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道禺东西路路口地陷大坑已被填平 记者周巍摄
建成钢护筒救援通道,周边安装了作业平台 记者梁怿韬 张豪摄
广州地铁沙河站施工区域地陷救援进展如何?事故是由盾构机下穿造成的吗?官方回应热点问题
金羊网记者 张豪 汪海晏
12月1日9时28分,位于禺东西路的广州地铁十一号线沙河站施工区域发生地陷,三人被困坑中。各方随后展开救援及抢险工作(详见羊城晚报12月1日相关报道)。为让公众进一步了解沙河站地铁塌陷及救援工作的最新情况,12月2日17时40分,广州市新闻办针对此事召开了第二次新闻通气会,回答外界关注问题。
出席通气会的有广州地铁、广州消防、蓝天救援队等部门,还有部分专家出席,包括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家、市政府应急抢险专家以及北京城建院第三方检测负责人等。
救援进展
1100多人192辆车参与救援
广州地铁集团建设总部总经理孙成伟介绍现场救援进展:事件发生后,根据专家组意见,马上用混凝土加固塌陷区边坡防止再次塌方,待形成安全的救援平台后全面开展救援。同时,按照救援方案,在塌陷区域安装钢护筒,形成救援通道,向下探挖搜寻被困人员。共投入应急救援人员1100多人、各类应急救援车辆192辆。
至12月2日凌晨5时,塌陷区边坡加固基本稳定,钢护筒安装完成,并在钢护筒周边安装作业平台,开始下一步搜救工作。目前,现场搜救工作仍在进行。
“现场多次发生塌陷,而且再次发生水泥板坍塌,准备救援的时候,就看不到被困人员了。水泥板底下的流沙不断流下去,无人机排查之后,也看不到车和人。”现场救援指挥、沙河消防中队指导员陈俊青说。
1日9时46分,消防中队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进行侦察。因现场受到流沙阻碍,沙河消防中队立即向上级汇报调动无人机进行侦察。
参与救援的广州蓝天救援队技术总监林翼介绍,蓝天救援队接到通知后立刻准备绳索类的救援装备,分三批赶往现场,协助相关部门采用多种救援方案。但是坍塌速度非常快,很快坍塌位置已经到了桥墩下方,消防部门和其他部门一直想办法第一时间进入现场。
救援方案
加固塌陷边缘保障现场安全
“塌方速度非常快,非常危险,而且不断有水冒出,情况比较危急,为了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不敢靠近。”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广东省勘察设计师杨光华对抢险的技术方面进行了解答。他表示,由于坍塌区域有煤气管道、电缆等重要线路,如果继续塌方会带来更多的次生灾害,最终讨论先对塌方边坡进行加固。
广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林本海表示,事发现场塌方不断扩大,迅速发展到靠近广州大道北高架桥墩附近,危及高架桥的安全。所以,对塌陷边缘进行加固以预防塌方事故进一步发展,也为救援创造安全的环境。这种方案是合理的。
事故原因
塌陷并非因盾构机下穿引起
此次沙河路面塌方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对于有传言说塌方是因盾构机造成的,广州地铁集团建设总部总经理孙成伟称,目前塌陷区域不是因盾构机施工引起。广州地铁沙河站是11号线与6号线、26号线的换乘车站,车站规模比较大。受沙河站周边房屋拆建的影响以及先烈东路、广州大道、禺东西路、禺东西路高架桥等整个周边环境的制约,该车站采用的是矿山法施工,即暗挖车站的设计方式和施工方式。
目前塌方区域是暗挖车站的横通道端部位置,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开挖地方的地质条件属于沙砾岩的微风化、中风化,这种地质条件在矿山法的施工过程中是相对比较好的,也比较适合做矿山法隧道。矿山法和盾构法是不同的地铁隧道施工方法,所以此次塌方并不是由于盾构下穿引起。
失联人员
尚未确认骑电瓶车者身份
对于外界关切的三位失联者身份,孙成伟回应称,两位身份已经确认,另外一位骑电瓶车的人员身份仍在搜寻。目前在由公安部门进行身份确认,不过目前公安仍尚未接到有家属报案。
据了解,两位身份已经确认的是来自湖南邵阳的石姓父子,父亲名叫石宜,今年52岁,其子石科伟今年27岁。石宜是广州市白云区红鑫保洁清洁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宜的堂弟石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有工人昨天(1日)早上接到客户电话准备去吸粪作业。一般是工人去吸粪,但他(石宜)正好有事要去办理,就和儿子一起开了吸粪车出门。事发前20分钟他们从海珠区出发过来,没想到出了这样的意外。
经专业机构对桥梁进行监测和检测,广州大道北高架桥状况安全,于2日7时恢复通车。同时对塌陷区域土体进一步进行注浆加固,持续动态监测周边水、电、气、通信等设施及房屋、道路、桥梁,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早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