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历史常以重要的时间节点为标志。对于中国文艺界来说,2014年10月15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影响深远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时逢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五周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推出第一部全景式呈现新时代文艺中国新生态的长篇述评《文艺中国开新局》。此书用大量鲜活的故事,以6章34万字的篇幅,生动解读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的历史背景、理论贡献和深远影响,全面反映文艺工作座谈会后中国文艺界发生的深刻而显著的变化,深入揭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大作品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此书多处写到中国美术馆和吴为山馆长,我们在此摘发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美术作品展:壮丽的视觉史诗
(节选自《文艺中国开新局》第二章第二节)
2015年8月22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铸魂鉴史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中国美术馆外景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
展览从“抗战与苦难”、“抗战与人民”、“抗战与英雄”、“抗战与战场”、“抗战与世界”、“抗战与胜利”和“抗战与和平”等七个视角对主题进行了阐释。
“抗战与苦难”,着重讲述在抗战的历史中,无数中国老百姓家破人亡、离乡背井,无数中国难民四处逃命、颠沛流离的苦难历史。作品有陈执中的《“九一八”之夜》、王悦之的《弃民图》、李桦的《怒吼吧中国》、罗映球的《在敌人的铁蹄下》、余钟志的《饥寒交迫》、汪刃锋的《流亡的开始》,以及许江、孙景刚、崔小东、邬大勇的《1937.12·南京》和吴为山的《家破人亡》等。
“抗战与人民”,集中刻画中国人民面对法西斯侵略,为了保家卫国,拿起武器,奋不顾身地走上前线、纷纷进入抗战总动员的状态,在宏观层面以艺术表现力耸立起中国人民的形象。作品有罗清桢的《咆哮》、沃渣的《抗战总动员 》、张漾兮的《前方浴血奋战,后方加紧生产》、唐一禾的《七七号角》、许生的《上前线去》、卢鸿基的《“儿呀,为了祖国,勇敢些!”》、罗工柳的《马本斋的母亲》、庄言的《农民自卫军》,以及林宏基的《烽火少年》、孙濨溪的《小八路》等。
“抗战与英雄”,将艺术关注放置于抗战力量的典型个体之中,以抗战英雄奋勇杀敌、宁死不屈的巍巍泰山之形象,串联起中国人民抗战的悲壮历史。作品有胡一川的《到前线去》和《八百壮士》、陈烟桥的《冰雪中的东北义勇军》、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以及邢永川的《杨虎城将军》、岑圣权的《蔡廷锴——1932年春,上海》、全山石的《八女投江》、张文新的《百团大战的彭德怀》、李武的《赵尚志》等。
“铸魂鉴史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
“抗战与战场”,以空间维度再现抗战历史中的“第一现场”。作品有野夫的《九一八(沈阳城之轰击)》、王青芳的《偷袭》、丰中铁的《冰天雪地中的东北义勇军》、罗清桢的《突击》,以及张绍城的《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徐青峰的《血战台儿庄》、高洪啸的《中日徐州会战》、齐鑫的《滇西抗战》等。
“抗战与世界”,将中国的抗战历史与同时期的世界语境相连接,作品有汤小铭的《满腔热忱》、杨美应的《斯诺在保安》、任惠中的《中国远征军》、李荣林的《驼峰航线》、孙浩的《零式飞机的坠落》、曾岳的《史迪威将军》、广廷渤的《陈纳德》、唐绍云的《华侨在滇缅公路——离别》、修建桥的《埃德加·斯诺》等。
“抗战与胜利”,记录了抗战胜利这一里程碑时刻,以典型事件凸显抗战的历史维度。作品有马达的《侵略者的末日》、庄严的《老百姓的胜利》、彦涵的《军民合作》、芦艺的《建国、抗战》,以及蔡亮的《延安火炬》、邓超华的《胜利的日子》、陈坚的《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冯远的《胜利日》、曲直的《胜利·一九四五》、田黎明的《铭史册页图》等。
“抗战与和平”,将抗战历史与当下、未来相连接,并追溯到了人类共同关注的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命题。作品有马达的《和平纪念塔》、彦涵的《我们衷心热爱和平》、李平凡的《我们要和平》、陈明园的《和平使命》等。
中国美术馆户外雕塑展区一角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
2015年8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来到中国美术馆,参观了这一盛展。观后,她称赞展览主题鲜明,融合多种艺术形式,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且与史实紧密结合,全景式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既体现了国内的全民族抗战,也表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相互合作;既有抗战时期老艺术家的作品,又有现当代艺术家的新作,有助于观众全面深刻了解那段历史。
“这次展览的视觉标志是钢铁与红色。”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这样介绍。
钢铁精神与红色文化交织,赋予展览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本次展览的组织和策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相关精神,在展览组委会的统一领导和艺委会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听取并广泛征求了党史专家、军史专家、近现代史专家、抗战史专家、艺术史专家和艺术家等相关方面意见,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才形成本次展览的策展方案和展览结构。
据 《中国美术馆》 杂志发表的《抗战美术与国家叙事》介绍,此次展出的作品来自八个方面:
中国美术馆馆藏经典作品(含国家重大题材作品);
部分省级美术馆和纪念馆藏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全国各地的优秀创作;
由总政宣传部组织的军队画家的创作;
文化部组织的各省市文化厅局的创作;
中央党史办提供的作品;
中国美术馆组织的抗战雕塑;
个别家属和艺术家相关的特邀藏品,包括王悦之、吴作人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作品以及一批当代名家创作的反映抗战的作品。
展览共展出作品三百余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年画、连环画、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利用中国美术馆一层和户外展示空间,形成了一部关于抗战的视觉史诗。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在2015年8月22日的开幕式中讲到,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当代美术家特别是广大中青年美术家对抗战历史与抗战英雄的刻画与塑造。中国美术家协会共收到1455件作品,经过初评、复评,最终有117件新创作作品在展览中展出。纵观这部分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广大美术家特别是中青年美术家秉承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原则,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以艺术化的手段创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鲜活地树立起一座座抗战英烈的精神丰碑。
“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览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朱高磊/摄
此次展览提供的组织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和展览的经验,对办好类似美术大展甚至抓好其他领域重大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具有普遍借鉴意义。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美术作品展”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借鉴此次展览经验的基础上,又各有自己的创造。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2017年10月31日,中国文化报发表综述《为人民抒怀为时代造像》,这样描述美术领域推进组织化创作的成就:“十八大以来,文化部相关单位以及各省区市积极引导美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施了一系列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并特别加强对现实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视和扶持,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和展览,也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4个省份分别实施了25个现实题材相关的美术创作工程,在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篇综述,对重要创作工程和活动如数家珍:
中国国家画院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紧密结合时代命题,在创作过程中,先后组织了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考察采风五个线路、三个阶段的写生与采风内容,深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中,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和人文景观进行深入研究,为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中国艺术研究院积极引导美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田黎明、杨飞云等一大批优秀美术家深入到部队、农村、边疆等基层一线,创作出许多现实题材的新作;
在中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重庆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巡回展出的“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当代十五位美术家作品展”,展示一批长年扎根基层、深入生活的美术家,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由中国美术学院组织艺术家们联合创作的“时代领跑者”组画,以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为切入点,劳模们依次出现在画作中,记录了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优秀劳动模范;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主题美术作品展”,通过21幅大型组画,以廖俊波、高德荣、龚全珍、菊美多吉、李保国、黄大年等先进人物为创作原型,生动展现了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当代中国人的昂扬风貌,受到观众热情关注和喜爱……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9日刊出的《革新图强开创美术事业新局面 》,还提到这些巨制:“2018年,适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美协再次组织24位艺术家创作了《在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大会上》等24幅巨制,以‘真理的力量’为主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参观人数达300万人次”,“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目前还在筹备推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计划创作完成约200幅(件)美术精品,充分展现党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