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经拱北口岸入境旅客达1.45亿人次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铭明 摄
从渔村小关口变身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拱北口岸成两地强强联合之桥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国颂 钱瑜 郑达 何叶舟 实习生 劳俊颖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字“珠海经济特区好”依然矗立在拱北口岸广场,它振奋了一代特区拓荒者,也见证着拱北口岸从一个渔村小关口一跃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
拱北口岸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更是春潮涌动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开拓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繁忙的旅检口岸,2019年经这里出入境旅客达1.45亿人次。这里还是最便利的通关口岸之一,平均每名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只需花费约15分钟,每条自助通道验放1名旅客平均仅要8秒。
要知道,1979年,经拱北口岸出入境旅客仅219万人次。1999年,拱北口岸验证台上的设备简单,电脑是老式“大头机”,如果客流较多,平均每名旅客通关排队则需要一两个小时。
如今,经拱北口岸出入境会有多便捷?在澳门务工的珠海市民欧女士每天6时出现在拱北口岸,经自助通关后,她步行1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澳门关闸地区,开始她一天的销售工作;已经退休的澳门居民陈伯上午拿着“回乡证”入境珠海,在拱北市场买完菜后他便迅速返回澳门准备午饭……随着珠澳两地联系更加紧密,拱北口岸每天的开关时间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个小时,延长至现在的19个小时,旅检查验系统也更快捷智能。
不断升级的拱北口岸,让珠海和澳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两地合作也拉开了新序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挥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
珠海不负所望。如今,她正发挥毗邻澳门的地域优势,推动对澳合作向前发展。珠海市委主要负责人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珠海将不断加强政策扶持,与澳门签署加快建设大湾区澳珠极点合作备忘录,谋划建设粤澳深度合作区。未来,珠海将以粤澳深度合作区为主平台,探索珠澳共商共建共管新模式,借鉴延伸澳门自由港部分制度和政策,打造与国际规则高度衔接的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携手澳门打造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加快推进“澳门新街坊”等跨境社会民生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加快布局一批国际水平、港澳特色的基础设施,让珠澳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两地民众。
而这些蓝图的绘就,少不了作为重要一笔的拱北口岸,拱北口岸将再燃改革激情,和珠海一起推进“二次创业”。
风云录
查验通道数量翻几倍、通关速度变“秒放”、通关时间延长至19小时……
由拱北到澳门“串门” 人更多了速度更快了
拱北口岸几乎永远都是一副人潮涌动的画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出入境的旅客在这里快速通关,“秒放”成了新常态。如今,旅客们往返于珠澳两地如“串门”一样简单。
升级:自助通道达194条
时间拉回到1999年10月2日,拱北口岸新联检大楼正式启用,这是当时澳门连接内地的唯一陆路口岸。这座大楼共建有66条查验通道,设计日通关流量15万人次,预计可以满足未来10年到15年的通关需求。但澳门与内地“大通关”的发展速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随着国家陆续出台CEPA、“自由行”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仅过了不到5年,新联检楼查验通道的使用率已接近饱和。蔡奕平当时是拱北边检站二队的一名检查员,对当时的景象他记忆犹新:“每逢客流高峰期,旅客一波一波地进入大厅,个个探着脑袋等候查验。”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在2018年6月18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提出“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新举措。适逢端午假期,拱北口岸出现回内地过节探亲的港澳居民与赴澳购物旅游的内地居民相互叠加的双向客流高峰,日均客流将超过39万人次,比平日增长约10%。
巨大的客流量让拱北口岸的升级优化更迫在眉睫。随后,拱北口岸开始在出境1号、2号厅和入境1号、2号厅四个大厅,同步建设50条自助查验通道,竣工后,拱北口岸常态化使用的自助通道达到194条,通关效率将显著提高。而在50条自助通道建设期间,拱北边检启用临时人工查验台,满足旅客出入境需求。
此外,口岸还设置了中国公民专用通道,优先保障中国公民快速通关,科学灵活调配通道设置,并在候检区域划定高峰期提示线,当旅客排队超过该线时,及时加开查验通道,直到全部开满。同时设立外国人查验专区,更新一批标识标牌,减少旅客误排队、错排队的现象。据了解,边检机关还利用大数据进一步优化警力配置,通过分析高峰期旅客构成,总结客流动态规律,分析客流变量因素等手段,构建客流动态运行模型,以此科学指导警力调配方案和勤务组织的实施。
从此,拱北口岸实现了中国公民出入境排队通关等候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目标。
延关:无需排队随到随检
通关时间延长两小时,能够创造怎样的成绩?拱北口岸给出了答案:2015年12月18日,拱北口岸实施延关措施一年来,共查验出入境人员约1.15亿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近10%,其中,620万人次的旅客在延关的两小时期间顺畅出入珠澳。
拱北口岸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于2014年12月18日零时起开始延长通关时间,开放时间由原来的07:00-24:00延长至06:00至次日1时。延关一年来,每日0时至1时、6时至7时的延关时段平均查验出入境人员约1.7万人次。
延关意味着什么?拱北口岸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年,近3万人次的内地劳工、学生等赴澳人群,每天早上8时前的通关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拱北口岸广场上曾经存在的开关前旅客排长队现象已不复存在,旅客在该时段进入查验大厅基本实现了无需排队,随到随检。
该负责人介绍,延关政策实施后,往来珠澳两地的旅客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通关时段,以往旅客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出境入境的情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虽然当年拱北口岸的客流量增长了1000多万人次,但自助通关人员比重也逐步上升,占到65%以上。由于自助通道疏导效率更高,反而使得口岸整体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简单。延关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两个小时,时间问题、人员编制等问题都是要解决的困难。如何在执勤警力“零增长”的情况下,完成延关任务?拱北口岸通过优化警力配置和勤务模式,大力提升勤务组织效率,“我们先后多次开展站内轮岗,进一步削减机关,将警力向旅检队倾斜,使基层警力分布更加均衡,岗位配备更加科学。”基础业务能力也相应增强,旅检队50%以上的民警能够同时达到出境、入境双向的岗位执勤能力要求,以实现出境和入境民警在高峰时段互相支援,警力最优化使用。
除了人员问题,口岸硬件条件也在与时俱进。拱北口岸加强了自助通道管理使用,先后投入资金近30万元更换70余条自助通道的老旧设备,改善自助通关环境。高峰期安排技术人员驻点维护,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确保了自助通道100%可用。在自助通道区域加派引导人员,将首次使用自助通道的旅客与其他旅客进行通道区分,降低了人工干预率。
再出发
疫情影响正减弱 客流量回暖明显
客流总数连续数年居全国首位的拱北口岸见证了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也见证着珠澳的紧密联系。日前,羊城晚报记者在拱北口岸现场看到,不少旅客拖着行李疾步走入旅客进境大厅,出示早已准备好的“粤康码”通关凭证后,顺利通过海关健康申报验核,现场通关有序畅顺。珠海边检总站拱北边检站相关负责人称,珠澳两地防疫政策的不断调整,拱北口岸客流回暖明显,8月4日单日验放客流达20.6万人次,自2月份以来口岸单日客流首次突破20万人次。
“越来越能感受到‘双城生活’在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居住在珠海的余先生在澳门从事维修行业,他是“双城生活”人群的典型代表,感受到如今跨境上班越来越趋于正常化,他心里安心很多。
据拱北边检介绍,目前口岸通关人员主要以赴澳劳务人员为主,虽然客流逐渐增多,但拱北边检通过提前开满开足查验通道、增派警力分流控流、强化与澳门边检机关联动协调等举措,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口岸整体客流疏导效率,努力为广大出入境人员提供安全高效顺畅的通关环境。“客流稳步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应该是今后的大趋势。”拱北边检新闻发言人周丛林表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进一步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客流疏导,强化提前部署,尽最大努力保障口岸安全顺畅”。
口岸安全顺畅通行,有赖于软硬件的不断升级改造。
去年12月18日,改造升级后的拱北口岸地下通道正式全面开放通车。通过车辆分类、主辅分离、四大分区的方式,结合拱北口岸区域内的其他交通设施,新的交通组织方案有效提高拱北口岸地下通道的交通服务水平,形成顺畅有序的交通环境。
今年8月18日,珠机城际(一期)正式通车运营。珠机城际(一期)珠海站与广珠城际珠海站合并成为一个整体,澳门居民从拱北口岸过关后,出行将更加便捷。
此外,为优化通关环境和旅客出入境步行舒适度、安全性,拱北口岸现正加紧开展风雨连廊重建工程。
沐风栉雨,旧貌换新颜,拱北口岸未来不仅是珠海重要的商圈和地标,还是粤澳通行的重要枢纽。
1999年,珠海边检总站民警在拱北口岸限定区域欢送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资料图,拱北边检供图)
亲历者
作为擒贼克敌的“国门猎鹰”,石淑亚和拱北口岸一起经历风雨和荣耀
在这里见证澳门回归
拱北口岸已从当年的一个小关口,蝶变为全国出入境客流量第一大的口岸。在拱北口岸发展的进程中,有许多人为之努力。石淑亚就是其中一位。她现在是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拱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十一队(处突队)四级高级警长,是擒贼克敌的“国门猎鹰”,她和同事们一直守护着国门安全。
站六个小时迎驻澳部队
1990年,18岁的石淑亚参军入伍后被分配到拱北口岸担任检查员。石淑亚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当时的工作环境很简陋,没有空调、风扇,电脑设施还不完善,很多工作都是要靠人工查验。澳门回归前,拱北口岸新联检大楼投入使用,新口岸的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自助通关政策实施后,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虽然说现在旅客不断增加,但是我们觉得旅客过关的时间比以前越来越短了”。
工作在拱北口岸的石淑亚,是不少重要事件的见证者。澳门回归祖国的场景,她记忆犹新。她说,为了迎接驻澳部队,大家提前准备了几个月时间,所有的激情、热情、激动都在那一天达到高潮。“澳门回归是国家大事、喜事。当时我们作为一线民警被抽调去站第一班岗,迎接我们驻澳部队的进入。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是在清晨迎接他们的,大家基本上一站就是6个小时以上”。
当驻澳部队车队经过时,石淑亚需要敬礼,直到全部车队经过。“这是我敬礼时间最长的一次,当时心情很激动,所以不觉得有多累,手放下的那一刻是酸的,但当时觉得很骄傲、很自豪,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激动”。
守卫国门安全17年
随着拱北口岸出入境人员的增多,安全问题引发关注。2003年,拱北边检站处突队正式成立,石淑亚丝毫不惧将要面临的严苛训练标准和繁重工作压力,在女民警中首个主动请缨。凭借着对处突工作的执著和军队传承的优良作风、过硬的身体素质,她迅速成长为队内的骨干力量。
2015年7月的一天,在口岸巡查监护中,石淑亚敏锐地发现有1女3男举止可疑,于是迅速上前询问。对方目光飘忽不定,言语吞吞吐吐,没说几句便都着急要离开。看着这些反常的行为,对答话男子口音有所怀疑的石淑亚立刻大声喊道:“等一等!”4人一听拔腿就跑,石淑亚临危不乱,一边呼叫支援,一边奋力追赶,支援同事迅速策应包围,与石淑亚一同成功堵截了嫌疑人。在随后的审查中,石淑亚从他们身上搜出5张伪造的中国居民身份证,并确定4人均系偷渡到国内的东南亚某国人。根据石淑亚确定的这一重要情报线索,拱北边检站立即部署行动,成功抓获蛇头刘某等人,彻底打掉一个20人偷渡团伙。
加入处突队17年来,石淑亚在参与的300余次重大客流疏导任务和700余起突发事件处置中屡战屡胜。
如今,石淑亚年近50岁,繁重的处突执勤任务给她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很多人都劝她调换工作,离开任务重、风险大的处突岗位。但她却说:“我热爱处突工作,舍不得离开这个岗位,我会一直做到退休!”石淑亚告诉记者,拱北口岸陪伴着她成长,她对这里有深厚的感情。“当年我还是一个小姑娘,现在儿子都参加工作了。我每天上班只要一踏入拱北口岸,我就会给自己加个油。我觉得拱北口岸越来越好,我自己也越来越自豪”。
●1950年,拱北关更名为“拱北口岸”。
●1992年,拱北口岸迁建工程奠基。
●1999年,拱北口岸迁建工程完成,拱北口岸新联检大楼投入使用。同年,邓小平题字被矗立在拱北口岸广场。
●2005年,拱北电子口岸建设开始,启用出入境客车“一站式”电子验放系统。
●2008年,拱北口岸开始启用儿童自助查验通道。
●2006年,拱北口岸首次大规模开通24条自助查验通道。
●2010年,拱北口岸改扩建工程开始动工。
●2011年,拱北口岸首次成为全国客流量第一大陆路口岸。
●2013年,拱北口岸改扩建工程竣工,在拱北口岸东西侧新建的出入境联检大楼启用。
●2014年,拱北口岸实施延关措施。
●2019年,拱北口岸出入境客流量达1.45 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