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粤疾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肯定是人传人。”1月21日下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东省政府就武汉新型肺炎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这一重磅信息。这么“肯定”的结论从何而来?这完全基于广东省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结果而做出的判断。
广东第一个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是在深圳
“是否存在人传人?这必须要有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依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何剑峰说。所以,要从广东第一起确诊的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病例说起。
深圳福田的一家社康中心接诊了一位自诉发烧难受的66岁阿姨。阿姨的亲家从武汉回来就有感冒发烧症状,随后她也发烧了。
1月14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称“省疾控”)接到深圳疾控电话报告,出现新冠肺炎的观察病例,收到报告当天下午,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康敏立赴深圳,当天晚上,中心副主任宋铁赴深圳,联合当地疾控机构,对这起家庭聚集性案例进行了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
1月14日晚11:45分,省疾控中心复核新冠病毒阳性,立即开展病毒的全基因测序,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广东省反馈确诊信息,深圳福田发病最早的武汉籍老人,是广东首例报告的输入型病例。
这是一起家庭聚集性病例,调查结果和外界所传信息不太一致:公开信息称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但是深圳这个案例,一家6口5人中招,并且66岁的阿姨从未到过外地,明显是家庭传播导致了她的感染。
一个案例并不能轻易就下“人传人”定论。省疾控中心1月18日收到珠海出现疑似病例的报告。何剑峰主要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接到资料一看是“一家三口”发病,心中立刻敲响警钟,立马出发前往珠海联合当地工作组一起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珠海这个案例,父母亲1月11日从武汉乘坐高铁到珠海女儿家过年,1月15日父亲感觉不适就诊,1月17日初步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母亲及女儿也先后出现发热等症状,1月18日由医学观察转隔离治疗。何剑峰理清人物关系脉络,明确患者暴露时点和可能暴露环节,准确判断这又是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病毒疫情,疾病传染性强。
“深圳、珠海的两个聚集性案例,都有病人从未到过外地而被感染确诊的,这明显存在互相传染的人传人现象。”何剑峰说。
1月20日晚,基于广东的聚集性案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武汉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白岩松的电话采访中,说出“新冠病毒肯定有人传人”。
流行病学调查?到底调查些什么?
在本次的疫情报道中,“流行病学调查”经常听到,何剑峰说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些什么?怎么调查的。
他解释,“流调”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调查病例的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暴露史确认病例来源;二是及时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三是及时掌握疫情的特点,为研判疫情发生发展趋势提供数据支持。
何剑峰说,流调队员们天天干着“福尔摩斯”的活,通过抽丝剥茧式的调查询问,透过病例纷繁复杂的生活轨迹,探索疾病传播的来龙去脉,将一个个看似毫不关联的事实片段,串成一条条紧密连接的传染链条,然后通过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断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易感人群。
“流调”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一手资料,所以从1月份以来,省疾控所有一线岗位基本是24小时值班制。因为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解答病例为什么会被感染?通过什么途径感染?在日常生活的轨迹中,还把病毒传染给了谁?
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在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的第一时间前往病例所在医院、住所(或工作单位)、集中隔离点开展调查。通过严密专业的询问,掌握病例发病前后14天去过的场所、吃过些什么、接触的人员、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并将与之接触过的人员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形成初步的流调报告。这个过程就像警察破案一样,要快、准、狠!
他说:“当然,前提条件是离不开被调查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坦诚以待,一旦隐瞒信息,将会给流调人员带来判断上的失误,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准确。”
这些流调措施,有什么作用呢?
何剑峰解释,通过流调才能认识疾病,实现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是所有防控疫情工作的基础。流调所获得的资料是各相关部门开展医治、消毒、管控、预防、处置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搜索到密切接触者并尽早隔离,能及时发现潜在传染源,阻断疫情扩散蔓延。
所以,1月27日下午,何剑峰在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发布会上给出专业的防控建议:在传染源控制方面,包括对可疑暴露人群进行严格防控;传播途径切断,需要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的隔离和医学观察,对所有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进行及时的检测排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倡居家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尽量减少与疫情发生地的人的接触;不串门、不聚会、常通风、勤洗手,最大限度减少感染机率。
据了解,广东省每一例确诊病例的背后,都有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量之巨大可想而知。他们运用笔力、脚力、眼力和脑力,却也透支着体力、消耗着精力、承受着压力、负荷着心力,要从海量不一定完美的数据中凝练出有价值的信息,再运用有力有效的信息提出精准科学的决策建议,进而指导下一步防控行动。
然而,流行病学调查并不是那么容易事情,有时候遇到病例不配合等原因,会严重增加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困难。
何剑峰呼吁:请不要对流调人员隐瞒行程
何剑峰说:“面对穿着防护衣的工作人员,公众难免有恐慌心理,心里压力大,回忆活动轨迹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在流调过程中,除了专业角度的调查外,还要适时对流调对象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引导他们回忆自己发病前后的活动轨迹,防止出现遗漏或隐瞒,确保流调完整准确。
你知道吗?对流调人员刻意隐瞒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有多可怕吗?2月16日,武汉18人在广东珠海聚餐6人确诊,确诊患者在医院时向流调人员隐瞒了除自己家庭5人在珠海外,还有另外3家13人在珠海居住的情况,结果导致4小区相关楼栋封闭近50名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被集中或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对流调人员刻意隐瞒还增加了调查难度。何剑峰举例,广州曾有一确诊病例,问诊活动轨迹说自己春节期间住在广东A市,结果门牌号找到了,门号也找到了,但是敲门没人应,一查电表、水表几天没有动过,流调人员再问,最后核实是住在B市,还故意给错了门牌号;深圳范某,多次隐瞒疫情发生地行程和发热病情致多人被传染……像这样的情况还不少。原本一两天可以调查完的个案,可能需要1周时间才能结案。
好比“排雷兵”,他们不断地找密切接触者
何剑峰强调,进行流调时,调查对象的信息真实反馈会影响防控效果的好坏。信息的隐瞒使被遗漏的密切接触者成为一个个“地雷”埋在了健康人群身边。
为了早日回归正常生活轨道,当您看到流调人员出现在您的家门口,或者接听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请大家要配合工作。疾控的“排雷兵”需要您的积极配合,把一个个“雷”排走。
“现在,这场防疫战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全面复工复产阶段的新冠肺炎防控是当前我省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何剑峰说。复工复产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赋予了新的内涵,现阶段要严防“双重输入,国外倒灌”的输入性病例。省疾控的“福尔摩斯”则是用自己默默的行动,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不断将疫情传播的隐患风险排查出来。
对于追踪密切接触者,何剑峰说:“就算是‘大海捞针’也要找,而且还要加快速度,因为多耽搁一秒,病毒就有扩散的可能,人民健康就被多威胁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