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云
在很多人的认知当中,抗美援朝战争是这么一段历史: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迫使美国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停战协定。而实际上,抗美援朝战争除了朝鲜战场军事上的斗争外,还包括国内开展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党和政府很快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发动群众,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广东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以极大的热情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以各种形式支援抗美援朝。1950年11月5日,《南方日报》发表《为了新中国,必须抗美援朝!》的社论,呼吁“华南人民用各种志愿的方式来表示我们抗美援朝的决心”,面向广东发出了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动员。广东社会各界根据朝鲜战场的需要,组织人员直接前往朝鲜,进行战地服务,陆续组织了志愿医疗队、志愿运输队、赴朝慰问团奔赴前线,与志愿军并肩作战,用无畏的精神、无私的付出写下了广东抗美援朝运动的重要篇章。
广东医药界组织志愿医疗队
在朝鲜战场激烈的战斗中,大量的志愿军战士负伤,朝鲜前线需要大量的医疗救护人员。抗美援朝战争伊始,毗邻朝鲜的东北地区就有民众志愿赶赴前线参与战地后勤、医疗救护等工作。不久,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相继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的志愿医疗队、手术队等奔赴前线。广东也随之立即组织。
组织志愿赴朝医疗队的行动首先在广州展开。1950年12月3日,广州医务工作者召开会议,决定组织赴朝医疗队。经过筹备后,1951年1月4日,由黄榕增、蔡纪桢教授等14名来自中山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组成第一批志愿援朝手术队出发北上,奔赴朝鲜前线。临行前,广州医药界为手术队举行了热烈的欢送活动,手术队代表黄榕增教授在会上鼓励全市医疗工作者加紧组建预备医疗队,共同担负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责任。1月9日,广州医药界成立中南医务工作者抗美援朝行动委员会广州分会,负责后续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及预备队的组织工作。到1月29日,广州分会正式决议组织赴朝志愿医疗预备队,随时待命援朝。至此,广州医药界建立了志愿赴朝的组织机制,可以根据前线需要随时派遣医疗队。
此后,由于朝鲜前线医疗需求的增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红十字总会于1951年2月8日发出《关于组织医疗队的通知》,号召各地医务工作者组成医疗队,赶赴前线参加为期三个月至半年的医疗和防疫工作。广东医药界热烈响应,立即组织报名踊跃参与,形成了医药界抗美援朝的新高潮。4月15日,广州再次派出一批医务工作者赴朝,其中不仅有手术队还有护士队。省内其他地区医药界也积极参与其中。10月23日,珠江、粤中两专区组成的混合援朝医疗手术队共53人北上赴朝。
同前线作战一样,组织志愿医疗队的行动一直持续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到1953年时,广东还组织了三批医疗队(包括一队骨科队)前往朝鲜参加医疗卫生工作。截至1953年6月,广州参加志愿援朝手术医疗队的人员有146人,省内其他地区则先后有8批,共159人。
广东工人组织志愿运输队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运输能力一直受到严峻考验。战争初期,志愿军节节胜利,战线不断向南推进之际,后方运输能力面临的考验也愈发严峻。1951年1月,东北军区召开志愿军第一届后勤会议,提出要在朝鲜战场上建设“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各地在此次会议后增调运输人员赴朝,加强运输能力。
广东迅速行动起来。1951年3月2日和3日,第一批广州铁路工人志愿援朝工作队共21人,先后出发北上。7月7日,第二批广州铁路工人志愿援朝工作队共7人也动身赴朝。铁路工人毅然决然赴朝的同时,他们的家属纷纷以写决心书等形式表达了对亲人志愿援朝的支持。家属傅荣华说:“我的丈夫,这次用实际行动来抗美援朝,我不但不阻挠他,还要激励他帮助朝鲜兄弟打败美国侵略军”。除了动员铁路工人,广东还动员汽车司机积极报名参加。1951年9月13日,广州抽调41名汽车司机积极分子,组成第一批广州抗美援朝志愿运输队出发赴朝。次日,由省内各运输公司选出的21名汽车司机组成广东省汽车司机援朝运输队亦启程北上。
志愿援朝运输队在美军的疯狂轰炸与严重破坏下极其危险的环境中进行工作。美军利用其空中优势,对朝鲜的交通要道进行狂轰滥炸,仅1951年11月,就出动飞机先后破坏桥梁1600座次、车站3747处次、隧道89座次、机车1058台次、车辆8123辆次,使志愿军的交通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在这种艰难而危险的环境下,广东省志愿运输队服从上级指挥,配合铁道部队开展道路抢修与物资抢运工作。部分队员因表现优异,获得了朝鲜铁路军管局的表彰,薄云路获两次集体大功,郭尚智获一次集体大功,刘汉桥获一次集体小功,朱恩庭获一次集体小功,胡铿获一次个人小功。
汽车运输队在朝鲜战场,也非常勇敢地面对了生死考验。据运输队成员区镜池回忆,“联合国军”到处都设有运输封锁线,特别是在接近三八线的地方,他们称之为“生死线”。夜晚美军不停地投放照明弹,看到汽车就轰炸,非常危险,但是他们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的汽车司机不幸牺牲,长眠于朝鲜大地,区镜池回忆说,“在我们广州40个司机中,牺牲的大概有8-10个,残疾的有几个,我就是其中一个。”
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广东向朝鲜输送了大量的铁路和汽车工人。截至1953年6月,仅铁路工人广州就派出20多批共673名,省内其他地区则派出14批共454名,另组织了万人以上的赴朝工作预备队。
广东社会各界组织赴朝慰问团
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国内父老乡亲心系志愿军将士,因此开展了慰问活动,让“最可爱的人”感受祖国同胞的关怀,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以鼓舞军心,坚定战斗意志。
1951年1月25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组织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分团会同总团前往朝鲜对前线指战员进行慰问工作。按照指示,广东从社会各界代表中选出10名组成了第一届赴朝慰问团。后因华侨代表蚁美厚、文艺界代表王力、妇女界代表程颂文等三人因事经中南分团批准退出,华侨代表由丁波补上,文艺与妇女代表则空缺,故代表只有8人,记者2人,文工小组4人,共14人。由于工作需要,总团决定将原有地区分团混编为8个分团,广东代表被编入各分团进行慰问工作。进入朝鲜后,代表随各分团向中朝部队及朝鲜人民进行慰问、献旗、献礼,并将国内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及经济、国防建设等情况,向志愿军官兵作了报告,开过大小会议130次,参加人数共76428人,文工小组进行演出与慰问共37次。
1952年9月18日,第二届赴朝慰问团从北京出发,于10月上旬先后抵达朝鲜前线。广东亦派出代表参加此次慰问活动,其中代表蚁美厚还被选为第九分团副团长(第九分团依照总团安排未前往朝鲜,而是负责慰问安置在国内的伤病员)。11月上旬,总团和各分团相继回国。回国前夕志愿军领导机关组织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并保证:“今后做好工作,打好仗,用更大的胜利来回答祖国人民的关怀。”
1953年9月23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召开扩大会议,“为慰问胜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英雄的朝鲜军民,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讨论决定组织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按总会计划,“本届慰问团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和工、农业劳动模范及解放军的代表,全团人数将达400多人”,是规模最为庞大的一届。广东立即举行推选会议,从各阶层、各民主党派、各兄弟民族、人民解放军以及烈军属、战斗英雄、工农业劳动模范、青年、妇女、工商界、宗教界和华侨等群体中选出了广东省代表45人,广州市代表30人,共75人。广东代表被编为第五总分团第一分团,从1953年10月15日开始,对朝鲜人民进行了为期75天的慰问。
结语
可以看到,广东各界志愿赴朝,在各条战线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同时,我们更要看到,这背后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动员,也是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感召,这个过程,也是新生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过程。人们经常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军事胜利,在国际上打出了国威,为中国赢得了长久的和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抗美援朝运动以保家卫国为号召,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动员,极大地提升了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也赢得了社会各界在思想上情感上的高度认同,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回望那段抗美援朝烽火连天的历史,广东人民以满腔热血,积极响应号召,谱写了一曲曲支援前线的壮歌。从医药界的志愿医疗队,以仁心仁术抚平战士的伤痛;到工人阶层的志愿运输队,在枪林弹雨中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运输线;再到社会各界的赴朝慰问团,用深情厚谊温暖了异国他乡的英勇儿郎。广东儿女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崇高使命,他们的身影在硝烟弥漫的朝鲜土地上闪耀,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精神与意志的胜利,不仅显示志愿军的强大力量,更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伟力。广东人民赴朝支援行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感念先辈们的奉献和牺牲给我们带来的安宁和稳定。同时,从抗美援朝期间广东社会各界志愿赴朝的事迹也感受到,爱国主义也并不总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很多时候,也体现在普通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每个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点点滴滴的奉献,最终会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磅礴江海,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这是战争年代的爱国主义与和平年代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的东西,是我们今天要格外珍重和传承的。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