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8岁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吗?虽然每个人的旅程都不一样,但在18岁的起跑线上,都有着一样的年华,一样的懵懂与渴望,一样的迷茫与坚持。
张一兰在学校接受采访 潘亮/摄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我们见到了今年刚好18岁的张一兰。虽然年纪不大,但张一兰接触音乐已经13、14年了。英语歌、蒙古语歌、意大利语歌、日语歌……她落落大方,每一首都清唱得如此悦耳动人。
从小结缘音乐临近高考坚持练习
中国音乐学院成人美声十级、艺术校园2018小荷花独唱特等奖、受邀参加国家大剧院优秀合唱团培训……从小到大,张一兰都是个被音乐包围着的孩子。
幼儿园时,张一兰就与音乐结缘:“当地一个非常有名的小丽花合唱团来我们幼儿园选人,那是我第一次在很多人面前唱歌,我觉得我非常享受那种很多人听我唱歌的感觉,而且我非常快乐,所以之后我就开始接触了音乐。”
张一兰告诉我们,她的音乐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我是女中音,所以相比一些女生的声音会比较宽厚一点,很多人会觉得女生的声音应该是纤细一点、柔一点,还有就是可能相比女高音,音高不会那么的高,那会有一些老师会质疑我的专业水平。”
张一兰现场清唱 杨奇/摄
张一兰没有认输。为了练好气息、练好高音,她坚持天天跑步、做俯卧撑。为了多练习几遍,她晚上在被子里尽量地降低自己的声音,一遍遍练习唱歌。
五个月前,张一兰参加了人生路上的首场大考——高考。
备考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颇为煎熬的选择,唱,或者不再唱。
“成绩下降得还蛮厉害的,高三大家都在拼命,我不仅兼顾学业,还要去学另一个东西,成绩就是会下降。”在班主任和父母的轮番劝说下,张一兰一度中止了音乐学习。
张一兰用手机软件弹琴练声 潘亮/摄
然而一个月后,不甘心的她又“重蹈覆辙”:“不行,我不能放弃。”张一兰和父母约定:“不管高考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我都不后悔,(我)还是要继续学习音乐。”
于是,张一兰就这样开始了她“踩着时间点”的备考生活:每天上午上完课后,挤出午休时间,去学习音乐素养一小时;晚上放学后请半个小时假回家练声,再赶回到学校上晚自习;11点晚自习结束后,回家又带上了耳机学、练素养……这样的生活一直坚持到高考前一个月。
张一兰说:“虽然当时很辛苦,但生活很充实,现在想来当时的付出是值得的,感谢当时自己的辛苦付出。”
张一兰帮助同学们排练合唱 杨奇/摄
人生岔道拐弯依然兼顾爱好与专业
和大部分中国孩子一样,比起法律意义上的18岁成年,高考才更像人生的史诗式节点,一张录取通知书将张一兰从内蒙古包头带到了广州,走向广阔而未知的未来。
生活一直与音乐紧密相连的张一兰,似乎在这里也拐了个弯,她的学校、专业和音乐毫不相关。比起职业选择,唱歌对她来说可能更偏向爱好。
张一兰告诉我们:“我觉得唱歌对我来说,我唱歌就会快乐,我不高兴的时候,我唱两句就好了,我觉得这个就够了。”
张一兰在校园内 杨奇/摄
选学校的时候,对南方充满向往的张一兰,选择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第一志愿:“虽然报考时也有其他城市的学校可以选择,但是看到中医药我就下定了决心,我希望可以有机会了解到、学习到更多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我一直为我国的中医事业而感到自豪。”
张一兰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她多次向我们强调,她学的是关于中医药发展与推广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校中医药氛围很浓厚,从生活区走到教学楼,会经过药王山、岭南名医壁、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等等,我觉得还蛮受熏陶的。”
她说:“希望让中医特色能够发扬给每一个需要它的人,让中医药传统文化发挥更好、更永恒的价值。”
张一兰漫步在学校岭南名医壁 潘亮/摄
诠释00后:永不服输,非常自信
当00后已经18岁,她是怎么看待“00后”?
张一兰觉得,当个00后,很幸运!“因为我可以很有幸学习到很多丰富的知识,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音乐,还可以朝着这个方向一直继续发展,能够选择自己特别喜欢的一种方式,我觉得我还蛮00后的!”
张一兰歌唱《那些花儿》 潘亮/摄
态度、开放、自信,张一兰选择了这三个词来形容自己和同龄人:“因为我们是新时代的祖国花朵,作为年轻人,我们就是敢拼敢闯,就是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永不服输,非常自信!”
被问到新时代的青年应有怎样的担当和责任,张一兰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一百年前,有一位伟人梁启超先生说过,今日之中国,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一百年后的今天,处在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文化与更多的知识,那我觉得我们有理由、有义务,还给中国、还给世界一个更丰富、更多元的明天。”
出品人|刘海陵 林海利
策划|孙璇 孙朝方
统筹|鲁钇山 郑华如 周乐瑞
编导|陶奕燃
视频采访|陶奕燃
视频拍摄|潘亮 杨奇
航拍|杨奇潘亮
剪辑制作|陶奕燃
Logo设计|麦宇恒
包装制作|陶奕燃
文本撰写|陶奕燃
编辑|Addie 孙艺铭(实习生)
校对|姜雪媛
审核|岑杰昌
签发|周乐瑞
特别鸣谢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