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制图/李焕菲
在所有支付方式里,最常用移动支付的人占比多少?每人移动支付的日均频次是多少?疫情影响下,公众更经常用移动支付吗?2月1日,中国银联发布《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简称《报告》),这些问题在这份报告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报告》显示,2020年移动支付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受益人数占比较2019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6成受访的金融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频次及金额较上年均有提升;二是疫情防控加速线上便民支付场景建设;三是移动支付付款账户首选使用网贷资金人数占比上升明显,集中在“低龄、低收入、低线城市”的群体中。
“95后”男孩爱高频消费
《报告》显示,98%的受访者将移动支付视为其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较上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相对而言,虽然低线城市在使用现金的比例上,相比一二线城市仍然略高,但在对使用移动支付的偏好上,高线城市和低线城市之间已无明显差异。
人们对于使用移动支付也更加放心。根据《报告》,98%的受访者认为移动支付是安全的,其中超过4成用户认为其非常安全。
每日三付是2020年移动支付的平均水平,支付频次超过3次的比例较2019年大幅提升11%,超过5次的比例占总人群的1/4。“95后”是高频支付的主力军,特别是“95后”的男孩,平均达到了每日四付的支付频次,他们在点外卖、充值游戏点卡、网络直播购物的使用频率均超出其他年龄段人群。
新冠疫情促支付习惯改变
根据《报告》,便捷性已连续三年成为受访者选择移动支付时首要考虑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相较2019年,选择因为习惯而使用移动支付这一因素的受访者比例有所提升,超越了优惠、促销活动这一驱动因素,位列第二考虑的因素。
新冠疫情对公众的移动支付习惯产生了哪些影响?《报告》称,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几率,公众减少使用现金交易,而移动支付能有效减少病毒传播风险。特别是针对60岁以上的人群,“无接触、更卫生”是驱动他们使用移动支付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二维码支付使用人群占比达85%,较2019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生物识别支付与近场支付(NFC)比例有所下滑,2020年用户占比均不到10%;在使用第三方信贷产品的用户中,年龄偏低的学生群体占了不小的份额(约 17%),收入较低的人群(5000元以下)占比相对较高(约17%)。
低线城市更爱直播购物
网络直播购物成为公众认可的新场景。《报告》显示,30%的受访者会经常使用网络直播购物,女性比男性高出7个百分点,且年纪越轻越喜爱这种模式,接近4成的学生受访者表示会经常使用网络直播购物,“00后”女性中有接近一半的群体会经常使用网络直播购物。从城市等级上看,低线城市的居民明显更喜欢使用网络直播购物。
《报告》也提到,商场、餐饮类等大型实体商户的高频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52%,较2019年下降了15%。此外,有1/4的受访者表示小摊贩等小型实体商店是最常用的支付场景,相较去年增长了8%。
安全防范意识待提升
《报告》发现,在移动支付使用安全方面,民众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安全防范意识尚有提升空间。数据显示,认为自我保护能力非常好的受访者仅占28%。在日常使用手机时,平均每个用户有两个不安全的行为,其中比例最高的两项为在连接公共Wifi的状态下支付和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
《报告》还称,自我保护能力弱的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场景的频率上小于其他保护能力相对好的用户;在发生经济损失的调查中,自我保护能力不好的人群的损失金额比平均水平高43%。
此外,2020年仅8%的受访者在移动支付中因网络诈骗而经济受损,相较2019年减少了4个百分点。受损人群中,女性遭受经济损失的比例比男性低3%,“00后”受损比例高达19%,在各年龄段中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