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广东及近海发生过11次6级以上地震;国家预警中心广东子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省内重点地区秒级预警
羊城晚报讯 记者郑少玲报道: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技能,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的良好氛围,广东省地震局在线上举行了防灾减灾周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广东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存在滨海断裂带等一系列强震构造。近百年来,广东及近海发生过11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2次7级以上)。
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高楼大厦林立,重要生命线工程纵横交错,随着“双区驱动”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对地震安全保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东省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的重点实施地区之一,项目在广东设置1个国家备份中心。
据介绍,国家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实现全省分钟级仪器地震烈度速报与省内重点地区秒级地震预警,将依托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地震预警信息终端系统等多渠道,为各级政府、社会公众、中小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用户提供原地报警、灾害性地震预警、警戒性地震预警、远场大震预警、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动参数速报等产品信息服务。
记者从本次发布会上获悉,广东地震信息服务小程序,目前已在微信城市服务平台上线。这广东防震减灾信息发布及对外服务的集约化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全省21个地市,系统主要包括震情速报、区划查询、科普宣教以及异常上报等四大模块。市民可在微信搜索“城市地震安全信息服务”小程序,或者在“城市服务”功能中的“气象环保”子菜单找到“地震”信息服务入口。
救援人员将“被困人员”救出
链接
21支重型地震救援专业队比武竞技
5月11日至14日,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在江门举行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地震救援技能会操,来自全省各地21支重型地震救援专业队共1000余名指战员参加竞技比武。
据了解,此次比武会操分三批进行,设有“生命迹象搜索”“高空T型救援”“高空缆车救援”“山岳崖壁救援”“泥石流坑道救援”等15个必考和选考科目,模拟了地震导致群众被困深谷、管道,以及建筑物整体式坍塌倾斜、山体滑坡造成群众被埋民房亟待营救等地震灾害事故真实复杂的救援环境,救援任务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
11日下午17时许,第一批参加演练的救援队伍已陆续到达现场。然而,在距离演练现场1公里处,所有的车辆都被现场指挥部拦下,他们需要卸下车上的器材,徒步行进一公里将器材运送至目的地,这也是本次会操的第一项任务。
江门消防工作人员介绍,现场模拟交通道路中断,救援队伍都需要徒步运输救援装备至比赛现场,每支队伍45名指战员,需要一次性运输800余件器材装备。每名指战员除了身上背着几十斤重的背囊外,还要推着满载着装备的运输车向目的地挺进。
11日晚,各批救援队伍突破重重障碍终于到达江门消防训练基地时,突然狂风大作,随即下起暴雨,救援任务难度大大增加。经过短短几小时的休整后,12日早上,广州消防地震救援专业队迎来第一个科目演练——横向破拆深井救援。据介绍,该项目需要救援队员在深井中准确探测破拆点位并判破拆方法,在极度受限空间内,综合应用绳索和急救技术。救援队员将绳索固定好采取作息悬垂的方式,从4层楼的高度向下12米,破拆钢筋网和木板障碍。最后,当救援人员到达被困人员方位时,现场包扎后用担架成功救出被困人员。
截至12日下午16时,第一批救援队员已经连续奋战近24小时,基本完成指挥部下达的任务科目,同时迎接第二批轮换的救援队伍。
据了解,本次会操场地江门市西环路特勤消防救援站是目前广东省建成的专业综合救援培训基地,依托山地等地形建成设施齐全的专业训练场地。广东消防救援队伍利用场地内复杂模拟环境,高度模拟地震救援现场复杂情况,通过开展比武演练有效测试装备器材实战性、检验施救措施、提升专业能力、历练战斗作风,进一步提升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的综合实战救援能力。
文/图 付怡 粤消宣
497名新招录消防员被授予消防救援衔
羊城晚报讯 5月12日上午9时,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在广州举行2019年首批新招录消防员授衔仪式,全省497名新招录消防员被正式授予消防救援衔。省消防救援总队领导、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新招录消防员和指战员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仪式,全省各地消防指战员在电视电话视频分会场参与授衔仪式。
授衔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现场宣读授予消防救援衔命令,为新消防员代表佩戴消防救援衔,消防员们身着崭新的“火焰蓝”制服,精神抖擞。据悉,497名新招录消防员通过层层筛选,经过一年的严格培训、考核和岗位实习后,被正式批准成为广东消防救援队伍中的一员。未来,他们将奔赴基层一线,接受执勤训练、灭火应急救援的全新考验。
(付怡 粤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