要尊重“小”,所有的企业都是从小长大。第二要尊重创新,虽然创新会付出代价,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讲,创新带来的东西会更多。
澳门电脑学会理事长陈永建:
内地创客可利用港澳跟国际接轨
羊城晚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来自港澳地区的青年创客和创新企业纷纷跟内地的一些行业进行互动。比如这次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创业创新大赛,便吸引了不少港澳青年创客参与。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陈永建:目前,港澳地区有很多机会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及行业进行对接和合作交流。以前我们只是看着我们自己的小市场,但是现在面对的是我们国家这样一个大市场,这对我们港澳的创客来说是一个契机。
羊城晚报:您觉得港澳创客要融入大湾区发展,各方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支持?
陈永建:港澳青年对内地城市的文化还不大熟悉,他们应该多跟内地交流,看一下内地的企业怎样营运,以及在人才方面是否有合作意向。对于大湾区其他城市来说,港澳也是一个面对国际的窗口,内地的创业团队也能利用港澳跟国际接轨。
中值资本总裁傅力:
希望引导创业者往基础研究领域进步
羊城晚报:您这次以投资人的身份也参与了很多初创企业的实地调研。一圈走访下来,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发现今年有什么特别的亮点?
傅力:今年的整个创业环境和创业项目,我看完以后觉得更踏实了。因为基础产业更多了,不像早些年的企业,为了商业而商业、为了投机而投机。我们这次看到有很多围绕着基础工业、甚至是基于芯片制造的创业,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现象。
羊城晚报:对于创客,尤其是年轻创客,还有一些初创型企业,您有什么好建议?
傅力:我自己本身也创过业。创业十年,创投十年,又在大型国企工作了十年。以我过去的观察而言,觉得整个创业环境还是有点浮躁了。创业是个非常艰苦的事,我希望跟广大的创业者说:要摒弃周边嘈杂的声音,真正去热爱一项工作,真正地去享受创业和创新,真正把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
羊城晚报:在刚刚的比赛现场,您重点举牌了哪些项目?为什么会给他们举牌?
傅力:我重点举牌的项目还是选择在小芯片上。第一,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好。第二,它已经有了市场的呈现。它是芯片技术设备,是底层技术,我更希望引导创业者往基础研究领域进步。
京华信息副总裁刘真:
能帮助社会解决问题就能获得回报
羊城晚报:作为此次“创客广东”大赛的企业评委,看到这么多进入决赛的创客团队,还有初创型的企业团队,请您谈谈您的感受。
刘真:比起去年,今年的“创客广东”大赛有两个不同的特点。第一点是形式更多样。通过“互联网 +”模式呈现,今年无论是非遗、制造业,还是设计、养老等方面,各种各样的方案层出不穷。第二点是今年项目落地的坚实度更高,可以明显感觉到人们对创客的理解已经从原来的表面走向基础,而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同时创客也更关注社会的一些细致痛点。
羊城晚报:您曾经也是一名创客,请您从过来人的身份给这些年轻的创客提供一些创业经验和建议。
刘真:我始终认为在创业的过程中,既要创新,又需要扎实苦干的去做出内容。要在创造、创意、创新的过程中,秉承不忘初心的思想。因为任何一个事业的成功,一定是要有其社会价值的,要能帮助社会解决问题,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也就能够获得创新的成功。秉承这个初心,最终才能收获你的成就。
荔枝微课公关总监陈嘉嘉:
创业的扶持政策要“网络化”与“具体化”
羊城晚报:作为一群创业的“95后”,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在大学阶段就有了创业的动力和决心?
陈嘉嘉:我们创业时刚好是全国“双创”氛围最浓厚的时候,受师兄师姐的影响,我和小伙伴们也开始创业。我们团队有很多人在大学,甚至是初中阶段就有创业的经历。我们都是年轻创业者,认识之后一拍即合,就决定一起创业。
羊城晚报:创业这几年来,您有哪些深刻的经历与我们分享?
陈嘉嘉:最深刻的经历是刚创立荔枝微课的初期,我们十几个人经常在办公室通宵加班,去解决技术、运营与市场的问题。因为我们做的是在线教育,很多用户是白天使用我们平台,许多技术上的问题我们只能在晚上连续通宵解决。那种一群人在一起,为了自己的“孩子”——产品项目而把事情做好的决心与凝聚力,如今回味起来觉得非常棒。对于新入职的人员,我们也一直贯彻这种一起扛事,做事,不怕苦难的决心。
羊城晚报:创业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对于你们而言,最需要的资源是什么?您认为社会对初创团队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孵化?
陈嘉嘉: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其实政府对于一些初创企业是有扶持资金的,但在创业初期我们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希望能把这些创业的扶持政策“网络化”“具体化”地传递给新一代创业者,让大家少走弯路。另一个是关于政策的支持。比如我们所处的在线教育行业比较新,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只能通过不停的摸索与试错。希望能有政府部门对整个行业做出一些明确的指导,带领我们一起发展。
非遗岭南城市新名片项目负责人曾维佳:
让更多的人认识非遗工艺
羊城晚报:您是一位老师,同时也是优秀的广告设计师,但还是踊跃投身成为一名创客,您的初衷是什么呢?
曾维佳:我是一位老师,我们学校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是一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有国家级的大师工作室的25位非遗技能大师带着一帮学生学习工艺美术。但这些学生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学工艺之后,不知道前途在哪。我希望这些学生都能够有“前途”,而且有“钱途”,所以我决定要带着他们一起创业。
创业一定要跟产品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做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接下来我们的设想是,跟旅游产品或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这帮学生加入到公益制作的团队里,让更多的人认识非遗工艺和技艺,让更多的人能够喜欢这种东西。人们对非遗有一定的情怀,一旦接触了你就会对它爱不释手。
羊城晚报:您感觉在创业的过程当中最缺乏什么样的资源支持?
曾维佳: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样能够使产品达到量产?针对高端客户,我们有非遗大师的技艺,并将不断地拓展大师团队。对于中端客户,我们有学徒、学生可加入到产品的定制过程中。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很多人不认识非遗工艺,对非遗工艺的产品不熟悉。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客户群体,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然后再结合我们非遗工艺,做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品牌企业与机构关注我们。
文/记者 区健妍 林润栋 朱智祥
图/视频记者 曾育文 实习生 林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