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西阳镇直坑村新农村新面貌
小康密码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危健峰 通讯员 曾仕谦 钟伟才
五月,万物葱茂,花红稻绿。走进林风眠故里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小桥流水潺潺、农家庭院雅致,绿树掩映中的白墙灰瓦、田间地头的瓜果禾稻,处处尽显乡村振兴发展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梅江区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为内涵,将推进乡村振兴、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诗画梅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形成了梅江人民奔康致富的“小康密码”。目前,梅江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5户1470人已实现100%脱贫,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100%出列。
密码1:党建四个“三”,凝聚发展中坚力量
北联村是梅江区的省定贫困村,也是广东省红色党建示范村。北联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过程中,坚持党建、扶贫、产业“三结合”,凸显党员承诺、整治、奉献“三带头”,建强文史收集、规划设计、环境整治“三团队”,建立专题会、研判会、碰头会“三机制”,实现了红色村的提速发展。
“村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示范,群众乡贤让地捐款,共同推进红色北联的建设。现在已经完成了村党群服务中心、红色讲习所、渡口之战遗址、北联小学、诚怡公祠、爱敬居等修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北联村党支部书记丘勇平告诉记者,北联村是梅江和大埔红色交通要道,经历了渡口之战、茅坪之战和东潭突围等战役,宝贵的红色资源成为了撬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至今年,该村贫困户已100%脱贫,有劳动力贫困户收入超过2.7万元。
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乡村发展中的中坚力量,是梅江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纲领”。据了解,梅江区近年来大力实施“千干扶千户”计划,机关党员干部与全区735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共建单位一把手和镇(街)主要领导挂钩帮扶重点贫困户;并筹集资金约200万元,对贫困户实行“干净整洁之家”评比;通过机关结对帮扶干部的每月定期走访,提升了脱贫攻坚的质量。
密码2:产业多个“加”,旺了乡村富了农民
“2019年9月动工,用一个月完成土地集约和大棚建设,一期已经种上了巴西圣女果、新品种苦瓜、豆角等果蔬。”梅州市强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阙文光一边带着记者参观自动化的蔬菜种植大棚,一边介绍各类蔬菜品种。
阙文光是西阳镇白宫本地人,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已经20多年,现在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辐射带动了1000多户农户3000亩蔬菜种植产业,项目成为梅州市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之一。据介绍,该公司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保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一方面聘用低保户、残疾人、贫困户共735人到基地工作,实现了公司、农户和政府的“三赢”。“种菜是我们的传统技能,在强惠公司上班每个月有3000元工资,又可以照顾好家庭。”贫困户李月清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支撑。目前,梅江区创建了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7家,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出台农业扶贫产业“以奖代补”实施意见,培育了“桃坪茶叶”“太平苦瓜”“塘青金柚”“新联稻米”“北联枇杷”“双黄南药”等特色种养品牌。此外,该区还累计投入353万元,建设贫困户和村级光伏发电站82座,切实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密码3:文化添新“韵”,提升乡村振兴内涵
“诗画梅江、文明客都”是近年来梅江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战略发展思路。其中,挖掘和发挥深厚的客家文化资源、提升城乡发展品位和活力是内涵之一。
“新联村最大的特点就是侨乡文化,十户中九户都有华侨亲属,村里的客家古民居有近百座,是广东省旅游示范村。”据新联村党支部书记丘学松介绍,通过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现在村庄面貌一新,还引进了广东凤鸣新联文旅有限公司对客家民居、客家文化进行打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这里客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每座客家古民居、每座桥都有悠久的故事。因此,我们计划把新联村打造成一个艺术乡居综合体。”广东凤鸣新联文旅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黄汉杰告诉记者,艺术乡居综合体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包括艺术创作体验基地、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活力老人艺术康养基地等板块,盘活村民、村集体的古民居和土地,发展共享民宿、共享厨房、共享艺术展馆,以文化艺术的力量提升乡村发展内涵。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向新联村集约了300亩土地,租赁了30多座古民居,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形成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该项目一期利用该村废旧小学改造而成的中小学生研学基地6月份将完成建设,预计7月建成开放;活化利用的“牛角屋”丘氏大夫第,则已变成艺术创作体验基地……一座“诗画梅江、文明客都”正加速崛起。
邱艳红与贫困户交流
头雁日记
“脱贫路上, 用真心换村民真情”
讲述人 梅州市环卫局驻梅江区西阳镇直坑村党建指导员邱艳红
记录时间 2020年5月8日
整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危健峰
夏风吹过,满眼青翠——直坑村村民田野里的禾苗长势很快,似乎每天都在长高、长大,就像这个村庄和村民的生活不断地变美、变好。
今年,我的角色从驻村第一书记变成了党建指导员。其实无论身份怎么变,我内心始终只有一个念想:一定要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奔康致富。
2016年5月,接到组织驻村扶贫的安排,我当时直接懵了。此前,我一直都在机关单位工作,没有扶贫的经历,没有驻村的经验。收到通知时,脑子里是一串问号——如何跟村干部、村民打交道?如何完成三年脱贫攻坚的任务?我一个“弱女子”能行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我总算是“赶鸭子上架了”。西阳镇直坑村,其实离梅州市区不过半个小时车程,但村庄和村民的生活却出乎我的意料:村道硬底化不足30%,没有路灯更谈不上绿化,横七竖八的电线就像“蜘蛛网”,19户贫困户家里各种状况都有。在村里转了一个多月,走访完每一户村民后,我和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驻直坑村工作队队长刘玲、直坑村党支部书记李秋满一起开始商量制定帮扶脱贫和村庄发展计划。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我们是“三朵金花”。说干就干,我们开始实施村道水泥硬底化、亮化美化工程、河道景观提升、休闲广场建设、饮水工程等40多个项目,彻底地改造直坑村。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建成,我们最初的设想逐渐变成了现实,而村民的夸奖和点赞更给了我无限动力。
其中,贫困户钟斯苑的改变尤其使我感慨良多。起初,钟斯苑的事情是困恼我的一大难题——他说要养鸡,我们就买来100只鸡苗送到他家,他却嫌少,觉得不满;钟家符合危房改造条件,我们申报后,他却因祖屋纠纷问题无法完成指标;他的儿子上职中,却因遗失扶贫联系卡没有及时申请助学资金……那段时间,我心里曾充满了委屈和不解,但冷静下来想一想:组织派我们来扶贫,不就是要为老百姓解决难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扶起他们的志气来吗?
于是,我一遍一遍地给钟斯苑做思想工作,让他分步骤发展养鸡产业,奔走区镇帮助他解决建房选址问题,又跑学校、教育局为他协调解决儿子的助学金问题。钟斯苑一家的日子慢慢地好起来了,他也开始尊重我们这些扶贫干部。我想,只要我们用真心就能换来群众的真情!
脱贫攻坚还是要靠产业支撑。去年直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61人都成功脱贫,村集体收入依靠光伏发电项目也达到15万元以上。今年,我们还是希望继续引进新的产业,将直坑村打造成为“城市的菜篮子”,发展定制式、订单式的蔬菜瓜果种植,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红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