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帮助清远英德九龙镇河头村摘掉“贫困帽”,村民日子越来越红火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图/受访者提供
盛夏的清晨,清远英德九龙镇河头村里,不少村民正采摘新鲜的桑芽菜,翠绿鲜嫩的桑芽菜嫩芽上还滴着清晨的露珠。采摘下来的桑芽菜很快会被送到村里的加工厂,从这里走向省内各地,走上人们的餐桌,成为一道备受欢迎的佳肴。
桑芽菜是河头村的支柱产业之一。3年前,在省委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发动社会力量和村合作社一起,因地制宜发展桑芽菜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不少贫困户因此脱贫。
桑芽菜产业只是河头村近年发展的一个缩影。从2016年省委办公厅首批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至如今第二批帮扶工作队也驻村一年多,在省委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由刘振隆、黄江波、刘拯组成的工作队秉持“抓党建,促治理”“抓产业,促发展”“抓民生,暖人心”的理念,多措并举,因地制宜,不仅帮助村里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19年达标退出,还于今年上半年将贫困村成功“摘帽”。
昔日人员流失严重的“空心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日渐红火,河头村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河头村越来越美,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
走村入户拉家常,深调研真摸底补短板
刘振隆是如今驻河头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自2019年3月28日与首批工作队交接以来,他已驻村一年多了。2016年,他曾随省委办公厅慰问贫困户的队伍到过河头村,见过这条村“原本的样子”:当时村里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每逢下雨天便是一片泥泞;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旧房子,许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因为人口流失严重,河头村成了“空心村”。
2019年,刘振隆以省委办公厅驻河头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回到村里,此时,在首批驻村帮扶队的努力下,村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产业也有了一定规模,为当地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大家增收致富。
刘振隆和工作队驻村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摸底、深度调研,走遍了河头村的11条自然村,走访了绝大多数村民家(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包括全部贫困户家庭。
刘振隆(右三)和工作队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通过入户走访拉家常,工作队了解到,河头村还有几个边远村的村道还未完全实现硬底化,不少巷道还是泥巴路;部分贫困户虽然脱贫了,但生活依然艰苦,比如贫困户许社玉家,一家五口人里,有一个患白血病,一个肺癌转移,靠着妻子女儿打工,家庭收入是过了脱贫线,可每个月要支付的高昂医药费,压得一家人透不过气来;村民许观水一家,虽然不是贫困户,可妻子和一个孩子都患癫痫病,家里四口人仅靠他一人在镇上打工支撑。刘振隆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到许观水家中的情形:当时正是下雨天,许观水家到处漏水,连床上都放着盆接雨水。
村民们的困难,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详细讨论,他们研究出了“补短板”项目,对部分“脱贫不脱苦”的贫困户加大帮扶力度——将生产生活存在较大困难的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列为特贫户予以重点扶持;对于部分生活存在较大困难的边缘贫困户,工作队也将他们列为特贫户予以重点扶持。从2019年1月起,根据不同困难程度给予这些家庭每月300-800元不等的重病医疗补助或生活困难补助。这项举措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全力支持,也得到了省、市扶贫部门高度肯定,带动了其他帮扶单位对边缘贫困群体的关注。
在工作队的努力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村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9年全部达标退出,今年上半年,贫困村也成功“摘帽”。
河头村越来越美,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
因地制宜促发展,农旅融合成“致富经”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为了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为了给所有村民带来更多收入,工作队和当地村干部一起,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
2017年起,在省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河头村开始发展桑芽菜产业,通过村里的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农民把桑芽菜送到合作社内加工、冷藏,不久后,这些新鲜桑芽菜便会出现在省内的商超及餐厅,甚至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多个省份。
2019年开始驻村后,刘振隆带着工作队到专业合作社调研,合作社提出由于种植规模的增加,希望扩大冷库储存量增加生产线,并协助进一步拓宽市场销路。工作队发动各方资源,协助解决了合作社加工基地扩展的问题,与多家合作企业深度对接,帮助村里桑芽菜产业打开了市场销路。如今,河头村桑芽菜种植面积近千亩,产值从2018年的600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1800万元,带动了500多位村民就业。
昔日贫困户成木英就是靠着种植桑芽菜脱贫的。以前,成木英和丈夫在外面打工,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工资微薄,眼看着村里人种植桑芽菜,日子过得红火了,她也回到家乡种植桑芽菜。在村里的帮助下,成木英家种了11亩桑芽菜,2019年,光是桑芽菜就为她赚到了3万5千元的纯收入,今年上半年,成木英在镇上买了新房,一家人的生活也日渐红火了起来。
刘振隆(左一)和工作队与村民一起在村里种树
除了桑芽菜,地处英西峰林脚下的河头村还有得天独厚的峰林景观。如何将峰林景观转化为经济优势?省委办公厅产业帮扶基地九龙峰林小镇将农旅资源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峰林小镇,深受游客青睐,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据刘振隆介绍,峰林小镇里有300名员工,95%是当地村民,其中有近20户贫困户。记者了解到,土地入股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几十万元,景区停车场收入全部归村民,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仅停车费一项收入就有近百万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峰林景区停止对外运营,工作队和当地村干部经过多方协调,保障了疫情期间员工工资基本全部足额发放,没有解雇一名员工。随着省内跟团游的逐渐恢复,景区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还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新增加了灯光秀等项目吸引游客,运营效益也日渐向好。
此外,社会爱心企业碧桂园集团在河头村打造了碧乡客栈民宿,种植了近150亩黄金百香果,将农业与旅游观光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为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河头村越来越美,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
扶贫扶智解难题,民生实事“暖人心”
推进全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工作队也着眼于村民们关心的民生实事。
这一年多来,驻村工作队发动各方力量,对村内主要道路景观进行了改造提升,为村里部分自然村巷道建设补短板,将巷道全部实现硬底化。
与此同时,工作队还对河头小学进行了“大改造”——筹集资金改善校园设施,并加大奖教奖学,还邀请支教老师开办第二课堂,帮孩子们上文化课、艺术课,还组织河头小学教师外出培训。与此同时,让河头小学和广州市的名校结对共建,等等。经过一年多努力,河头小学综合考核成绩位居九龙镇第二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此外,工作队还帮村民们解决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不仅帮助严重患病的村民到省广州三甲医院看病,还邀请广州大医院的专家教授进村入户为村民看病送药。
如今,河头村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村里的产业也日渐红火,“让村庄美,村民富,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驻村第一书记刘振隆的心愿,也是河头村里正在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