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水平种出一流的中草药,努力走出一条农村兴、农民富、产业旺的发展新路子。”《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关于推进南药产业发展种植技术性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近日印发,对惠州市南药产业发展的实施区域、重点品种、种植布局、资源保护、科学种植等进行明确。
《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具有惠州特色的南药产业,是惠州市利用资源禀赋优势、优化农业结构、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资源互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推动惠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现状
全市中草药种植面积达2.6万多亩
惠州市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宋代,罗浮山“洞天药市”就是岭南著名的中药材集市。目前,全市中草药种植面积达2.6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博罗、龙门、惠东、惠阳、惠城等地。其中,以博罗县的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约占全市种植面积的61.4%。依靠天然的种植优势,惠州中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产值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8年中药生产总值超过20亿元。
《指导意见》提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质量优先、注重品质、确保安全。同时,按照产业发展有序、产品安全有效的发展目标,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提升惠州市南药供给能力、农民收入增长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创新服务机制,推行标准化引领、基地建设带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融合互动。打好绿色环保品牌,秉承“工匠精神”,以一流水平种出一流的中草药,努力走出一条农村兴、农民富、产业旺的发展新路子,助力惠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融合
优化发展中草药全产业链
“根据全市南药产业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南药绿色技术服务指导,推动我市南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导意见》提出,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以现阶段需求量大、药用效果好且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濒危药用野生等具保护价值的品种为重点,突出生态化、仿野化、特色化、品牌化和产业化。
同时,以惠州市中医药历史文化资源和本地特色产品为依托,通过中草药全产业链资源发展和资源整合优化,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地方优势特色产品,带动惠州市农村经济腾飞;通过在中草药种植基地开发生态旅游、药膳、科普、康养体验等,大力发展中药农业产业相关等第二、第三产业,提高中药农业综合收入;通过开展南药绿色技术指导服务,使南药新品种、新技术等绿色和仿野栽培技术在全市南药生产基地大力推广;要加大药农的技术培训,培训一大批具市场经济、种植技术、药用知识的新型药农;要加强药农的信息技术服务,通过电商平台大数据等推动中草药产业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惠州市地处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而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境多样性复杂,植物种类繁多,特别是境内的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等山脉连绵起伏,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指导意见》指出,将以惠州市环罗浮山、环南昆山、环莲花山、东江沿线以及10个市属国有林场等区域为重点建设南药种植基地,做大、做优、做强惠州南药产业。
产业
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
10多年前,博罗县罗阳街道莲湖村种植户钟运金尝试种植鱼腥草。这一种,就“种”出了3栋楼房,村民形象地称为“鱼腥草楼”。如今,在钟运金带领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数十户农户跟着钟运金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据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前段时间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市现有中草药生产企业18家、中草药生产专业合作社16家,还有以中草药加工、提取为主的中医药生产企业16家。惠州市初步形成了中草药生产和加工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成为拉动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指导意见》提出,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生产水平。要加强对南药生产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的技术指导,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组织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和组织化优势,在惠州市南药产区建设稳定、可控的原料种植基地,推动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积极推广构建“药企+基地+合作社+药农”的模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引导企业和合作组织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信贷担保等方式,把企业、行业协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户联结起来,在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形成稳固的产销链条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推动生产,合作发展,抢占市场。
品牌
打造惠州中药材地理标志商标
《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树立本土品牌。要根据全市中药材生产发展现状,加强对艾草、石斛、黄精、鸡骨草、牛大力、沉香、三叉苦、五指毛桃、巴戟、金线莲、钩藤、鸡血藤、巴戟天、土茯苓、灵芝等效益好、品质优的传统南药的技术指导,提升药农经济效益。
同时,开展中草药品种选育,对道地药材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建立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技术支持种子种苗繁育项目,从源头上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同时要推动中药材产品原产地认证工作,加强野生地道药材资源保护,打造惠州中药材品质优、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的地理标志商标。
此外,在技术指导和服务上向南药专业镇村倾斜,依托相关科研单位,将各项先进科技成果引进到全市各个南药生产专业镇村,加快南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基础较好、带动效果强的南药基地,建设南药种子种苗繁育、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综合加工等科技示范基地,并适时组织召集现场观摩活动,树立标杆、扩大示范效应,示范一片、提升一批、带动一方,实现南药生产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