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布局中小学AI教育,广东放大招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亮;崔文灿;何宁;朱嘉乐;王沫依;孙唯 发表时间:2025-04-11 06:29
金羊网  作者:陈亮;崔文灿;何宁;朱嘉乐;王沫依;孙唯  2025-04-11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电视门户上线;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电视门户上线;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崔文灿 何宁 朱嘉乐 王沫依 孙唯

4月10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广东电视门户上线仪式、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即日起,广东万千学子将享两大福利:一是广东万千学子可通过广东广电网络电视大屏,共享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的课程资源;二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确保“不落一校一生”。

活动指出,广东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四个基础”。

一是对数字化需求迫切。广东在校生超2870万,是在校生最多的省份,有各级各类学校超3.7万所,城乡之间、各个区域、不同学段学生教育需求差异较大,迫切需要高质量、体系化、多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

二是新型基础设施完备。全省中小学实现宽带接入率100%,超100M(兆)宽带速率100%;课室多媒体设备配备率超99%。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升级,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打牢基础。

三是优质文化资源富集。广东是文化大省、媒体大省、互联网大省,拥有不可移动文物2.5万余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4800多家。同时,拥有报刊广电媒体600多家,超大规模互联网企业38家,有能力、更有意愿持续输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四是信息技术实力雄厚。广东拥有全国领先的5G、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拥有众多信息技术头部企业,可以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五项举措”

活动强调,广东将采取五项举措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是加强教育新基建支撑力。强化原有设备的迭代升级与数字化改造,推动教育装备数字化、情境化、课程化、个性化发展,夯实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基础条件。同时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补全补好乡村教育数字化“短板”,实现乡村学校专递课堂校校通、智慧平台班班连、数字应用人人用。

二是提高平台智能化服务力。加快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全员全流程深度应用,建立“五级贯通”服务体系。同时发挥广东科技企业密集优势,积极推进前沿技术赋能教育场景,探索AI+教学、教研、管理的新模式,让教育教学从大规模、标准化转向个性化、智能化,让每一名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案,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是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大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引导教师更好地拥抱和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培养一批胜任数字化转型的“种子型”骨干教师。同时,搭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东风,着力吸引一批对大单元、跨学科、数字化转型有见地的师范生来粤工作。

四是强化优质内容供给力。强化内容建设和育人导向,完善“建”与“用”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媒体、文博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课程建设,充分调动师生、学校等创作优质内容的积极性,有力支撑师生自主学习、教师改进教学、家校协同育人,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掌握科学知识、领略文化魅力、塑造健全人格。

五是激发湾区合作创新力。对接港澳开展优质课程共享、高端人才培养、教学名师交流、协同教学科研,培育一批教育数字化合作区域、姊妹学校和互助项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在交流中繁荣,共同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湾区标准。

“四点期望”

活动对平台应用和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出“四点期望”:一是发挥数字技术“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全过程的教育数字化,成为支撑教育强省建设的先导工程;二是推动优质课程和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和偏远乡村倾斜,推动城乡、区域教育数字化、均衡化、一体化发展,成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样板工程;三是坚持“引才”和“育才”并重,夯实人才培养之基,围绕“五育并举”持续丰富学习资源,成为实现“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基础工程;四是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备案号: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Yangcheng Evening News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