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继广交会后,海博会、食博会、文博会等展会也开启线上展览模式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 孙绮曼 实习生 曾卓 崔钰莹
16日,第128届广交会在“云端”火热进行。15日-2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配料博览会(下称“第五届食博会”)带着“18大平台集中推流+50名网红全程直播”的强大阵营,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展会“上云”,让客商漫步云端逛展似乎成为一种必然。包括近日在深圳举办的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日前举行的广东工业设计产业博览会、第五届广东·东盟农博会等都积极上“云”,开启了线上展会模式。
“云展会”陆续上线,除了受今年疫情影响和当下电商发展助力外,还有哪些背后推手?如何依靠“云展会”让参展商获得更大效益?羊城晚报记者对近期举办的展会进行了采访。
会展行业迎来虚拟展4.0时代
上届“云展会”成功举办后,第128届广交会于10月15日至24日,继续“云上”会客。15日,广交会开幕2分钟后,平台上已有1119个直播间开始直播,成千上万的参展商开始在荧幕前忙着展示商品。届时,不断有参展商进入直播间观看、评论,“小屏幕”成了沟通展商与客商、向世界展示中国产品创新力的巨大窗口。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云展会”陆续面世。如10月下旬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全面“上云”,展示国内国际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及产品。12月举行的“中国-南亚国际贸易云展会”等也将登上“云端”,力促跨境贸易恢复正常。
为什么展会争着“上云”?业内人士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整个展览业产业链造成冲击,迫使绝大部分的国际性展览和会议停办或者缓办,全球会展产业按下“暂停键”,但也全方位促进了展览业数字化的发展,现在的会展行业已迎来虚拟展4.0时代。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未来“云展会”模式将成为会展业发展的必然。
“云平台”作为行业展会举办场所,以“云活动”为渠道,实现“云签约”“云对接”,激发各行业发展活力,大力拓宽展商朋友圈,促进国内国际商贸交流。以128届广交会为代表,10天的会期,按16大类商品设置50个展区,展位总数约6万个,境内外参展企业近2.6万家,规模与第127届基本持平。目前参展企业上传产品超过235万件,其中新产品约70万件。
随着“云展会”越来越多,线上技术支持和运营模式也开始进一步优化。第128届广交会在延续了上一届功能的基础上,优化“云平台”设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作模式,覆盖用户注册、内容管理、知识产权、客服等多个方面,把全天候网上展示、营销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功能融为一体,实现供采双方“进得去、找得到、谈得起来”。为方便用户进到官网获取服务,平台首页设置了八大功能板块,简化采购商注册、验证、登录等流程,只需短短几分钟即可完成,大大提升了供采对接效率。
粤农业展会“云端”大显身手
一场“云展会”如何做到人气和卖货两丰收?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五届食博会,用“18大平台集中推流+50名网红全程直播”的大阵仗,展示了“人气”和“财气”双赢。
始创于2016年的食博会,四年间已走过北京、南宁、无锡、南京等中国特色美食城市。2020年,这场一年一度的国际盛会落户广东东莞,吸引超过1000家企业参与线上展示,近500家企业参加线下展览,其中国内企业400多家,遍布30个省(区)。
第五届食博会是广东今年以来重点打造的农产品“网络节+云展会”营销新模式。
16日上午,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展会现场俨然一个超大型的网络直播间,淘宝直播、拼多多、快手、抖音、今日头条、新浪微博、京东、一亩田、腾讯微视、花椒、西瓜视频、映客、微赞、药搭搭等18个互联网平台同时开通了线上展馆直播,组成直播矩阵,为食博会助力。现场,参展商带着商品、排着队上直播间。
在此之前,广东大大小小的展会尝试“上云”展览。今年6月,广东揭阳市惠来县举办的一场小型鲍鱼展会,通过“网络节+云展会”也在“云端”大展身手。据了解这场展会开幕式期间,220多万直播流量直达C端、81831名采购商在线围观,12家企业、6个惠来鲍鱼重大项目现场签约,意向签约金额超过1亿元,实现了销量和价格提升双目标。
7月10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出通知,将这一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全力推广,促进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自此,“网络节+云展会”也成为广东农业领域展会的固定模式。
农业产品“云端”展示销售,也得意于广东今年在“互联网+”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的各项举措上。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开拓农产品销售新渠道,不少县(市、区)将农产品营销主战场转移到线上,并取得良好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仅1月至4月,广东农产品在疫情期间网络零售额增长40%以上。第五届食博会上出镜的50位网红直播,也都来自“广东百强村播”培养起来的电商直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