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栩豪 通讯员 政法宣
4月3日,在清明节前夕,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到越秀区大新中社区,给一位站防疫岗的志愿者送上慰问。这位志愿者叫姚翠容,是21年前因见义勇为牺牲的越秀区英烈范维深遗孀。
继承丈夫遗志续做善事
1999年8月15日晚,住在范维深楼上的一对老夫妻,因家里煤气瓶泄露向范维深求助。范维深冲上去救人时,因煤气浓度太大,遇电器产生火花爆炸而被全身大面积烧伤,只有头顶一部分和两只脚底没有受伤。当时情况危急,但范维深在把老人救出来后,还返回屋里把煤气阀关上,因为一旦爆炸,整栋楼都要遭殃。
范维深被送到医院后,医生告诉姚翠容,范维深烧伤面积太大了,让她做好心理准备。8月18日,范维深因伤势过重牺牲。
范维深牺牲时,姚翠容39岁,大女儿12岁半,小女儿7岁。丈夫弥留之际,姚翠容强忍悲痛向他保证,她一定会好好活下去,带好女儿,照顾好婆婆,让他安心。
丈夫牺牲后,姚翠容收到慰问金23万元,当时就捐出去5万元。其中1万元捐给了大新街小学,4万元捐给了大新街办事处,让他们去帮助有困难有重病的人。
4月3日,记者在姚翠容的家中看到,她的两个女儿都已经长大成人并有了工作。“两个女儿都很像爸爸,她们争气、坚强,生活节俭,平常也乐于助人。”
采访前,姚翠容正在社区门口做志愿者,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大新中社区位于越秀区繁华地段,社区里有许多仓库,住户也多,车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大。疫情期间,社区开始面向居民招募志愿者。姚翠容自愿报名参加志愿者,“我是退休人员又是社区老居民,应当为社区防疫工作出一些力。”从2月8日起,每天12点到14点,姚翠荣一直坚守社区门口防疫岗,为社区防疫尽自己的一份力。
广州30年来涌现近百英烈之家
记者从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了解到,从1990年至2019年30年来,广州共涌现近百名因见义勇为而牺牲或重伤致残勇士,其中92户家庭一直是基金会的年度慰问对象。
该基金会组成走访调查组,从2019年4月5日至10月底对92户优抚对象进行逐一上门探访。根据调查组形成的报告显示,92名见义勇为人员户籍遍及广东、广西、江西等6个省(区)。职业方面,辅警、保安员、治保人员等39名;其他职工、外来工34名;村民5名,学生4名,军人1名,其他9名。性别年龄方面,男性89人,女性3人,年龄最小的未满16岁,最大的77岁。伤亡方面,因重伤致残11名;牺牲81名,其中评为烈士的21名。事迹方面,包括与凶徒英勇搏斗、在追截疑犯时因交通事故等捐躯和抢险救人等。
优抚情况方面,据了解,除了事发时发放一次性慰问金,该基金会每年春节前夕都为每户优抚对象发放1万元慰问金。烈士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未成年子女)每月可获得最高3000多元(与户籍地相关)的抚恤金。
调查组发现,92户中因重病、因伤丧失劳动力、因孩子读书属于特困家庭的接近30户。其余家庭的生活水平也普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针对走访调查时发现的困难,对急需解决的,基金会主动向市委政法委报告,并协调有关部门协助解决。协助其中29户解决治病、住房等部分资金53万元,协助其中5户解决户口、工作等问题。
此外,部分见义勇为牺牲人员亲属和姚翠容一样,继承遗志,乐做善事。
2017年“南方医科大学寝室杀人案”见义勇为牺牲学生陈龙的父母,从抚恤金中拿出10万元,在家乡江西石城县成立“陈龙助学助教基金”,目前已举办三届颁奖仪式,惠及60名师生;牺牲人员吴宏宇的父母,捐赠30万元给大学成立“吴宏宇爱心基金会”;烈士何钜能的遗孀冯月媚无偿献血11次,退休后还做义工。
该基金会建议,应参照纪念烈士标准,建立一套纪念、尊崇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长效机制;倡导见义智为,再也不宜提倡不惜生命代价的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