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制造进军生物科技 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实现产业化
实验人员将猪血提取物溶解 记者 王俊伟 摄
东莞制造进军生物科技,多个领域世界领先
金羊网记者 唐波
因生长环境独特、产量不高,“冬虫夏草”成为名贵中药材之一。不过,东莞一家药企的一项专利技术,或将让冬虫夏草走向寻常百姓家。最近,2017年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出炉,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下称“东阳光药”)的《冬虫夏草繁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目前该项目申请境内外专利75项,已授权35项,东阳光药也因此成为全球唯一掌握人工培育“冬虫夏草”并产业化的企业。
在东莞,类似东阳光药的生物技术企业有很多,仅松山湖生物基地就已聚集300余家生物项目,医疗器械类排到了全省第三。不少企业在自身领域悄然发力,一些科研成果站上了金字塔顶端。不过,由于基础薄弱,加之缺乏专项的生物产业扶持政策,导致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专业人才不足,影响了东莞生物产业发展的速度。
现 状
多企业悄然发力 朝世界前沿挺进
“冬虫夏草”产业化繁育技术一直是我国濒危中药培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人工繁育冬虫夏草,并让一“鲜”难求的虫草实现量产?2007年开始,东阳光药一头扎进了这个领域,投入数亿元研发经费,最终完成了冬虫夏草菌及蝙蝠蛾幼虫的世代循环,掌握了稳定的“冬虫夏草”繁育工艺,从2008年在实验室培育出第一根冬虫夏草到2017年成功量产15吨,率先实现了大规模高原育种和“冬虫夏草”产业化繁育技术。据悉,目前该项目申请境内外专利75项,已授权35项,发表科研论文46篇,开发出鲜冬虫夏草、冻干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系列化妆品等产品,带动冬虫草行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在东莞,像东阳光药一样进军生物制药领域的企业有很多,不少领域还走在了全球前沿。
位于松山湖的红珊瑚制药,其猪血提取物制成的补血药品益气维血颗粒,在国家医保目录中没有同类药品可以替代,实现制药领域的“中西结合”。红珊瑚董事长王高华告诉记者,益气维血颗粒主要成分就三种:猪血提取物、黄芪和大枣。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猪血中提取的血红素铁,这种生物有机铁,能直接被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供机体利用制造红细胞,以提高血红素含量。
“血红素铁的提取,技术难度非常高,且必须严格遵循西药的理化标准。”正因如此,红珊瑚的这项技术拿到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同时,红珊瑚主导的“经皮给药技术与功能性材料创新团队”,还在用药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将口服药变成外用,涂抹或者粘贴在皮肤上,就可以直接吸收进入血液,经前期临床实验,药品的吸收率比口服提高了一倍以上。
红珊瑚隔壁的另一家药企东莞凡恩世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正低调地研发抗癌新药,目前,已经完成对十余个新靶点药物的早期研究,并在美国申请了多个新药专利,计划在2018年向美国FDA和中国CFDA提交临床实验申请。
不 足
尚无专项扶持政策 产业总体规模不大
东莞布局生物产业最早始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2012年市政府正式在松山湖投入近百亿元,建立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并成立国有独资的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导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经过6年的发展,松山湖生物基地已聚集东阳光药业、三生制药、深圳安科、上海医药、博奥木华、普门科技、菲鹏生物和佰鸿再生医学产业园等300余家生物技术企业,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和医疗保健品等领域产业集聚态势明显。3月14日,广东省食药监局公开了2017年度质量信用A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92家,其中有13家企业已落户和即将落户松山湖两岸生物基地,东莞数量排名第三,仅次于广深。
与此同时,一批生技教学和科研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也先后落户,使得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东莞市科技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9年来,东莞在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方面共引进省级创新科研团队9项,市级创新科研团队7项。2018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生物医药打造成产业体系新支柱。
不过,目前东莞的生物制药产业也存在一些不足。一名药企负责人就告诉记者,生物医药是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但同时也是高回报产业,目前国内其他以生物技术为重点和特色的城市及产业园区都制定了相对应的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用以吸引优质项目入驻;而东莞,从一个制造业城市起步发展生物产业,基础薄弱,加之缺乏专项的生物产业扶持政策,导致产业总体规模不大,领军企业不多,专业人才不足。
“针对生物产业方面,我局从项目立项等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项目研究及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但就生物产业发展方面尚缺乏政策支持。”东莞市科技局在一份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出台生物产业扶持政策,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