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金羊网讯 记者朱智祥摄影报道: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同意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侨乡汕头正式开启改革开放的城市序章。在汕头市郊龙湖1.6平方公里的荒滩上,一栋栋通用厂房迅速矗立,“胶己人”的特区奋斗故事开始书写,笔耕不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特区成立四十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汕头将如何“以特区的名义”,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擦亮特区牌子”?8月27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汕头特区开展调研,来看“汕头奇迹”何以吸引世界聚焦。
汕头已成为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重要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区位优质,“百载商埠”辐射更强劲
“华南要冲、岭东门户”,作为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重要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汕头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港口经济成为汕头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来到汕头港广澳港区,南海一阵阵清爽悠然的海风扑面而来,集装箱排列有序,运输车高效运作,在这里,“百载商埠”的前进脚步从未停歇。汕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志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广东海岸线上的五大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汕头港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联通海外的重要角色。“同广州港、深圳港等作为国际干线港的定位不同,汕头港的商贸活动主要服务于近洋的东南亚航线及内陆的南北航道。”当前,汕头港在广澳港区已开通13条国际班轮航线和4条内贸航线,航线网络基本覆盖东南亚主要港口及国内沿海各港口,辐射功能全面铺开。
汕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志明指出,汕头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仅如此,汕头紧握交通区位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高铁新通道建设。记者了解到,汕头特区已着力打造汕头高铁站枢纽一体化工程,努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汕头高铁站设计方、来自同济大学设计院的罗益德告诉记者,“在汕头高铁站的整体布局中,站场上方为高架候车厅,连接东西站房;下方预留轨道交通,东、西广场为出站入站旅客提供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等接驳交通的优质换乘服务,真正做到又‘快’又‘达’”。
汕头站为出入站旅客提供便捷的接驳交通换乘服务
以侨为桥,引资引智产业聚动能
“七成食番畔,三成靠唐山。”改革开放以来,照拂亲友的“侨批”文化成为了汕头经济内生发展的重要见证。在开放大门的怀抱中、在侨乡资源的润泽下,汕头致力于开创一批富有本土特色的招商引资项目。一方面,着力打造全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以“经济文化合作”为纽带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记者了解到,至2019年底,汕头累计设立外商投资项目6218个,其中华侨投资项目占88.8%,实际吸收侨资78.6亿美元;另一方面,首创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版块“华侨板”,设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华侨产业母基金,发挥重大平台的创新牵引作用。
华侨实验区人才大厦在对接人才与产业资源方面提供重要支持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引智”,吸引港澳台、海外华侨及高层次人才回乡“归谷”、创新创业,成为了汕头特区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优化本土人才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厚遇揽英才,诚信聚群贤。”在华侨实验区人才大厦,众多珍视人才、惠泽菁英的培育计划及鼓励口号打动人心。记者了解到,人才大厦致力于通过创新人才落户、对接人才与产业资源、开展项目培训交流、打造人才培训基地等,激活创新创业的原生活力。在人才大厦产业孵化中心,一位年轻创客向记者分享他回乡创业的故事。“我在北京工作很多年了,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创业,现在我们8人团队在微信小游戏项目中细致分工合作。内心是感谢人才大厦的,为我们对接到稳定可靠的资金资源,让我们有机会实现工作与兴趣的结合。”
现代治理,人文环境高质量发展
汕头特区经过40年腾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8.8倍,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在幸福生活的背后,离不开这座沿海创新城市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不懈努力,以及对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信心。
文体共荣,亚青盛会打造城市品牌品位。汕头是潮汕地区重要的体育文化阵地,如今,第三届亚青会举办权花落汕头。办好亚青会,自然成为了这颗“粤东明珠”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城市形象的重大机遇。在华侨试验区东海岸一隅,在建中的亚青会主场馆迎海而立,流线型设计寓意“飞舞的浪花”,海洋文化特色洋溢不尽。汕头市华侨试验区规划局局长陈满彬告诉记者:“主场馆项目一期着力打造‘一场两馆’,2021年6月建成后将首先用于开(闭)幕式和田径项目的举办,赛后将与运动员村(二期工程)一并移交汕头大学使用。”
亚青会主场馆项目一期将于2021年6月建成
文明建设,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已在路上。南海之滨,春潮涌动。汕头一方面大力建设以南澎列岛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汕头海岸湿地等为代表的生态中心,空气质量及饮用水源地水质常年获优,为城市守护好一道绿色风景线;另一方面优化布局公园广场、步道绿化等文明城市景观,推进城市交通精细化现代化治理,多措并举推进市容美化、生态绿化、立面净化、交通优化,让每一位汕头人都投入到“清洁家园迎亚青”行动中去。
“功成不必在我”,“胶己人”无私耕耘,四十载追梦美好从未止步;“功成必定有我”,省域副中心城市新定位再立改革潮头。以特区的名义,汕头,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