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记】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教授:
加快建立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培育、支持和发展问题采取了很多举措,为什么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却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呢?”
疫情期间,看到相当多的中小型企业陷入困境,范小云心里焦灼不安。于是,她将今年的提案内容做了调整,瞄准了“加快建立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个题目。
作为金融专家,范小云一直立足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持续在优化金融结构、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强金融人才培养、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建言献策。她说:“做委员不同于做专家。作为委员,更应做到‘对民生亲体会、对企业亲调研’,努力去寻找解决难题的务实办法。”
2019年,她参加了民进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年度大调研,通过走访医药、制造、旅游、文化等企业,了解企业融资的“难点”和“痛点”,最终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主题调研报告。为了有效解决问题,她在承担着繁重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挤出时间与政府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界人士进行深入座谈交流。在几个月的调研基础上,她撰写的《关于优化金融体系结构 畅通金融进入制造业渠道的建议》,入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书面发言,同时获得了民进中央2019年参政议政成果二等奖。
但这些成绩并没有让她高兴起来——因为随着调研越来越深入,她发现,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也面临着缺少制度性风险分担机制的困境。于是,她开始带领学术团队,在更宽阔的视野下展开调研,研究如何建立一套系统、有机、完整的制度安排。“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在多种形式融资支持外,建立起包含法律、政策引导、规划发展、融资担保服务、信用评价、技术创新支持、重点培育、统计信息监测与管理、人才培训等在内的全国性中小微企业综合化服务管理体系。”因此,尽管在疫情期间,范小云和她的团队依然在线上持续不断地交流探讨。
看到疫情造成严重的生产停滞、产业链断裂,一些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范小云心急如焚:“从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小微企业生存的角度着眼,加快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具有了高度紧迫感。”这些日子,范小云和她的团队详细研究了德、日、美、韩、英、法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和管理体系的经验,分析评估了疫情期间世界各国采取的每一项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仅仅依靠商业银行来支持众多中小微企业的方式无法形成长效机制,应该加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在应对疫情期间及疫情后的经济金融困境方面,有必要建立起长短结合、综合协调、共同发力的货币、财政、就业和民生一揽子稳定政策。”她说,在行动策略上,短期应重点保民生、保社会稳定、保中小微企业生存。而在长期方面,我们要审时度势,根据现实内外环境的变化,推动在新的基础之上建立长效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应特别注重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政策性金融制度是实现我国货币、财政和就业政策综合协调的机制性保障,具体可以通过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实现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全方位人才培养的长效支持,并能应对逆全球化的长期挑战。”基于此,范小云围绕“关于构建中小微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和“构建协调一致共同发力的稳定政策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提交了两篇提案,同时她还带领团队完成了10余万字的专题研究报告。“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战大疫,解难题,必须有大担当。”范小云说。(光明日报记者 陈建强 刘 茜)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4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