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广东>政经热闻

广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超160万相对贫困人口全脱贫

来源:金羊网 作者:程行欢、许悦 发表时间:2020-10-16 07:22
分享到

广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乡村越变越美(资料图) 

金句

“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广东坚持开发式扶贫、长效式脱贫等,推动劳动力就业、农村产业发展,形成脱贫攻坚“广东经验”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程行欢 许悦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是全广东人民难以忘怀的一年。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2016年以来,动员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6.5万名驻村干部,投入1300多亿元,推动省内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广东闯出了解决相对贫困的新经验,为全国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广东贡献、提供了广东智慧。

三项工程助贫困劳动力就业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广东始终坚持把开发式扶贫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方针。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用好“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平台,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据统计,广东全省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4.8万个,带动贫困户62.8万人,年人均产业增收2400多元。

此外,广东把就业扶贫作为长效脱贫的关键之举,实施“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项工程,加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劳务协作,累计建成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1022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7020个,帮助全省40.14万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就业增收1.8万元。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广东始终坚持把激发内生动力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初步构建起县镇村贫困群众多级联动的减贫治理新机制,推动扶贫开发由外力主导向内源发展转变,创新推广“以奖代补”工作机制,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生产、参与项目、建设村庄,鼓励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广东始终坚持保障性扶贫作为最大的底线民生。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扶贫,筑牢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至6384元以上,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实现有效衔接。

推动“以购代捐”等帮扶方式

广东既用好“老三样”,也发挥好“新三样”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在全国首创“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平台, 2016年—2020年,社会各界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全国“扶贫日”等平台认捐善款220多亿元。组织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1719个相对贫困村,派驻5597名驻村干部,投入130.94亿元;1.8万个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0多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7.85万个;动员9115个企业投入帮扶资金66.5亿元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覆盖中西部22个省区和省内21个地市的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创新推动“以购代捐”等帮扶方式,消费扶贫成为社会参与的新渠道、新平台。

将重点打好五场“战役”

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打好的加试题。广东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统筹双推进,全面实施应对疫情“七大行动”,例如实施就业扶贫助复工行动,完善就业补助政策,强化劳务精准对接,加大拓岗稳岗工作;实施产业扶贫助增收行动,推动人工养殖野生动物转产转型,扶贫产业与乡村富民兴村产业深度融合,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深度对接;实施民生兜底强保障行动。全面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健全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机制,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等。

胜利来之不易,任务依然艰巨。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关键时刻,广东将重点打好五场“战役”、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打好产业扶贫持久战、就业扶贫稳定战、消费扶贫升级战、东西协作攻坚战,以及脱贫攻坚扫尾战,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国减贫治理提供广东经验。

案例

“三无”塘头村闯出特色农业路

没有特色产业,没有种养大户,没有连片土地。这就是扶贫干部陈政2017年年底来到茂名高州市大井镇塘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时面临的情况,他称之为“三无”现象,这也是最为典型的农村贫困根源。

塘头村位于粤西北部山区,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2450人,耕地面积1000亩。全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地矛盾突出、产业选项受限,同时还面临着村集体零收入、人员老弱涣散的情况。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驻村干部,陈政围绕党务知识、乡村振兴、创业致富等主题,对村“两委”干部、党员开展针对性培训近百场次,外出参观学习近300人次,大大提升塘头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村脱贫的思路,主要是为村里创造持续的造血能力。突破口在百亩沃柑种植基地上。通过土地整改,100亩丢荒的“出水田”变成了适合种植沃柑的土地。租下这块地的公司不仅支付了相应的租金分给村民,还反过来请村民前来干活,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通过沃柑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始尝试进行土地流转,原有碎片化的种植土地连成一片,进行统一的种植。村里通过荔枝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激活了原有荔枝种植产业,再通过微商、电商、连锁超市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另外一张塘头村的名片。

村里经济搞活了,就有可能在本地创造就业岗位。塘头村上级大井镇统一牵头所做的“农业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模式,村里将扶贫资金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杨氏农业有限公司,年保底收益率8%。同时利用公司技术优势培训贫困户创业或招聘贫困户务工,大力帮助贫困户增收,带动了一部分贫困户脱贫。除此之外,塘头村还合股建设明湖长盈塘头村超市,既方便村民采购生活用品,又接受本地村民前来登记自己可以销售的产品,便于超市快速收购贫困户、扶贫基地种植养殖产品,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如今的塘头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绿色农业、规模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全村实现了全部预脱贫,农户增收,产业实体、产业规模、产业形态均有了明显进步。

数说

●广东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277个相对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56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元。

●“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项工程实施以来,帮助全省40.14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均就业增收1.8万元。

●2016年以来,累计向结对帮扶的桂川滇黔4省(区)拨付财政援助资金170.64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16.16亿元,派出党政干部1166人次,专业技术人才1.3791万人次,帮助4省(区)71个贫困县摘帽、8663个贫困村出列、379.2万贫困人口脱贫。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东北最佳旅游季”来了!一起来看亮点及玩法攻略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极具个性男女版车型 吉利华南定制版ICON上市

  • 全新瑞虎e 上市 共四款车型售价10.88万元起 2020-10-15
  • 比亚迪宋PLUS上市首月订单量破万 2020-10-14
  • 玛莎拉蒂皇家特别版车型上市 中国限量发售35台 2020-10-13
  • 广汽集团发布9月销量快报同比增长15.59% 2020-10-13
  • 广汽丰田9月销量首超8万台,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0% 2020-10-13
  • 广汽本田第三季度累计销量超23万辆 同比增长29.7% 2020-10-13
  • ​MG领航配置表曝光 10月17日开启预售 全系四大标配 2020-10-13
  • ​第五代途胜L明年上市 搭载Hyundai SmartStream第三代动力总成 2020-09-29

人才!阿里达摩院10位青橙奖获得者平均年龄不足32岁

  • 温情奶爸硬核心——孙红雷代言的这个阿尔法蛋,究竟多硬核? 2020-09-23
  • B站一审胜诉!D站被判停止商标使用,赔偿311万元 2020-09-23
  • 2020年度“改变世界”企业榜单!新冠疫苗研发机构排第一 2020-09-23
  • 反击!华为终止澳大利亚1亿澳元投资,裁员超1000人 2020-09-22
  • 畅移升级全链路私域电商业务,携手腾讯构建零售增长新格局 2020-09-21
  • 搭载智慧柔风技术 TCL携手国美推出T睿柜机系列高端空调 2020-09-21
  • 最高可实现8级防抖功能 佳能EOS R5/R6亮相广州 2020-09-16
  • 墨迹天气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增至3.6亿元 张超退出监事一职 2020-09-15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北京国际音乐节 把古典音乐会搬进写字楼 2020-10-15
  • 青年艺术家修复石窟造像引争议 官方正在调查 2020-10-15
  • 广州考古发现先秦时期在内188处古代文化遗存 2020-10-15
  • 古DNA研究:洞察欧亚东部大陆人群历史 2020-10-15
  • 一周艺文|3年后,诺贝尔文学奖又颁给了一名诗人 2020-10-11
  • 《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乡村教师》能否摘下“金龙奖”?第十三届漫画节9月28日见分晓 2020-09-17
  • 以艺术形式致敬抗疫英雄|作品《致勇气》开启全省巡演序幕 2020-09-17
  • 从这本书读懂巍巍南山 2020-09-10

养颜妙品皂角米,花样烹法惹人爱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金羊图库
  • 航拍玉树城市新貌
  • 202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京开幕
  • 三峡水库水位逼近175米 库区再现平湖景象
  • 青海杂多小学生传承格萨尔说唱
  • 创纪录!俄载人飞船仅用3小时抵达国际空间站
  • 江苏洪泽湖大批渔船聚集在渔港等待拆解
  • 重庆巫山:平湖如画
  • 京郊百花山迎来最美秋景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警方提醒:出租出借买卖手机卡银行卡或构成犯罪
2020-10-16 06:54:14
自贸区银保业简政放权 复制推广至大湾区内地8市
2020-10-16 06:54:14
专家:青岛疫情规模范围有限 并非秋冬季疫情暴发
2020-10-16 06:52:19
9月CPI涨幅重回“1时代” 猪肉价格环比由涨转降
2020-10-16 06:52:19
民调显示:近三分之二广州市民对生活状况感到满意
2020-10-16 06:45:22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广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超160万相对贫困人口全脱贫
金羊网  作者:程行欢、许悦  2020-10-16
广东坚持开发式扶贫、长效式脱贫等,推动劳动力就业、农村产业发展,形成脱贫攻坚“广东经验”。

广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乡村越变越美(资料图) 

金句

“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广东坚持开发式扶贫、长效式脱贫等,推动劳动力就业、农村产业发展,形成脱贫攻坚“广东经验”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程行欢 许悦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是全广东人民难以忘怀的一年。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2016年以来,动员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6.5万名驻村干部,投入1300多亿元,推动省内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广东闯出了解决相对贫困的新经验,为全国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广东贡献、提供了广东智慧。

三项工程助贫困劳动力就业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广东始终坚持把开发式扶贫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方针。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用好“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平台,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据统计,广东全省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4.8万个,带动贫困户62.8万人,年人均产业增收2400多元。

此外,广东把就业扶贫作为长效脱贫的关键之举,实施“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项工程,加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劳务协作,累计建成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1022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7020个,帮助全省40.14万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就业增收1.8万元。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广东始终坚持把激发内生动力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初步构建起县镇村贫困群众多级联动的减贫治理新机制,推动扶贫开发由外力主导向内源发展转变,创新推广“以奖代补”工作机制,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生产、参与项目、建设村庄,鼓励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广东始终坚持保障性扶贫作为最大的底线民生。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扶贫,筑牢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至6384元以上,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实现有效衔接。

推动“以购代捐”等帮扶方式

广东既用好“老三样”,也发挥好“新三样”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在全国首创“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平台, 2016年—2020年,社会各界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全国“扶贫日”等平台认捐善款220多亿元。组织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1719个相对贫困村,派驻5597名驻村干部,投入130.94亿元;1.8万个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0多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7.85万个;动员9115个企业投入帮扶资金66.5亿元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覆盖中西部22个省区和省内21个地市的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创新推动“以购代捐”等帮扶方式,消费扶贫成为社会参与的新渠道、新平台。

将重点打好五场“战役”

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打好的加试题。广东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统筹双推进,全面实施应对疫情“七大行动”,例如实施就业扶贫助复工行动,完善就业补助政策,强化劳务精准对接,加大拓岗稳岗工作;实施产业扶贫助增收行动,推动人工养殖野生动物转产转型,扶贫产业与乡村富民兴村产业深度融合,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深度对接;实施民生兜底强保障行动。全面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健全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机制,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等。

胜利来之不易,任务依然艰巨。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关键时刻,广东将重点打好五场“战役”、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打好产业扶贫持久战、就业扶贫稳定战、消费扶贫升级战、东西协作攻坚战,以及脱贫攻坚扫尾战,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国减贫治理提供广东经验。

案例

“三无”塘头村闯出特色农业路

没有特色产业,没有种养大户,没有连片土地。这就是扶贫干部陈政2017年年底来到茂名高州市大井镇塘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时面临的情况,他称之为“三无”现象,这也是最为典型的农村贫困根源。

塘头村位于粤西北部山区,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2450人,耕地面积1000亩。全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地矛盾突出、产业选项受限,同时还面临着村集体零收入、人员老弱涣散的情况。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驻村干部,陈政围绕党务知识、乡村振兴、创业致富等主题,对村“两委”干部、党员开展针对性培训近百场次,外出参观学习近300人次,大大提升塘头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村脱贫的思路,主要是为村里创造持续的造血能力。突破口在百亩沃柑种植基地上。通过土地整改,100亩丢荒的“出水田”变成了适合种植沃柑的土地。租下这块地的公司不仅支付了相应的租金分给村民,还反过来请村民前来干活,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通过沃柑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始尝试进行土地流转,原有碎片化的种植土地连成一片,进行统一的种植。村里通过荔枝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激活了原有荔枝种植产业,再通过微商、电商、连锁超市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另外一张塘头村的名片。

村里经济搞活了,就有可能在本地创造就业岗位。塘头村上级大井镇统一牵头所做的“农业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模式,村里将扶贫资金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杨氏农业有限公司,年保底收益率8%。同时利用公司技术优势培训贫困户创业或招聘贫困户务工,大力帮助贫困户增收,带动了一部分贫困户脱贫。除此之外,塘头村还合股建设明湖长盈塘头村超市,既方便村民采购生活用品,又接受本地村民前来登记自己可以销售的产品,便于超市快速收购贫困户、扶贫基地种植养殖产品,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如今的塘头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绿色农业、规模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全村实现了全部预脱贫,农户增收,产业实体、产业规模、产业形态均有了明显进步。

数说

●广东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277个相对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56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元。

●“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项工程实施以来,帮助全省40.14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均就业增收1.8万元。

●2016年以来,累计向结对帮扶的桂川滇黔4省(区)拨付财政援助资金170.64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16.16亿元,派出党政干部1166人次,专业技术人才1.3791万人次,帮助4省(区)71个贫困县摘帽、8663个贫困村出列、379.2万贫困人口脱贫。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22:07
扎实做好这三条,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22:07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一张白纸如何演绎人类奇迹
22:07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秘密入朝
15:09
6方面工作谋划部署新时代经济特区工作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08:27
广东明确标准提出设立职业点菜师 鼓励半份小份菜
08:27
广州市民安全感常年保持95%以上
08:26
陈志列:高科技民营企业除了创新无路可走 力争做全球特种计算机NO.1
08:26
陆建新:“建”证深圳速度迈向深圳质量
08:26
专家解读​特区40年十大经验: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08:25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