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手把手教彝族学员做广绣
非遗技艺广绣助力凉山扶贫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韬远
“绣圆点是广绣的基本功,也是广绣中最常见的针法,可以用来绣梅花的花心、花瓣。”近日,在四川凉山牛牛坝乡的广绣工作坊里,一群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妇女正跟随两名来自佛山顺德的广绣老师傅学习广绣。
为帮助当地脱贫,佛山顺德扶贫干部李福信从家乡请来广绣老师傅,送来绣架和绣布,为彝族妇女家门口办起了广绣工作坊,为在家的贫困妇女们打开了一条新的脱贫之路。
◎广绣师傅手把手教技术
广绣老师傅李彬来自佛山顺德。最近,她在四川凉山近三周的广绣培训接近尾声。三个星期的手把手教学,她又教会了一群彝族徒弟。这位有着20多年广绣经验的老师傅,还是第一次教彝族同胞们广绣。
穿针引线对不少彝族妇女并不陌生,但广绣绣法上有不少独特技巧。“广绣下针之时,两面都要顾及到,线之间不能交叉打结。”一开始,李彬会先讲解针法特色,再进行演示。很快她发现,很多彝族妇女汉语水平不高,加上广绣术语比较专业,单靠讲解她们很难明白。
李彬干脆少说多做,和另一位广绣师傅龙海华在绣架前,给大家演示细节。“一天六个小时的上课时间,两个广绣师傅不断演示每一个技术的细节和技巧,慢慢地大家也能掌握。”
广绣的标准化让这些彝族妇女学习广绣变得相对容易。多年前,顺德广绣人将广绣的针法绣法经过科学分解,拆分成一个个标准动作,入针、定针、落针等都有了相应的标准。这不光能够让新手最快学会广绣技巧,而且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刺绣的速度也更快,更准确。待到李彬离开之时,不少人已经能够独自绣出一件件广绣小产品。
◎家门口赚钱顾家两不误
“不出去打工就挣不到钱,出去了家里老人小孩又没人照顾。”今年33岁的海来吉沙是个典型的美姑彝族妇女,家里有三个小孩,父母已经年迈需要赡养。因为要照顾家里老小,她一直没有出去工作,一家人只有靠丈夫在外做保安的微薄收入支撑,始终没办法脱贫。
得知可以免费学广绣技艺,还能赚钱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很快掌握了基本功,能上手绣正品。“闲暇时间就来工作坊里绣一绣,绣出的东西就能换钱。”海来吉沙说,二十多天的时间,她绣的东西已经接近两千块,随着水平和速度的提高,她相信收入也能越来越高,家里的生活条件也能越来越好。
海来吉沙是当地妇女希望借力广绣脱贫的一个缩影。四川凉山美姑是顺德对口扶贫的地方,也是一块扶贫硬骨头。从2017年开始,来自佛山顺德的扶贫工作组已常驻美姑县开展扶贫工作。
近些年,扶贫工作组在该县牛牛坝乡建成了全州最大的移民安置点,安置了移民,但这3000多户移民的就业问题必须解决。走访中,顺德区派驻当地的扶贫干部、中共美姑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福信了解到,当地妇女多要留守在家照顾孩子,不能出门打工挣钱,但由于土地贫瘠在家也不能务农。
“只有让他们有了谋生的手段,才能让他们扎下根,真正实现脱贫。”李福信想到了顺德广绣。顺德是广绣发源地,当地还有一家全国最大的广绣出口企业。顺德广绣每年大量产品出口海外,是个赚钱的手艺。并且广绣工作时间灵活,不耽误他们的家务,不用出远门也能照顾孩子。
◎打通渠道卖出扶贫产品
李福信找到顺德最大的广绣企业顺德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广绣传承人郑乃谦。在郑乃谦的帮助下,广绣工作坊很快开起来。郑乃谦送来了绣架、绣布和线,还安排师傅过来培训绣娘。
不过,教会了手艺、办起了工作坊还只是第一歩。只有真的帮他们赚到钱,才能真正实现脱贫。富德工艺的总经理郑茵介绍说,除了拿富德现有的订单请他们代加工,付给他们加工费之外。他们还在思考如何帮这群彝族“绣娘”们打开更大的市场。郑茵说,她们也开始考虑帮彝族妇女们设计开发一些小的产品,方便当地人绣,又能够最快的赚到钱。
很快,富德的设计师们陆续设计出了30多款给当地妇女量身定制的广绣小产品,包括一些手机包和刺绣摆件等,将彝族最广为人知的斗牛、斗鸡、火把节等元素都被绣到其中。
“彝族的少数民族风情的文化元素用广绣这种新形式来呈现,这种混搭风比较少见,应该会有一定的市场。”郑茵说,今后这些产品可以作为当地的旅游特色手信,卖给外地游客,卖到的钱都归“绣娘”自己。除此之外,郑茵最近正在紧锣密鼓搭起电商销售的平台,为彝族妇女们的绣品开设专区,帮她们义务销售。
开在美姑的广绣车间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这一扶贫新招渐渐成熟,李福信准备将广绣扶贫车间开到美姑县各个有条件的乡镇,专门生产具有大凉山特色的广绣旅游纪念品和其他出口绣品,为各乡镇贫困彝族妇女提供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机会,最终帮助500-1000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