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离咎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有个29岁的福建男子,全家人吃饭向来都很清淡,有一天他第一次吃到麻辣烤鱼,瞬间被那麻椒、辣椒的味道所震撼和吸引。事后,他疑惑多多,考虑到饮食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又想起一些童年时残存的记忆,开始怀疑自己从小被拐。于是,他上走失儿童网站登记了自己的信息,最后真的找到了身在四川的亲生父亲。
这条新闻让我在感动之余,心里也不免搜索起属于自己的乡音乡味来。年少时,家乡有许多的好,因为一直身处其中却将其忽略。离开家,有过乡愁以及年岁渐长之后,一些过去觉得微不足道甚至丑陋粗鄙的东西,才渐渐变得可爱起来。
家乡的特色饮食不少,其中有一项堪称全民通吃的就是咸茶。中国不少地方有擂咸茶的习俗,但用料和风味彼此都稍有不同。我小的时候,不太接受咸茶,总觉得那是妇女们的爱好。每天茶时一到,人们围着茶钵一边聊天一边畅饮,茶钵前总是女性居多,男性想要加入,有时候是要受一番揶揄的。
时至今日,在吃咸茶这件事上,似乎男女平等了一些。茶时一到,妇女们围在桌前吃茶聊天,倒也不忘给外面看店的,或者干体力活的男人们捎去一碗。早饭与午饭中间,茶时正盛,妇女们高调地擂茶、吃茶、谈笑,男人则低调地坐在店门前吃茶。干体力活的人们也会暂时停下来,吃上两碗茶,解渴、填肚子,一举两得。
成年以后,我也爱吃咸茶。周末不上班的时候,起床晚一些,就把咸茶当成早饭。自从学中医之后,更爱吃咸茶了,因为我发现,村里的妇女们高寿的很多,跟每天吃咸茶不无关系。擂茶的材料里面,芝麻补肾,炒米益脾胃,花生补血,茶叶除烦解燥,都是有益健康的好东西。更何况,女人们一边吃茶一边倾诉心声,十分解压。
咸茶是一品乡味,乡音则当属社戏。
小时候跟着长辈去看社戏,总觉得社戏是演给老人们看的。小孩子去戏棚,只是为了凑热闹,为了跟年龄相仿的儿童们互相追逐,为了在戏台边上买点零食解解馋,仅此而已。对戏文的内容,我们从不关心,偶尔被台上的装扮吸引着看几眼,往往也看不懂。长辈们则都痴迷不已,有时候会看到凌晨戏终人散。所以,小时候去看社戏的我,最后常常是趴在父母身上睡着,戏终人散时被父母抱回家,第二天醒来,夜里唱过什么戏一点也不记得。
小时候,一直以为全中国的戏曲都是一样腔调,以为年纪大了,自然会喜欢、会听懂。后来才知道,十里不同音,戏曲也有很多种。像我们家乡的白字戏就是全国稀有剧种,跟其他地区的戏曲并不一样。
奇怪的是,我们这一代还没有真正老去,就开始喜欢上了家乡的戏曲。这几年,微信群里,经常看到年轻人分享白字戏选段;一些80后、90后也开始在KTV里以唱白字戏为乐。看到这些画面令人忍俊不禁之余,不得不慨叹乡音之强大。我曾经以为,那些戏曲迟早有一天,会湮灭在新时代的歌声里,现在才明白,没有一种传统文化会平白无故地被传承数百年。也许每一代年轻人都曾经轻视过它,但最终都会发现它的独特魅力。
人离开家乡后,就会加倍地怀念乡音,怀念家乡的一切。我还记得,小时候帮长辈买过白字戏的卡带,上面都是繁体字,都是香港那边的唱片公司录制的,因为香港那边,也有着一群热恋乡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