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马传说流芳百载 义胆忠魂荡气回肠

来源:金羊网 作者:王俊伟 发表时间:2018-06-27 09:54

陈连升将军雕像

面朝将军昂首长嘶的节马雕像和它的主人陈连升将军默默地守望着虎门这片海域,今年6月,节马传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传承

文/图 金羊网记者王俊伟

在狮子洋畔,虎门沙角炮台的濒海台上,面朝将军昂首长嘶的节马雕像和它的主人陈连升将军默默地守望着这片海域。177年前,就在这里,陈连升将军父子身先士卒抵抗英军,偕全台将士壮烈殉国。阵地上遗下将军坐骑黄骝马被英军掳到香港,最终这匹驰骋沙场的黄骠战马在香港绝食自殉,节气流芳。

节马的故事是一个与那个百年耻辱联系在一起的故事。林则徐、关天培、陈连升……这一个又一个中国近代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把我们民族的一段悲壮历史永久的留存于这片热血与硝烟浸染的土地上。

今年6月,节马传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传承。如果说沙角将士的血肉升腾着民族的浩然正气,那么节马传说正是忠魂系马的精神延续,传说的本身固然感人至深,而阐发出来的民间义概则令千秋崇尚。

沙角炮台掩体入口

节马感人故事流传百余载

虎门文物办负责人钟伟峰告诉记者,节马传说的故事已流传了150多年。

1841年1月7日,英兵集舰进犯虎门防线第一重门户——沙角炮台。当时守将陈连升(湖北鹤峰人,曾驻守香港官涌连续6次击退英兵进攻),调升三江协副将驻守沙角。是役,英舰疯狂强攻,炮火弥空、江风啸血,英军复以舰艇绕后山登陆,前后夹击,陈将军父子身先士卒左右拼杀,同数倍于己的英军力战,无奈敌众我寡,偕全台将士壮烈殉国。阵地上遗下将军坐骑黄骝马守义嘶鸣,英兵近前则飞蹄踢敌,怒目扬鬓;英酋见慨既恨亦怜,下令围捕义马,强行绑至军舰运抵香港,但马濡主性,一路望北悲啸。至港,英人欲驯归附,施以精料饲养,黄骝马宁饿不从;强骑勒驯,则昂首扬蹄摔敌;英兵怒恼,示以刀、棍砍之,马仍桀骜不羁,视死如归。黄骝马节贞义烈,英人无奈,放置孤岛山中企图困服;国人传讯,争相目睹仪容;感伤者跪地捧食,马则垂头舔舌;围观者置食于地,马却视而不见,侧目离开;若有议论赎马回归虎门为将军守灵尽孝,黄骝马便跪蹄摇尾、潜泪供骑……将有灵、马有义,英人难堪,禁止华人济马,黄骝马自此形销骨立,一年后在香港绝食自殉,节气流芳。

陈连升战马坚贞不屈的感人故事从香港传回到珠三角,更激发当地军民抗英军的爱国义举。此外,军民对战马气节十分敬重,称颂此马为“节马”,并为它立碑纪念。

“节马传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奋勇向前,树立民族正气和爱国情怀。

形销骨立的黄骝马令千秋崇尚

节马碑曾被用作磨刀石现被珍藏

据史料记载,节马碑是当年由虎门调署水师提标中军参将郑耀祥和调署水师提标右营游击赖建猷于同治元年十一月负责修建的。这是一块长152厘米、宽40厘米、厚3至4厘米的黑色云石。它是在节马死后21年,由番禺陈子坡撰稿,顺德进士赖子猷、吴仲山书绘而成的。

碑由《节马图》和《节马行》两部分组成。《节马图》绘的是一匹昂首提蹄、侧目疾视、肋骨凸起的战马。它的名字叫黄骝。

身为黄赤色,颈上鬃毛为黑色的马称之为黄骝。可石碑上的黄骝马,只是一幅没有颜色的图画。

《节马行》是节马碑碑记,是以七言诗写的颂文。共分3节,序言记述了节马被掳后的情形,正文用七言诗赞颂了节马“贞操耻食夷人栗”“如斯节烈前古无”的气节,结语则抨击了汉奸奴颜媚骨还不如一匹马。

节马碑嵌在关天培祠内的碑林里,供人凭吊。

1938年日帝侵华南下,虎门惨遭轰炸,忠节祠沦为瓦砾。节马碑也在战火中被毁。

直到1954年秋,驻莞某部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史料和文物时,得知有节马碑,便前往关天培祠中寻找,只找到了中间一截。后来,虎门人苏汉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一居民家的厨房找到了碑的前面一截,又在关天培祠附近的一座桥下找到后面一截,终于找全了节马碑。

原来,节马碑在战火中被毁后,埋于废墟。村民偶然间发现了它,见它材质细腻且坚硬,就捡回家做了磨刀石。

拼合完整节马碑作为爱国主义教材,再经广州博物馆精心复合,原件珍藏该馆,后来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如式复制展览。

濒海台上的石碑背文

入选省级非遗 多种形式传诵节马精神

“民间文学《节马传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存在,呈现的是爱国精神,固守的是民族气节。”钟伟峰说,“保护这一珍贵的非遗,对人们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充实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于是,几年前,东莞市和虎门镇制定了《节马传说》非遗项目保护计划,启动《节马传说》非遗的保护工作,促进这一非遗项目的资料挖掘、整理和保护。近年来,人们还以《节马传说》为素材,编排对口单弦《节马颂》、电影《节马生死签》等多种表现形式,传诵节马精神。

“经过努力,民间文学《节马传说》2016年成功入选东莞市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今年6月,又经过了专家评审,成功入选成为广东省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接下来我们打算继续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钟伟峰说。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节马传说流芳百载 义胆忠魂荡气回肠

金羊网  作者:王俊伟  2018-06-27

陈连升将军雕像

面朝将军昂首长嘶的节马雕像和它的主人陈连升将军默默地守望着虎门这片海域,今年6月,节马传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传承

文/图 金羊网记者王俊伟

在狮子洋畔,虎门沙角炮台的濒海台上,面朝将军昂首长嘶的节马雕像和它的主人陈连升将军默默地守望着这片海域。177年前,就在这里,陈连升将军父子身先士卒抵抗英军,偕全台将士壮烈殉国。阵地上遗下将军坐骑黄骝马被英军掳到香港,最终这匹驰骋沙场的黄骠战马在香港绝食自殉,节气流芳。

节马的故事是一个与那个百年耻辱联系在一起的故事。林则徐、关天培、陈连升……这一个又一个中国近代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把我们民族的一段悲壮历史永久的留存于这片热血与硝烟浸染的土地上。

今年6月,节马传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传承。如果说沙角将士的血肉升腾着民族的浩然正气,那么节马传说正是忠魂系马的精神延续,传说的本身固然感人至深,而阐发出来的民间义概则令千秋崇尚。

沙角炮台掩体入口

节马感人故事流传百余载

虎门文物办负责人钟伟峰告诉记者,节马传说的故事已流传了150多年。

1841年1月7日,英兵集舰进犯虎门防线第一重门户——沙角炮台。当时守将陈连升(湖北鹤峰人,曾驻守香港官涌连续6次击退英兵进攻),调升三江协副将驻守沙角。是役,英舰疯狂强攻,炮火弥空、江风啸血,英军复以舰艇绕后山登陆,前后夹击,陈将军父子身先士卒左右拼杀,同数倍于己的英军力战,无奈敌众我寡,偕全台将士壮烈殉国。阵地上遗下将军坐骑黄骝马守义嘶鸣,英兵近前则飞蹄踢敌,怒目扬鬓;英酋见慨既恨亦怜,下令围捕义马,强行绑至军舰运抵香港,但马濡主性,一路望北悲啸。至港,英人欲驯归附,施以精料饲养,黄骝马宁饿不从;强骑勒驯,则昂首扬蹄摔敌;英兵怒恼,示以刀、棍砍之,马仍桀骜不羁,视死如归。黄骝马节贞义烈,英人无奈,放置孤岛山中企图困服;国人传讯,争相目睹仪容;感伤者跪地捧食,马则垂头舔舌;围观者置食于地,马却视而不见,侧目离开;若有议论赎马回归虎门为将军守灵尽孝,黄骝马便跪蹄摇尾、潜泪供骑……将有灵、马有义,英人难堪,禁止华人济马,黄骝马自此形销骨立,一年后在香港绝食自殉,节气流芳。

陈连升战马坚贞不屈的感人故事从香港传回到珠三角,更激发当地军民抗英军的爱国义举。此外,军民对战马气节十分敬重,称颂此马为“节马”,并为它立碑纪念。

“节马传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奋勇向前,树立民族正气和爱国情怀。

形销骨立的黄骝马令千秋崇尚

节马碑曾被用作磨刀石现被珍藏

据史料记载,节马碑是当年由虎门调署水师提标中军参将郑耀祥和调署水师提标右营游击赖建猷于同治元年十一月负责修建的。这是一块长152厘米、宽40厘米、厚3至4厘米的黑色云石。它是在节马死后21年,由番禺陈子坡撰稿,顺德进士赖子猷、吴仲山书绘而成的。

碑由《节马图》和《节马行》两部分组成。《节马图》绘的是一匹昂首提蹄、侧目疾视、肋骨凸起的战马。它的名字叫黄骝。

身为黄赤色,颈上鬃毛为黑色的马称之为黄骝。可石碑上的黄骝马,只是一幅没有颜色的图画。

《节马行》是节马碑碑记,是以七言诗写的颂文。共分3节,序言记述了节马被掳后的情形,正文用七言诗赞颂了节马“贞操耻食夷人栗”“如斯节烈前古无”的气节,结语则抨击了汉奸奴颜媚骨还不如一匹马。

节马碑嵌在关天培祠内的碑林里,供人凭吊。

1938年日帝侵华南下,虎门惨遭轰炸,忠节祠沦为瓦砾。节马碑也在战火中被毁。

直到1954年秋,驻莞某部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史料和文物时,得知有节马碑,便前往关天培祠中寻找,只找到了中间一截。后来,虎门人苏汉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一居民家的厨房找到了碑的前面一截,又在关天培祠附近的一座桥下找到后面一截,终于找全了节马碑。

原来,节马碑在战火中被毁后,埋于废墟。村民偶然间发现了它,见它材质细腻且坚硬,就捡回家做了磨刀石。

拼合完整节马碑作为爱国主义教材,再经广州博物馆精心复合,原件珍藏该馆,后来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如式复制展览。

濒海台上的石碑背文

入选省级非遗 多种形式传诵节马精神

“民间文学《节马传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存在,呈现的是爱国精神,固守的是民族气节。”钟伟峰说,“保护这一珍贵的非遗,对人们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充实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于是,几年前,东莞市和虎门镇制定了《节马传说》非遗项目保护计划,启动《节马传说》非遗的保护工作,促进这一非遗项目的资料挖掘、整理和保护。近年来,人们还以《节马传说》为素材,编排对口单弦《节马颂》、电影《节马生死签》等多种表现形式,传诵节马精神。

“经过努力,民间文学《节马传说》2016年成功入选东莞市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今年6月,又经过了专家评审,成功入选成为广东省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接下来我们打算继续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钟伟峰说。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