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子文在《你要好好的》一书序文开头写道:此时此刻写下这篇序的时候,正是 2018 年的最后一天,我在东一区的巴黎,天微微亮。
这个句式像极了知乎大神们说:人在美国,刚下飞机,谢邀。
其实在知乎上关于苑子文的讨论不少,比如有一个提问是:为什么中国最火的书总是苑子文、卢思浩、大冰之流?
这个问题带有先入为主的“敌意”,出现了“矫情”、“故作聪明”和“卖作者本身”这样的字眼。
但知友们的回答显然要中肯很多,而且确实能让你理解苑子文为什么这么红。
匿名用户说:苑子文的书表达了现代人的一些美好的幻想 ——有一份正经工作,每年有不少假期,有机会到处游玩 ……名校毕业,有才有颜有故事有理想 ……
用户“非牛顿流体”说:文字表达比较浅显易懂,适合青春期年龄段的孩子理解 ……又加了一些青春期该有的联想。
青春现场
接受 ZAKER 专访之后的第三天,苑子文就要开始今年的巡回签售了。他几乎以每周四场的速度在不同的城市里游走,推进着他的握手签名会,有时候周末甚至需要一天跑两个不同城市。
我们亲眼目睹了苑子文落地广州的情形。
他戴着口罩,鸭舌帽,穿着白色衬衣,一走进机场大厅就被粉丝团团围住。8 月 18 日,签售活动开始前 3 个多小时,就有粉丝守在书展的展位门口,分享会开始之前,排队的队伍已经绕场馆一圈。
初高中及大学模样的女孩占了多数,她们三两结伴,看上去还很青涩。有许多是专程从外地赶来的,现场不断有女孩抱着签好的书尖叫着小跑出来。
这些女孩子说,“温暖,给我陪伴”,“这已经是我第三年见他了,看到他的文字就有了力量”。苑子文离开广州赶往下一站中山时,依旧被粉丝簇拥着,他不停地挥手回头,跟这“三百万女朋友”说再见,“女朋友”们深情嘱咐他不要太累,要注意身体。
这些还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即将走进理想与现实的夹缝,而苑子文这样的作家和他的作品,依然可以守护青春的幻想。
即便没有莎士比亚背书,每个人都知道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它已消失无踪。
对苑子文的粉丝来说,他们知道与其将来一边享受着社会上大大小小的马云们赐予的“福报”,一边长叹着“青春喂了狗”,不如让“青春的梦在青春做完”。
替同龄人做梦的苑子文还在适应着自己的身份转变。
“我刚毕业一年,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处于刚离开大学进入到社会的过渡期,会有一些焦虑,也不得不去接受一些事情,不得不去面对一些成长。
我很早就开始写书,还做一些社会活动,我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切换,我一直跟自己讲说要保持学校里的书生气,另一面又不得不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变得更成熟更专业。”
鲜衣怒马
北大毕业的苑子文带着闪闪发光的履历,符合所有少女的幻想 ——逆袭学霸,以 674 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瘦身成功,从 170 斤瘦到 120 斤;性格沉稳、爱护弟弟、阳光温暖 ……
2012 年,他和双胞胎弟弟苑子豪爆红。
“北大最帅双胞胎”的 title 红遍全国,做客《鲁豫有约》、参加全中国最火的综艺《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2013 年读大二的他们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此后几乎以每年一本的速度攻占市场。
一位网名为“煴火”的女孩就是在高一时,通过微博热搜话题“北大最帅双胞胎”知道了苑氏兄弟“北大学霸”和“胖子变帅哥”的励志故事,从而迷上了讲述他们高中故事的书《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
“初高中的小姑娘对他们的北大身份和暖男气质真的毫无抵抗力,他们的经历有点励志作用”,煴火这样说。
在文学创作大受好评的同时,兄弟二人开始尝试影视表演。“在我 26 年的生活当中,如果你问我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应该就是 2017 年的秋天,有两个月在重庆拍戏”,苑子文回忆道,“第一次尝试表演觉得很新鲜,工作简单规律,没有烦恼,又能真实体会到快乐。”
猝不及防
走红之后的 7 年很快过去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苑子文身上发生。苑子文说,能让自己兴奋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经历过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可能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很轻易,有很多人关注你,给你鼓励和帮助。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经历过很多的低潮时刻,包括对自我的否定,包括看到不好的评价之后产生的自我怀疑,包括力不从心等等”,苑子文如实说。
以前到一个新的城市推广新书,会因为当地的美食兴奋,会因为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开心。
当时还是学生的苑子文常常是周五下课了立刻飞走,周日的晚班机回到北京。到宿舍之后已经没有热水了,他就会在盥洗室里用凉水洗澡。“凉水洗到身上的时候觉得还挺冷的,可是除了挺冷之外,它会给我一种很别致的感受,我会觉得这是一种生命姿态,它其实也是对我想要去做的事情的认定。”
苑子文细腻地描述凉水澡的感受。
现在不一样了。
“过去一两年都过得还挺不开心的。以前念大学时,很容易满足,感觉像在温床上一样。我之前也说过人到这个世界是收集感受的,过去两年好像收集的感受太少了,我觉得这对于写作来讲也是一个特别不好的事情”,苑子文说。
这些青年作家们似乎都伴随着“初老症” ——苑子文跟卢思浩交流的时候,他们都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力会变得有限。
上大学时,签售结束之后晚上 11 点苑子文还会开开心心去吃个宵夜,但现在如果这样做,他第二天就会非常累,“宁愿选择回酒店休息”,苑子文说,“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的快乐会少一点。”
他们像是乐队去参加音乐节,但又不得不去卖唱。在心累这一点上,是没有代际和年龄的区分的。
寻找意义
一个曾出版多本畅销书的出版社离职的编辑说,做一本网红的作品,销量足以完成一年的工作指标。他们私底下玩笑说:“签下一个畅销书作家,就可以用剩下的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书了。”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跟粉丝见面是必要条件。
如果放在十年前,在庆山还叫安妮宝贝时,穿棉布衣白球鞋的主人公会为了一场“纯粹的”爱情完成一整本书的纠结;再往后,韩寒的《三重门》,略带叛逆的独立生长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旗帜。他们受追捧,但单本书几百万册的销量也就到头了。当时,估计这些作者没法想象见面会时读者拿着手幅的场景。
形式的多样化也注定是时代的产物,“以前可能大家接受信息的方式跟途径相对比较单一,而现在大家接受到的信息非常多,所以作者所表达的也会更多元一些,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也会更个性一些。这点在签售上也可以看出来,也能反观到 90 后会有不一样的表达形式,最特别的就是更加自我了”,苑子文说。
在签售会上苑子文不仅会跟每个粉丝握手,并且只要粉丝有要求,他还会给每个人“ To 签”(注:即签上粉丝的名字)。
“要不要跟读者见面这件事情,我的态度是有转变的。之前觉得很有必要,会想去知道读者更喜欢什么,后来一个很资深的经纪人提醒我,让我不能被粉丝带着走。她告诉我,粉丝并不是因为良性的互动而喜欢你,而是因为你个人产生的魅力和价值让他们喜欢。”
于是苑子文一直在建立自己的体系,并且去捍卫它。
但更多人喜欢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文字。很多读者会把“长得帅”、“微博好玩”、“就是喜欢他”挂在嘴边,他们会加入后援会,自发地在微博、贴吧和活动现场应援。本质上,这和粉丝喜欢明星偶像没有什么区别。
苑子文最近在读《追恐龙的男孩》—— “很多时候你认为那些丑陋的东西,其实是你内心的伤疤,并不是别人的丑陋”,他若有所思地说。正如这本书的扉页上印着爱因斯坦的话:
“人人都是天才。
但如果用爬树技巧来评判一条鱼,
那么它一辈子
都会相信
自己是个蠢材。”
对话
ZAKER:满分一百分,你给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打几分?
苑子文:说实话的话打 50 分。我最近还在跟同学讲,以前念大学的时候很容易满足,很多事情会觉得很开心,但过去一两年,会感觉像在温床上一样,很不幸福。我感觉人到这个世界是来收集感受的,不管是在异国他乡的街头,还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收集感受是人最宝贵的事情。过去两年好像我收集的感受太少了,这对写作来讲也是一个特别不好的事情。
ZAKER:目前来讲,写作对你来说最难的是什么?
苑子文:是灵感,是状态。《你要好好的》里收录了六个短篇故事,还有一个别册。这个别册就是在等待书的书号期间突然想到的。那时我一天大概可以写 8000 字,是精修后的 8000 字。编辑开玩笑说,“怎么这么神速,以前交稿没有见你这么积极”。我感觉就像你被幸运女神碰了一下头,突然间把灵感给到了你,突然间觉得我有力量去完成这个故事。我觉得这是写作最难的,如果找不到灵感会很痛苦,又不想将就的时候,就会两年都不出书(笑)。
ZAKER:你觉得跟读者保持一定的联结是不是有必要的?
苑子文:一方面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因为很多人认为你作为青年作家,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不应该去考虑市场,而是写你想写东西。但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喜欢跟自己以及外部的环境去做和解的人。很多人觉得市场和作者就是一组对立,但我觉得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一定都是表达了个体的主观原则,包括他的价值观,(而这些)跟市场是迎合的。假如不迎合,也不可能传播那么广。第二就是关于要不要跟读者见面这件事情,我的态度是有转变的。我之前更在意去观察读者喜欢什么,但是后来有一次跟一个很资深的经纪人聊天,她提醒我不能被粉丝带着走,才让我知道粉丝并不是因为良性的互动而喜欢我,而是因为个人产生的魅力和价值让他们喜欢。
ZAKER:你觉得年轻人应该怎么去更好地去亲近文学?
苑子文:我对阅读、对读书这件事情的看法也是我那一套价值观。我从小到大看的书就跟大家一样,但是我去接受信息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我努力接受之后,我让它转化成为一个很灵性的东西,融入到我的思想里,融入到我的内心里,让它非常内化地影响我,让我再去与这个世界产生其他关联。
ZAKER:给年轻人一些关于开始的建议。
苑子文:以前我会说,不用想那么多勇敢地去做,勇敢地去尝试,哪怕是错的也要往前走,去给自己一个开始的机会。但现在以我的人生经验和一些个人的感受,我会觉得说不要轻易开始,要慎重地做好每一个决定,在开始之后就用你最大的热情耐心勇气和才华去面对它,去对待它,去呵护它,让这个开始有一个好的结果。
ZAKER 热点工作室
文/庄牛奶
视频/李耀华
摄影/谢云璞
设计图/陆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