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接力坚守 冯家的“百年老字号”让对联文化在村里扎根发芽

来源:金羊网 作者:谭洁文、彭可嘉、杨明伟 发表时间:2023-10-28 07:28
金羊网  作者:谭洁文、彭可嘉、杨明伟  2023-10-28
小小的对联坊看似不起眼,却是经由冯家三代人传承的“百年老字号”。祖孙三代接力坚守,让对联文化在社步村扎根生长。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洁文 实习生 彭可嘉 通讯员 杨明伟

“入眼东西皆可对,萦怀今古自成联。”在肇庆市德庆县马圩镇社步村,一栋四层小楼的门楼张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仔细看对联内容即可发现,它的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组成了“对联”一词,是典型的“雁足格”对联。这栋四层小楼,便是马圩村的社步对联坊。

小小的对联坊看似不起眼,却是经由冯家三代人传承的“百年老字号”。对联坊由冯燮涛的爷爷冯焕文创立,经由冯燮涛的父亲冯永烈和伯父冯永坚,再到冯燮涛这一代,祖孙三代接力坚守,让对联文化在社步村扎根生长。

三代人的传承

小小的对联坊背后是三代人的传承。冯燮涛的爷爷年轻时曾是印刷厂工人,中年时自营镜画铺,凭书法一技享誉。他的父亲冯永烈是事业单位干部,是德庆县著名的业余文艺工作者,与兄弟冯永汉合编了《通用帖式》,业余喜欢文艺创作,还经常代店铺写招牌等。冯燮涛回忆,父亲最擅长的是写隶书和魏碑。父亲在1950年手抄的《中医论症施药》,字体舒展刚健,他至今仍将它保存在对联坊的展览室里。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学习书法和对联对于冯燮涛来说是件自然而然的事。父亲爱写书法,但家里没有专门的书画台,都是在饭后擦干净桌子,把宣纸铺在饭桌上写。村里有人结婚或者乔迁,都请冯永烈当“先生”,长年累月。年幼的冯燮涛那时还不懂什么叫书法,好奇地在桌旁围观。父亲见他好奇,便让他在一旁研墨,帮手用小刀裁红纸、拉纸。

“当时也没认真思考要学好书法之类的,反正他写对联,我也帮个手。”冯燮涛笑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到腊月,冯永烈便会设摊为村民手写春联。请人用几块木板头尾相接钉在一起,形成一张足以放下整副对联的长桌,一个春节能写一百几十副。写春联讲究吉祥喜庆,冯永烈通常在其编印的《通用帖式》里选用,或翻开自己平日从报纸剪贴下来的好春联。

在父亲的熏陶下,冯燮涛也开始练习书法。虽然冯燮涛一开始只是父亲的“小帮手”,但每当父亲写完对联,墨盘里还有墨汁,父亲就会让他试手练笔。那个时候字帖不多,他依着父亲的字迹临摹。“我当时对字帖没什么概念,就是一有兴趣就跟着父亲的字迹写。父亲的字总是方方正正、规规矩矩。”

“百年老字号”

1998年,冯燮涛的父亲去世。他思忖着到底要不要把父亲的事业传承下去?“我觉得书法是我的兴趣,写对联还能惠及乡邻,很有意思。”

于是,冯燮涛接手了父亲的事业,开始给周边的乡邻免费写春联。当兄长的旧房重建时,冯燮涛便在新建的四层小楼里重建了祖辈们创立的对联坊:新房的门楼上嵌着“对联坊”三个大字,房子里还有创作室、展览室、图书馆等。重建了对联坊之后,他每年春节前都举行“送春联”活动,给周边的困难户和环卫工人免费写对联。

有了全新的场地,冯燮涛开始思考如何把书法写作和对联文化发扬光大。“以前的技艺传承要么局限于家族内部,父传子,子传孙;要不就是师徒制的传承。但在现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我想把对联文化和书法技能向社会广为传播,不再局限于自己家族。”为此,冯燮涛从2020年开始在对联坊开设书画班,教村里的孩子们学习书法、诗词对联。

村里开了书法班,让许多村民既惊讶,又好奇。“许多村民对书法只有敬仰,觉得这是非常高大上的艺术,没有真正地觉得‘我也可以写好书法’。”听说冯燮涛的书法班不收学费,不少村民便把孩子送来学习。他甚至不需要学生们自备纸笔,而是为他们准备了字帖和毛笔,让他们蘸着水在字帖上练习笔画。

冯燮涛深知,学习书法的过程比较枯燥。为了给课堂增添趣味,他就在学生们疲乏时“变个花样”,在黑板上用同学们的姓氏描成“美术字体”,请同学们辨认,点燃气氛,课堂里的笑声不绝于耳。“我经常和同学们说,只要你自己努力了,书法一定能够进步,虽然不一定成为书法家,但在书写上肯定比一般人好。”

村里的书法班

坚持学习书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冯铃珍是书法班里为数不多的坚持下来的学生之一:她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学习书法,如今上高一时仍在学业之余坚持练习,去年还获得了县书法比赛的奖项。

对冯铃珍而言,学习书法不仅是一门技艺,也是一门磨炼心性的功课。“一支笔、一沓纸,就可以练一天,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如今的冯铃珍俨然成了家里的小老师。她不仅包揽了家里的春联,平时练字的时候,还会带着弟妹一起练习。冯铃珍很享受学习书法的时光,在她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照片,拍摄背景是社步对联坊,身后是她写的春联,她对着镜头比耶,笑意盈盈。

开设培训班这些年,冯燮涛见过很多中途放弃的学生,但偶尔也会被诚心求学的人打动。有一年,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由于场地不大和人数满员,考虑到视线和学习效果的问题,他带着歉意说明了情况,并表示如果有空位的话,会提前通知他过来。

自此之后,这位家长每次都会带孙子前来对联坊旁听,风雨无阻。冯燮涛被他们的执着打动,在旁边加设了桌椅。“学习书法是一件有些枯燥的事,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人家带着如此大的诚意前来学习,当然要想办法解决困难。”冯燮涛感慨道。

比起书法老师,冯燮涛更像孩子们的班主任。中间休息时,他会向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学业情况,让他们平衡好学习和练书法的时间,以免耽误学业。家长们也时常会和冯燮涛沟通孩子们的情况,“家长有时也会跟我告状,有些孩子正在叛逆期,会比较调皮,让我帮忙疏导。”

社步对联坊不仅开设了书法班,还设立了涂鸦墙、阅览室。考虑到有些家庭没有电脑,他还增设宽带上网。为了防止网络沉迷,他每次都会了解清楚孩子们的上网需求,适当地控制他们的上网时间。

乡村孩子们平时的文娱活动并不丰富,于是社步对联坊成了孩子们的文娱活动中心。他还会和孩子们一起玩滚铁圈之类的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玩到天黑才回家。”冯燮涛笑着说。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