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鹏对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记忆深刻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里有一个“特殊的医疗小分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图/通讯员黄月星 魏星 袁友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医务人员奔赴前线,用生命守护希望。在湖北武汉疫情最前线的指挥部里,有一群医疗管理者同样不分昼夜地在战斗,有9年党龄的党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办公室胡鹏,就是其中一员。
胡鹏是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选派,赴湖北省武汉市协助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开展工作。
一同到武汉的同事主要在中南医院和协和医院西院从事医疗救治工作,而他却单独一人在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从事计划、组织、协调和沟通等医疗管理工作。胡鹏开玩笑地说,自己是个特殊的医疗小分队。
然而,这个特殊战场的任务却一点也不轻松。他说:“这也算国家最高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部了,这里的工作决定了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的方向、重点和成效。每天要关注病亡人数,这不是一个个数字,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背后是一个个曾经幸福的家庭,我的任务就是及时总结、汇总、统计并及时整理出来报领导审阅。除了书面工作以外,还有各种组织协调的工作,都要以最快的速度,最精确的表达,及时让领导得知相关工作进展,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指示。”
除了文字、统计、组织、协调等工作内容,胡鹏还主动提出深入方舱医院一线了解工作情况,协助协调解决问题。他说:“我们需要去一线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大程度保障医护人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穿上防护服,我也是个战士,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他说第一次进入方舱医院,感受至今难忘,“我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真的非常辛苦,就拿我第一次穿防护服来说,巡了两家方舱医院后开始感觉缺氧头痛,衣服全被汗湿,而那时才刚过去4个小时。在防护服紧缺的时候,为了节省,很多医生和护士穿上防护服8个小时都不敢脱下来,那个辛苦谁又能体会?希望这次疫情结束后,全社会都能多理解、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白衣战士。”
前线的医护人员还会有轮休,他的工作岗位性质却是完全没有轮休的。“反正每天基本上要熬到凌晨两三点钟,心里面总是要紧绷着一条弦,随时有突发情况,一个电话或者一条微信过来,就得马上干活。比如我们组织专家到附近地市去巡诊指导,专家可能要很晚才回来,而我要连夜将专家了解到的情况整理出来,第二天一早报送给领导阅处。第17天时我的电脑硬盘坏了,可把我急坏了,领导协调帮我从同济医院借了台电脑才算解了燃眉之急,可能人的工作劲头上来了,比机器还能熬吧。”他开玩笑地说道。
谈到这次战疫工作的整体感受,胡鹏感慨万千:“在这场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我看到了很多直击泪点的感人瞬间,布满勒痕的脸、捂得发白的双手、被雾水模糊的护目镜、去火神山照顾外婆的姑娘,还有‘战地’里的爱情。我也看到了很多令人伤心悲痛的瞬间,超过三千位医务人员感染,许多医务人员、民警和基层工作者牺牲在战疫一线。我还看到我们用制度优势跑出了‘中国速度’,表现出了中国自信,彰显出了中国力量,让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了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中国的担当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