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与深圳的联系正越来越密。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机场码头至广州南沙港航线增开至12个班次。这条水上“穗深通道”进一步拉近两座超级都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一个千年商都,一个经济特区,广州和深圳,这对相距仅100公里左右的超级城市“双子星”,在“双城联动”中正发挥着“乘数效应”。
目前,广州与深圳已从专门工作、绿色通道、政策协调、督查督办、信息反馈、对口指导、资源共享七大方面建立起特事特办机制。
“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广深大湾区核心区域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蓄势待发、前景可期。
争做湾区引擎
推动实现广深接合片区同城化
广州向东,深圳向西,两座超2万亿级体量的城市发力交通互联,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骨架加速成形。
6月28日,在广州南沙客运港往返深圳机场码头航线首航的同一天,投资逾200亿元的广州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正式开工。不久后,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也将在广州南沙正式开工。
这三大项目,让广深交通互联合作海陆并进。南沙进一步拉近与深圳的交通距离,使其成为广深合作的桥头堡。
近日召开的南沙区委全会提出深度融入“一核”建设,特别提到把握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大湾区轨道交通路网建设机遇,推动环内湾地区率先实现一体化。深化与深圳前海全方位合作,推动广深联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发展先导区,率先实现广深接合片区同城化。
广深“双城联动”迈向更深层次。一年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与广州开发区签署《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共同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深化产业互利合作”“构建全面立体开放新格局”四个板块开展合作。
自合作以来,双方先后复制推广两批制度创新经验,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领域,已有32项创新政策、26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广州开发区逐步落地。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看来,从全球城市分级来看,广州和深圳都已迈入第一梯队,深圳前海、广州南沙既是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平台,也是广深合作的桥头堡,充分发挥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将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科创同频共振
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日前,科技部致函广东省政府,支持广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人工智能激发广州“老城市新活力”。
不同的城市,同样的脉搏。谋进创新驱动发展,广深“双子星”同频共振。
8月底,首届深圳人工智能展大幕开启,一场智能科技盛宴吸引了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特斯拉、平安等众多科技巨头参展。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打开大湾区的科技产业地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重大创新载体点状分布、串珠成链。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非一城独当一面。广深各自优势明显,深圳拥有众多创新型企业,广州在基础研究、产业配套环境上表现优秀,蕴藏巨大合作潜力。广深正在不断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双核”驱动进一步走向深入。
广深科研力量已经从开放合作走向共建共享。去年8月,广东启动建设第三批省实验室,其中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按“两点布局”模式由广州、深圳联合共建。今年,两座实验室不约而同向世界“招兵买马”,广下“英雄帖”。
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透露,广州已明确在穗大学大院大所大装置,特别是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高等级研究院,全面向深圳开放,与深圳的技术产业合作。
在实验室共建背后,广深两地龙头企业,纷纷提前布局想搭上“双城联动”这艘大船。
今年5月,华为与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揭牌;8月22日,腾讯宣布将在广州黄埔设立腾讯数字经济产业大湾区基地,助力打造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打造“未来城市”创新型示范样板。
“比亚迪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坚定看好广州试验区未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同样选择在广深两地布局。
“广州有广州的产业优势,深圳有深圳的创新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董事长兼CEO刘伟建议,在新一轮新基建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中,深圳可以发挥技术产品研发优势实现快速突破,广州发挥源头创新和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加速应用落地,强强联手、协同布局,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作扩容升级
广深两大都市圈强化区域辐射带动
广深“双城联动”的辐射效应,推动珠三角城市深化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主引擎作用。
日前,《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9》中“点名”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
以广深为龙头,两个4万亿级超级都市圈正在浮出水面。“大广州”“大深圳”呼之欲出,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协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明确。
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是广深“双城联动”支撑“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全新演绎。广州都市圈中,清云韶属于北部生态发展区;深圳都市圈中,汕尾在沿海经济带东翼,河源为北部生态发展区。
随着都市圈规划出炉,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经济的辐射范围将扩大,进一步向周边城市延伸。
今年5月,广州和清远一南一北两个会场通过5G网络实时视频连线联动,开启两市史上首次“云签约”“云动工”,为两地联动发展安上了一条“动能传送带”。
都市圈内的城市功能定位更趋明朗。在深圳都市圈内,深圳是国际化城市,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东莞是“世界工厂”;惠州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产业集群,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河源、汕尾加快探索“总部在深圳、生产基地在当地”的产业协作模式。
两大都市圈各具特色,加快形成各有优势的发展模式。广州都市圈常住人口总量大,消费市场更为庞大;深圳都市圈科创力量活跃,金融资本富集。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广深两大核心引擎对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带动作用,对加快都市圈内部循环发展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从“双城联动”到“双圈联动”,两者合作空间更大。
全国的城市格局正逐步进入都市圈竞争时代。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在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的背景下,广深两大都市圈可利用云计算等技术,与其他都市圈开展更广泛合作交流,不断拓宽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渠道。
南方日报记者 张光岩 柳时强
统筹:骆骁骅 高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