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戚耀琪 王莉
2020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于9月7日、8日举行。在疫情防控的情形下,众多企业积极复工复产,希望追回失去的时间和完成今年的目标。但是如何平衡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防止牺牲环境保经济的做法,成为与会各方关心的焦点。
给柴油车装上“手环”卡住排放
对大城市而言,经济一重启,塞车就重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教授提醒说,治理机动车污染,不光要从车下手,也要从路上和油上下手。从路的角度,要鼓励绿色的公共出行;从油的角度,要坚定不移推动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提升公交、出租、物流、环卫等公共领域的车辆电动化水平。
按照郝吉明的研究,电动车相比汽油车能降低全生命周期20%-30%碳排放,并且有效降低PM2.5和夏季臭氧污染。除了电动车,还在冒黑烟的传统燃油车怎么治?据介绍,北京2018年在全球第一个制定标准,利用车载污染物传感器监测柴油车排放,计划2022年对北京重型车远程监控全覆盖。“这好比让所有运动员带上运动手环,进行全天候的交通智能监管”。
“六稳六保”投资应“两新一重”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教授提出一个角度:在“六稳六保”的基础上的投资导向,有人归纳为“两新一重”。
“一新”是新基建,主要投资于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经济的效率,节约能源。
另外“一新”新型城镇化,包括老旧城区的改造,可以加大节能改造的力度,加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所以总体上会推进我们的绿色化和低碳化的发展。
“一重”是重大工程的建设,包括水利工程和城际间交通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促进交通的低碳化,用电气来代替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
据悉,我们对国际社会承诺,我们到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要下降60%-65%,二氧化碳的排放2030年左右要达到峰值,并努力早日达峰。为此,十四五期间也要推进碳市场的建设,同时也要加强能源市场化改革和价格机制的改革。目前,新能源单位产能的就业数量大概是传统能源的1.5到3倍,所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增长点。
铁路货运逐年增加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张大伟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毫不动摇,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倒逼经济社会特别是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的抓手。
据介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从2013年到现在有四大重点区,分别是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和珠三角,珠三角现在已经连续五年稳定达标,已经退出重点区域,平均的PM2.5下降的幅度在3到5成左右。现在可以看到2013年到2019年污染在逐年减少,达标的优良天数在逐年增加。
张大伟说,在交通运输结构方面,开展公转铁,从2017年实施公转铁到现在,铁路货运量逐年增加,特别是铁路货运在全社会货运里面的比例连续三年增加,在京津冀地区增长更为明显。
通过建设铁路专用线,已有的铁路专用线进一步发挥提升潜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推动轨道交通建设,都能减少公路客运运量。
环境质量不能退坡
能源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邹骥说,经济在往上走,机动车拥有量往上走,钢铁的产量和制造业都往上走。过去大约十年时间里面,我们的排放却是在显著的下降,这本身是说明一个我们的增长和发展,是和污染脱钩,中国在这里面走出自己的独特的道路,但是脱钩的任务从历史过程来讲还没有最终的完成。
国际能源署和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范围包括中国能源消耗跟经济下滑同步,但是可再生能源使用数量在上升,这也告诉我们存在着化危为机的选择和机会。“现在环境质量不能退坡,而且要不断攀升新的高度。”
作为对策,他提出一是制定中长期零碳排放城市目标和规划。与全球近三十座特大城市低碳化进程保持一致。二是瞄准中长期率先实现世界级空气质量的目标,针对PM2.5和臭氧制定严格改善指标。三是全面制订实施电动化交通和电气化的城市战略,打造无燃烧区和无燃烧城市。 四是继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大力推广低碳零碳和低能耗、零能耗的建筑。五是开展航空和机场的排放研究,减少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