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宇航 西篱 宋晓琪
2020年春节将临,喜庆的氛围充溢着羊城这座现代化的南方都市。人流像一条欢乐的河,唱着歌分淌四方。一年一度的春运开始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摄
1月18日晚,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迈着一名战士的步伐,拿着站票登上高铁,在餐车就座。那张靠着椅背、仰头闭目、脸上写着疲惫和坚毅的照片,很快通过微信传遍全国,无数人泪目。他深夜抵达武汉时,天空阴云密布。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台,一脸凝重地郑重公布:这个新冠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国人普遍一惊,有些乱了赶着回家的脚步,他们相信钟院士的话。这种高度信任,在17年前抗击非典的时候就建立了。在他们心中,钟院士是坚持科学、敢说真相的化身。但老百姓毕竟还没有想到,新冠病毒竟如此猖狂,一场灾难正步步紧逼。
1月21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30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这些有历史、有故事、经历过抗击非典战役的的医院悉数在列,百姓们也都耳熟能详。可以说,这是广东医疗披挂上阵时“最硬的铠甲”。
1月24日,除夕。广东省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广东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神州大地,全国联动的惊天大战悄然打响!
此时,广东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已受命担任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以及下设医疗救治组和联防联控组组长。重任在肩,人命关天,不仅守土有责,还要指挥驰援武汉,他压力如山,天天早出夜归,几乎把办公室当成了家。
1月23日农历年二十九下午,段宇飞给出差在外的省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打电话:“冠贤,你现在哪儿?”
“我在惠州。”——刘冠贤已到出现新冠肺炎病例的深圳、珠海、湛江转了一圈,实地了解、检查救治防控措施是否到位。此刻,他刚到惠州,这里也有一例患者。
“你能尽快赶回来吗?家里很多事等着你!”
“好!”刘冠贤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他知道如果不是情况紧急,段主任不会这么忙着召他回去。他加快速度完成工作,当夜赶回广州。在飞驰的车上,他想起了2015年那场特殊的战斗——那年5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电话通知:一名确诊患上中东综合呼吸征的金姓韩国客人,今天抵达惠州。请你们务必尽快找到他并展开救治。这种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患者被其父亲感染后进入广东,如果扩散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时任惠州市副市长的刘冠贤,奉命成为这次救治的总指挥。情况紧急,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就找到了发烧的患者,并送进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特别设置的隔离治疗室。为了方便与患者沟通,还专门找了两位韩语翻译。精心救治和严格防护相结合,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但就在此时,从韩国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患者的精神一下子垮了,拔掉输液的针头,拒绝进食。经一番心理疏导,加上护士小姐姐轮番用有限的韩语安慰,甚至跳起了自编的舞蹈,患者终于配合治疗了。一周后,患者康复出院,捧着花频频致谢……
“那算是一场小仗吧!”刘冠贤想,“现在,看来大仗来啦!”
果然,从1月23日开始,刘冠贤这位省卫健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医疗救治组组长就跟随段主任,带着一众同事忙得陀螺转似的停不下来,也不能停。他们坚信:全省90万医务工作者,是一支有着“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的队伍,这是战胜疫情的最大优势、最强力量。
第二天是年三十,省卫健委的干部职工全天无休。
除夕之夜,省卫健委办公楼灯火通明,绝大多数人都在加班。过了晚餐时间,大家才匆匆走去食堂。从未有过的集体年夜饭,代替了小家聚餐。饭菜很普通,和平时差不多,但七八十人聚在一起,气氛特别融洽。可乐分喝当酒,段主任来了几句即场发挥的“祝酒词”,有祝福有感谢,也有大战降临时的激励。饭后大家分头回办公室,继续工作。
晚上九时,参加完省的视频会议后,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又出现在九楼会议室,主持广州各定点医院院长,以及分管物资供应的副院长、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动员会。负责后勤保障的徐庆锋心中焦急,自古有言:“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此刻首批援鄂广东医疗队已整装待发,而我们手中的医疗保障物资却十分紧缺,即使不少医院在元月上旬就开始行动,却因为春节临近,许多工厂放假,存货有限,采购困难。他冷静地分析面临的困境,表示必须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他提到那些正在白云机场候机、逆行北上的医疗队员们,很多人只带上了不到三天的防护物资时,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流满面。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此时此刻,他为前线战士的安全忧虑、揪心,如果他们中有人因为防护用品不到位而被感染,他怎么能原谅自己……许多与会人员也禁不住红了眼圈。大家纷纷发言,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保证前方的物资供应。后来的事实,完全证实了这份承诺的兑现。
各楼层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着。深夜,医政处副处长谭琳玲的先生在家和老人一起包好饺子,热腾腾的送到妻子办公室,叮嘱她快和同事们分享。可直到饺子凉了,天也亮了,还没有人动一筷子。不是不想吃,实在是顾不上…… 头两天,钟南山团队成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呼吸内科教授张挪富正张罗回河南老家过节,妻子和女儿先走一步,他也打算回去陪陪90高龄的老父亲。
岂料风云突变,病毒嚣张!张挪富马上明白,自己必须留下。腊月二十八,妻子收到丈夫的信息:他要待命应战,回家的计划落空。盼着爸爸快来团聚的女儿被告知:“爸爸要去打仗了。”除夕当天,张挪富只身奔赴战场——武汉,等着他的,是一场救治硬仗。
大年三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也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他是为数不多、及早进入战备的医生之一。2019年12月底,他得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2020年1月3日,广州市卫健委开始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应对新病毒、加强防护等知识。凭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历,他和一些同事觉得,这小小的病毒来者不善,有可能再来一次“非典”!
蔡卫平是当年给“非典”命名的省专家组首批六位专家之一,他所在的市八院共收治了413例非典疑似病人,最后确诊265例,数量居全国之首。他本人也不幸感染“非典”,病情加重时上了无创呼吸机,与死神擦肩而过。记忆犹新啊,可不能大意!
1月18日,蔡卫平所在医院收治了第一例来自武汉的肺炎病人,经过仔细筛查,不是新型病毒肺炎,但警钟敲响了!
1月20、21日两天,他们又分别收治了两例疑似病人,先后做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从市到省,再送北京复核,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2日,广州市发布了这一消息。
就这么忙下来,蔡卫平的除夕和春节基本泡汤了。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除夕前,市八院紧急行动。他们连夜消毒、布置嘉禾院区1号楼,五层共200个床位随时可以使用。病人转运、病例转送、病房管理等相应指引,以及各种准备也已经完结。
21日,在医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雷春亮院长淡定表示:人员组织安排、相关物资已全部就绪,隔热病区、发热门诊也准备到位。要知道,早在1月6日,雷院长就主持召开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首次院长办公会议,部署要尽快完成的硬任务:比照非典规模,马上采购防疫物资,包括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其中大手笔要数价格两万元的正压头盔,竟然毫不犹豫地搬回了110个!
当年的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臣、广州市抗击非典模范个人施海燕,在市八院本已离开临床一线,此刻主动要求加入发热门诊。她说:“我是抗非老兵,我有经验,去前线肯定得有我啊!”
大年三十,市八院已然成为广州战疫情的主战场。
广东省人民医院则第一时间“抢购”了15万个外科口罩、数千个N95口罩,以及3000套防护服。用院长余学清的话说就是:“没有物资储备、没有防护措施,就等于让医护人员上阵肉搏。”爱护所有的医护人员,已经成为广东医疗界和各界人士的共识。
无独有偶,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也是在1月初就专门派人去外地“扫货”,赶在春节前工厂还未休假,四处采购防护装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
与此同时,广医三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决定:全体放弃春节休假,在岗待命,随时应战。心血管内科医生何德全,心仪西藏风情已久,准备趁着春节假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票揣在兜里,面对疫情说退就退:“能够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的工作,对我而言是实现了学医的初衷和少年的梦想吧。”
那天,他在微信朋友圈留下一段话:“2003年SARS,高考选择了临床医学。相隔17年,这次轮到我代替前辈们迎战新型冠状病毒。”诚哉斯言,感人至深。
除夕之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抗非”英雄、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独自在前往武汉疫区的列车上,吃了一顿简单的年夜饭。辞旧迎新之际,他心里想的是:“希望通过中医人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早日共同打赢这场战役!”
还是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广州多家医院收到了省卫健委下发的《关于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犹如战时军令,广东首批援鄂医疗队在除夕的夜色中,整装出发,逆行北上!
医疗队共有133名队员,涵盖了呼吸科、感染性疾病专科、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等学科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分别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都是广东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光看这个硬核名单,就知道广东对湖北怀着最深的真情,派出了自己优秀的儿女。我们再看看这些医院的微信群里,那些直接、坚决的报名留言:“我自愿报名参加!”“只要需要,随时出发,报名!”“我参加过(抗)非典,我可以”……果真应了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在负重前行!
仅仅半个多小时,广东省人民医院18名医护人员已经集结完毕,其中11人是女护士。这是一支临时组建的护理小团队,实力超强,专业活、体力活都不在话下。奔赴武汉就是为了齐心协力,战胜病魔!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长彭红,有过“抗非”经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她改变回老家湖南与家人一起过年的计划,决定北上武汉。但她没敢告诉年迈的父母:“怕他们担心,先不说吧,希望弟弟帮我孝敬好两位老人。”她的声音不由得哽咽起来。
原先打算自驾车回潮汕老家的呼吸内科谢佳星副主任医师,这时候正拖着行李箱踏上抗击疫情的征途。
大多数医疗队员是当天下午2时多接到通知的,有些队员下午三点多下班后,才匆匆回家收拾行李。省二医ICU护师易炳昆住在南沙,早上不到6点起床,7点30分上班,下午4点多下班又赶回去,半小时拎着行李走人。中山三院一名呼吸科医生刚结束在珠海的会诊,回广州的路上接到通知,“随便捡了点衣服就过来了”,称得上军人速度。
下午两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也收到了省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这之前的头一天,医院宣布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指挥部,全面负责协调医院新冠肺炎防治工作,调配全院资源,及时解决医院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同时,医院党委发出了“若有战,召必回,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倡议书,号召全院职工“做好打大仗、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铸成铜墙铁壁抵御疫情,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时已经预料,这个春节,必须待命出击。
很快,倡议书得到了各部门医护人员的响应,一时间报名“参战”者多达千余名。此时,医护人员中,除了节日正常值班的,有人已经买好回家团圆的车票,即将启程,却毅然宣称:“我已经退票,可以随时上班”;有人刚刚回到父母身边,喜上眉梢,却坦然表示:“我家近,马上回来顶班”。离退休人员依旧保持军人的姿态:我们仍然是南方医院的人。“大敌”当前,召必回!
其中最抢眼、随即火爆网络的一封请战书,是17年前出征小汤山战非典的24名医疗队员们集体写下的:“我们特此向院党委请战,愿为战胜新SARS样疫情,随时听候调令,我们小汤山全体队员都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简洁的字句,袒露着坚定信念;红红的手印,鲜亮着医者初心。
南方医院,这是一家有历史的医院。1941年,它诞生在为抗击侵略者、创立新中国而战的枪炮声中,此后又四迁院址,五变隶属,十易院名,2004年8月随南方医科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教职员工脱下军装,不改军魂。这也是一家有故事的医院。抗非典时期北上小汤山医院,医疗队在救治工作结束后最迟一批撤出;2008年,他们飞赴汶川救死扶伤,同时张开双臂,接回一批地震灾区的伤员,精心医治。至今,一些痊愈的伤者还和他们保持着亲人般的联系……从军民鱼水情到医患一家人,这里的医护人员仁心仁术,有情有义,培养了侯凡凡这样享誉医学界的工程院院士,成长了骆抗先这样领军乙肝防治的时代楷模。
回顾至此,南方医院在这次突然爆发的疫情中果断出手,援助湖北,“与子同袍”,简直就是意料之中、毫无悬念了。可是,出征的时刻比预想的来得更快更急——第一批24名医疗队员,除夕晚就要飞往武汉!
郭亚兵教授临危受命,担任医院医疗队领队。他是老兵,当年小汤山的医疗队长。得知他去武汉,队员们公认他是主心骨,有他在,信心足。
副领队李利护士长是这次队里三个小汤山队员之一,能干爽快,颇具亲和力。她在去武汉的飞机上就开始发挥骨干作用,向身边不相识的年轻队员讲述小汤山的故事,说他们当时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搞好防护,做到了没有一个医务人员感染。同行的小姐妹直呼:这个姐姐好伟大,去过小汤山,又来武汉,思想觉悟真高,我要向她学习。
另一位曾经出征小汤山的队员、肾移植科主管护师史丽莎,也收到了出发的紧急通知。丽莎出身军人家庭,自己于1998年参军。出发前,她给身在外地的父亲打电话道别,身为老党员、老军人的父亲反复叮嘱她要注意安全,完成重任,末了,一向处变不惊的老人哽咽道:“我和你妈最遗憾的,就是现在没法赶回广州,亲自送你出征。”丽莎感觉到了电话那头,父亲脸上无声滑落的眼泪,禁不住泪水盈眶。这时母亲插话了:“你在武汉安心工作,两个孩子由爸妈帮你照看......” 她再也控制不住,热泪夺眶而出:“爸妈,……等我平安回来再尽孝。”
要走了,丽莎拨通丈夫的手机,当交警的丈夫告诉她:“……好好保重自己,家里有我,放心吧,盼你胜利归来。”她突然觉得自己很富有,因为带着爱出发!
中午,主管护师刘浩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下班的路上,看到朋友圈发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武汉医护人员连续超负荷作战,苦累不论,患者还是潮水般涌来,防护物资又紧缺,有些人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她当时就哭了。她想:我应该和他们并肩作战,尽我的责任。下午,医院组建援鄂医疗队的消息传来,她毫不犹豫就报了名,并如愿以偿。
神经外科护师张志博出发前遇到了一个最大难题,那就是与家人的沟通。他工作6年没回老家过年,母亲的急切期盼已经快到极限。想不到除夕下午等来的结果,竟是儿子要即刻奔赴抗疫一线。母亲一下子难以接受,在电话里泣不成声。他理解母亲,直在心里责怪自己,原应先适当隐瞒。他唯有不停地安慰母亲,告诉她儿子有专业知识,会保护好自己。疫情结束,儿子会回家看望您……母亲终于停止了哭泣,只是提了个要求,让儿子一定答应她:每天报平安。张志博答应了,放下电话他在心里对母亲说:“您为人母,此时此刻想要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是最本真的爱;我为人子,此时此刻不得不舍弃亲情,投身救援,是这份职业的准则!”——有子如此,母亲该感到骄傲。
此时,呼吸内科医生肖冠华正在从化的家中,快四点时,微信中传来出发的召唤。他以最快的速度整理行装,同是医生的妻子在一边帮忙。他想起两天前和妻子散步,曾有些忐忑地试探:“如果需要去武汉,我想去。你支持不?”妻子只答了一句话:“我特别感动。你不去的话,就不是你了!”妻子是真懂他。团年饭吃不上了,岳父疼女婿,一时不知道怎么才好,说:“那,给你煮碗面吃吧!”好,当然好,可是来不及呀。肖医生谢了岳父,驱车65公里,准时赶回医院。
……
八点,出征的场面热烈、温馨,也夹杂着几分悲壮。毕竟要投身尚未完全掌握敌情的战役,面对有超高传染性的狡猾病毒。南方医科大学的领导来了,南方医院的领导来了,医疗队员所属的各科室领导和同事也来了!激励、祝福和叮咛不绝于耳,留守的同事、亲友把担心藏进心底,和队员们拥抱而别。
此时,中山大学党委陈春声书记,中山一院肖海鹏院长、骆腾书记也在送医疗队员们出发。百年老院,一代代医者,都以秉承“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的宗旨为荣,今日支援病毒肆虐的武汉,自是义不容辞。
医疗队员们带着亲人的嘱咐与祝福,藏着内心的不舍和激情,汇聚白云国际机场。候机大楼灯火通明,准备登机的一百多名医护人员,和各自医院的领导、同事依依惜别。段宇飞主任也代表副省长张光军和省卫健委,前来为大家壮行。“队员们在这个危难的时刻舍小家顾大家,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抗击疫情,毅然决然响应国家号召奔赴一线,”他抑制着心潮的澎湃,向医护人员深深鞠躬致谢:“我要说的话很多,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大家千万要保重,平安归来。这是我对大家最终的要求。”
听着段主任的送行赠言,广东医疗队临时党委书记易学峰心头浮现出这样一个细节: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考虑到广东的防控任务比较重,本来没有考虑将广东纳入援助湖北的第一批医疗队派出省份,但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认为,广东有比较丰富的抗非典经验,有比较好的医疗资源,又有过得硬的医护人员,灾难降临,应主动迎难而上。一切为了人民,从来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一切为了患者,自古便是行医者的职责。于是申请参战,加入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行列。从决定到出发,留给队员们的准备时间只有两个小时。
大省担当,义无反顾!虽说前路有艰险,风云不可测,但易学峰踏着脚下坚实的热土,望着眼前这支整齐的队伍,他为他的同行们感到自豪,他觉得: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我们!
带着9千多万广东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决战疫情的坚定决心,医疗队员们登上飞机,腾空而去。
这个除夕之夜,那些留守广东和逆行北上的白衣勇士,与丰盛的团年饭无缘,与多彩的春节晚会无缘;而庚子新年,就这样悄悄地,在飞机的轰鸣声中,在广东首批援鄂医疗队的旅途奔波中,走到了他们身边。
春节对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就是阖家团圆的代名词,是辞旧迎新的好日子。而2020年的春节期间,广东100多家医院、1200多家发热门诊的31000多名医务人员,和驰援武汉的战友们心心相印,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各自的岗位上竭尽全力。全国千千万万白衣天使逆行坚守,慨然出征,成为这个春节最悲壮的画面,最动人的风景。
就这样,2020年中国的春节,开启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节日模式:变流动为静止,变喧闹为寂静。也有恐慌,也有苦撑,更有鏖战和坚守。14亿人都是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概莫能外。
就这样,2020年春节的中国,记录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从城市到乡野,东南西北中,举国上下,都投入了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生死较量!因为别无选择,因为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