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高 功能强 体量大 广东文化新地标加速涌现

来源:金羊网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3-12-16 07:26
金羊网  作者:黄宙辉  2023-12-16
临近年末,一批文化设施建成开放或即将建成,广东将新增一批文化新地标,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为岭南文化“双创”和文旅高质量发展“加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11月30日,被誉为“水中盛放的英雄花”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启用,面向公众开放;11月4日,历时6年筹建的佛山粤剧院新址落成,为佛山新添一座文化新地标;9月28日,深圳图书馆北馆开放试运行,迎来众多读者打卡……

在今年1月举行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将在今年扎实推动全省54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临近年末,一批文化设施建成开放或即将建成,广东将新增一批文化新地标,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这些文化新设施构筑成一个个崭新的平台,为公众提供更多文化服务,也能吸引省内外更多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助力岭南文脉的赓续传承。

文化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

文化地标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精神坐标。

11月30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正式开放,大批市民游客赶来抢饮“头啖汤”。一大早专程从佛山赶过来的杜先生,成为通过人脸识别闸机、安检门入馆的第一位观众,入馆后很快便沉浸在新馆的艺术氛围里。

这是今年广东文化设施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2023年,广东全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涉及重大文旅项目54个,包括文化中心项目6项、博物馆项目3项、文化旅游项目45项。从项目业态上看,文旅与科技、农业等产业融合是一大亮点。

今年,广东文化设施建设按下了“加速键”,尤其是地标性文化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D区改扩建项目已于今年6月18日投入使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积极推进开馆前各项准备工作,预计2024年上半年进行试开放。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体结构已封顶。

在珠三角地区,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图书馆北馆,已于今年9月28日开放试运行,拟于12月底正式开馆。该市另一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深圳美术馆(新馆)已于11月7日正式开放,推出8大重磅启幕展览。

在粤西地区,湛江市“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之一——湛江文化中心于11月21日成功举行A、B馆连廊钢结构合龙仪式,预计2025年达到运营条件。该文化中心包含多功能剧场、大剧院、博物馆与美术馆,建成后将成为湛江的城市会客厅。

此外,广东粤剧文化中心、广东人民艺术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标本库房(标本馆)、广东省自然博物馆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型的文化设施,广东还注重细抓文化“微地标”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嵌入景区、商圈、乡村和社区,打造粤书吧、粤文坊等文化“微地标”,目前已建成深圳市盐田区智慧书房、佛山读书驿站、韶关风度书房、中山香山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000多家,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文化服务增添一批新阵地

这些颜值高、功能多元的新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立马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这批文化服务新阵地,让公众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11月24日13时许,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的大三学生梁诗敏走进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安检通道,成为该新馆自今年春节运行测试开馆以来的第100万名观众。梁诗敏说,她已经来新馆打卡好几次。在她看来,这里不但环境好,更承载了广州城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她和朋友们经常来此参加粤剧欣赏会、音乐会、电影赏析,或参与剪纸、广绣等传统文化活动。

据统计,自今年1月18日起开放以来,截至11月,该馆共接待公众进馆100余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群文活动2832场次;线上线下惠及群众9981.95万人次。“我们馆成为了广州最热门的城市文化新地标之一。”广州市文化馆馆长董敏介绍,该馆正奋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美育学校、文化乐园、精神家园。此外,该馆还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于7月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今年6月18日开放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题馆,也是广州城中读者热衷的打卡地。该主题馆设美好生活馆、科普主题馆、艺术主题馆等特色区域,有20000多种专题图书、4000种中文期刊、超2000件非书资料可供阅览或外借,设置阅览座席近500个。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该主题馆共接待读者近35万人次,文献借阅(不含续借)1.2万册次,举办活动120多场,包括展览、音乐鉴赏会、非遗传承专题活动等。

对于戏迷来说,今年1月投入试运营的广州粤剧院新址成为他们与戏曲名家相聚的好去处。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花利红介绍,新址已举办了多项高规格的戏剧活动和文艺盛会。据统计,截至12月,新址内的红线女大剧院和红豆厅共演出72场,观众人数约5万人。该新址还策划设置了“梨园新梦·粤剧服饰脸谱道具乐器专题文化展览”,打造粤书吧,并举办多场“粤Fun享·新空间”公益讲座和培训,弘扬岭南文化。

“文化+”助力传承岭南文脉

“文化+科技”“文化+考古”“文化+旅游”……有别于传统的文化场所,广东新增的这些文化设施通过“文化+”赋能文化服务,引领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方向,助力岭南文化“双创”,实现传统和创新的交融。

近日,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文物修复室里,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古钟表修复师与广东省博物馆的修复团队一道,为几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清代广钟进行了检查和修复。这所“文物医院”于今年6月18日正式揭牌。“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的建设,对于推动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介绍,该中心重点关注岭南特色文物的保护修复和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洋出水文物、革命文物、海防文物、中西文化交流文物等,以及岭南湿热环境下文物预防性保护。它将作为省级综合性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与科学研究中心,打造华南地区最先进的综合性“文物医院”。

作为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位于阳江市海陵岛的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毗邻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I号博物馆),功能区域主要包括文物保护科研区、大型文物保护修复区、水下考古科研区等部分。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推进“南海I号”的保护和研究利用,加强广东及附近水域的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水下考古提供强大的支撑。

深圳图书馆北馆更是科技感满满。在数字孪生实验室里,读者可通过数字孪生式驾驶舱、虚拟现实技术(VR)漫游和沉浸式体验北馆及智慧书库,身临其境地漫游中国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等多场景多形式的知识宇宙,感受阅读带来的新奇体验。同时,该馆还将作为深圳市文献调配中心,拥有全国首个地下、无人、全自动智能立体书库,配置了大型快速分拣系统、垂直轨道调阅系统和电子播种墙系统。据介绍,通过自动分拣定位系统,读者在8分钟内即可完成快速化借阅。

正在建设中的广州科技图书馆也在“科技”上做文章。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科技图书馆建设团队在充分利用大数据、AI分析、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建设,建成后将面向世界科技、经济前沿,打造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图书馆。馆内计划集聚高端科技经济图书、资讯,设计藏书包括140万册纸质文献以及大量电子文献,希望实现新一代智慧图书馆建设。

高水平活动纷至沓来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广东这批文化新地标,以其更大的体量、先进的设备、完善的配套等硬件,吸引省内外乃至国外更多高水平的文化活动来到这片艺术宝地。

今年8月3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展区申办工作会上,经投票评议,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由广东承办,将于2024年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展出。本次成功申办,广东在场馆方面巨大的优势,尤其是新建成的场馆,成为当中重要的“加分项”。

记者了解到,广东的文化场馆体量规模全国第一。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深圳美术馆、珠海古元美术馆等陆续落成,将形成近30万平方米的美术馆群。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介绍,位于城市新中轴线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层高达8米至19.5米,展线长度2600米,是亚洲目前最大的专业美术展馆之一,能充分满足国家级大展的需求。

“我们充分利用新馆资源优势,打造立足广州、面向湾区的文化惠民与艺术交流平台,各种省级、国家级的精彩演出和大型活动纷至沓来。”董敏说。今年3月,“2023非遗品牌大会”在广州市文化馆剧场拉开序幕,全国20余个省份近150个品牌参展;5月,粤港澳大湾区“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示范性巡演活动广州专场在广州市文化馆上演;8月,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中国委员会“湾区文化艺术交流(广州)中心”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挂牌成立;11月,2023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音乐舞蹈)选择在广州市文化馆举办,超过5万人次前来参会。

新馆新貌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是广东省重点文化工程,涵盖了广东美术馆、广东文学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该艺术中心由何镜堂院士团队主笔设计,总建筑面积达14.45万平方米,集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将成为彰显岭南风格特色、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群。

该艺术中心计划设置两个剧场、一个大型报告厅。其中,非遗剧场按照小型乙等剧场标准进行建设,可容纳506人。文学小剧场建设规模为可容纳236人。美术馆报告厅建设规模为可容纳350人。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是广州市重大文化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项目选址于广州市海珠区,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海珠湖东北侧,地处城市新中轴线南段的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

新馆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用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的巧妙组合再现岭南水乡园林的佳境,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以及由它们共同形成的大型园林景观,是富有岭南生态特色、文化底蕴的城市客厅。

广州粤剧院新址

广州粤剧院新址位于天河区珠江新城,于今年1月试运营。新址以粤剧正印花旦的服饰“凤冠霞帔”为设计理念,融传统与现代元素为一体,计划打造成为振兴粤剧的发展基地和世界粤剧文化中心。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75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882平方米。新址大楼建筑高82米,地上16层,主要包括1200座的红线女大剧院、500座的红豆厅、3个60座的小型电影院、培训用房、展览用房等配套设施。

佛山粤剧院新址

佛山粤剧院新址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岭南文脉轴线”之上,毗邻佛山老城历史文化遗产核心区,内有“经堂古寺文化保护区”,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剧场演出、非遗传承交流展览、粤剧文化体验、文化休闲、文旅观光于一体的一站式剧院综合体。

新址设置了三个剧场,包括:1000座的大剧场、500座的戏剧场、238座的实验剧场,此外还设置了粤剧茶楼、粤剧非遗展览等配套设施。

建设蓝图

广州:高标准建成运营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

广州将在未来高标准建成运营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提升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项目。抓好“攻城拔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重大项目广州市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粤剧院、广州科学馆的建设及运营,在珠江南岸再添一个新的“城市客厅”。

大力实施《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在“十四五”期间配合推进好广州国家版本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省人民艺术中心建设运营,加快规划建设广州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广州从化流溪河流域横岭考古基地、广州科技图书馆、外贸博物馆、岭南中医药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长隆“粤文化”文化旅游城等10多个市、区重点文旅设施项目。

深圳: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

2018年深圳出台《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

“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包括: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深圳科技馆(新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此外,还新增两大文化设施——湾区书城、深圳博物馆新馆(暂定名)。设施涵盖历史、艺术、科学、自然等领域,稳健架构起城市精神文明的核心力量。

东莞:建设“十大文体设施”

2023年2月,东莞召开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十大文体设施”,包括:东莞党史学习教育中心(东莞党史馆)、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东莞名人文化中心(东莞名人馆)、中国举重博物馆、东莞篮球文化中心、东莞书城、松山湖展演中心、东莞图书馆二期工程、新东莞体育学校。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