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关键这人还是富二代
文/金羊网记者 孙晶 实习生黄中圣
站在深圳南山区核心商圈的新写字楼办公室里,“85”后的童未峰向公司员工布置任务的姿态略显比自己实际年龄更加成熟稳重。
比起九年前初来父亲童祖元开创的公司深圳蓝盾上班,如今成为深圳蓝盾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的童未峰对公司大局的掌握更加胸有成竹。
谈到这家以传统的防水系统产品制造和工程为主业的公司从九年前的产值5亿元变为现在近20亿元,童未峰只是谦虚地说:“赶上了这个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
受访者供图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关键这人还是富二代。”蓝盾公司的员工私下都这么评价自己的总裁童未峰。
童未峰却对“富二代”这个词有些介意,真不是整天开着跑车吃喝玩乐。
他坦言,接班以来最大的压力还是公司的发展,当前这个时代,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安逸的时间。
看着排得满满的工作时间表,童未峰笑着说,“我还计划再抽出时间去知名商学院继续深造,要深度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童未峰的自律和勤奋也许正是来源于父亲童祖元的言传身教。
深圳蓝盾集团董事长童祖元的防水从业经历是从1986年开始的,至今已有32年。
据他讲述,1986年,他还是一名教师,为了照顾七兄妹的大家庭,童祖元毅然下海,走进镇办企业——湖北石首建筑防水材料厂。
从此,童祖元便与防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至今。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日新月异,已经在防水行业积累了相当经验的童祖元思前想后,要来深圳闯一闯。
1991年,童祖元将全家迁移至深圳,他年仅6岁的长子童未峰从此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深圳人。
在深圳创业的艰辛,童祖元并没有多谈,但毋庸置疑的是,通过他的努力,带动了石首防水产业的迅猛发展,石首数十万人的防水大军分布全国。
家乡人如今提到童祖元,都将他视为石首发展防水产业的带头人,更是石首的骄傲。
9年前,童祖元考虑到企业接班的问题,将刚从英国留学回来还在外资银行上班的长子童未峰召回公司。
"老功臣"与"新团队"的平衡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童祖元这样解释自己对接班人的思考。
然而,在父亲的光环下要成为公司的领导者,童未峰却感到了各种挑战,比如"老功臣"与"新团队"之间厚此薄彼、利益失衡的问题,人情和制度之间的冲突问题等。
“由于出生成长的年代和所接受的时代教育不同、所经历的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和父亲在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上有些差异,有的时候也挺痛苦的,要让公司上下认可并服从我的管理风格,我只有比别人更努力,脚踏实地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童未峰这样说。
“年轻人视野阔、人脉广,经过中西文化的熏陶,与我们这一代人有着不同的思想,新旧观念有冲突是必然。但即使在某些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我们父子最后也会达成共识,因为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为了让公司利益最大化。”童祖元一边喝着茶,一边慢悠悠地评论,年轻人有的时候太着急,当问题出现的时候,需要时间来沉淀一下,慢慢找到解决办法。
”我认为,当前的情况,选择接班人儿子会比选职业经理人更合适,如果创一代和接班人能够达到80%的磨合度就可以算是成功,所以我也要求儿子在企业中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成长、学习。”
今年,在童未峰的管理下,深圳蓝盾已经成为华南最大的建材防水生产和工程企业,公司的营收同比增长56%,但是因为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上升,公司利润增长面临压力。
这也让童未峰感到不安,他坦言现在常常思考的就是如何将这家经营传统产业的公司发展得更好,未来公司如何在中国建材防水行业居于前列。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现在我给童未峰打80分。”童祖元谈起对儿子接班的评价,满意地笑着说。
图文无关 来源:视觉中国
对话二代:专访深圳蓝盾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童未峰
金羊网:有数据显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子女,超过50%出国留学,更多选择金融、商业等科目,其中相当部分含着金钥匙出生,对于父辈从事的传统产业并不感兴趣。你为何选择接班?
童未峰:我是家里的长子,在高中我就意识到了我有接班这个责任的问题,没有抵触,似乎一切都很顺理成章。2005年我高中毕业去英国读书,硕士学的是经济专业,回来之后先是在外资银行工作,那个时候我心里就想到要多学习,将来要回到父亲的公司来服务。
一年后,我父亲让我回到公司从担任他的助理开始至今做到总裁管理公司。至于有没有面临选择,我个人是没有在传承或者接班的问题上纠结。
金羊网:作为85后的年轻人,还有留学经历,你在管理上是否会与父亲产生矛盾?
童未峰:首先从回来继承企业的二代角色来讲,首先还不是跟父亲有冲突,而是与当时的高管团队磨合没有那么理想。
我刚回来的时候比较年轻,很多情况下,高管团队对我的管理,不能完全接纳。我比较有印象的就是有一次,一开始是我父亲主持会议,安排了当天必须解决的工作就走了,由我继续主持。
当时涉及到一部分的高管参加,他们可能认为:你一个年轻人刚过来就主持会议?大家就找各种理由要离开。
我当时在会上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我说可以离开,我们等你什么时候回来继续开。这一次之后大家认为对我在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上不是这么好对付过去的。
当然我在具体做工作的时候,也还是向年长有经验的前辈请教。
这些高管团队,一定意义上是跟着我父亲一起打江山的人,和父亲乃至企业的感情都非常深厚。但毕竟企业是需要发展的,术业有专攻,有一些核心专业岗位的高管可能在工作技能的专业度上,与所在的岗位不能完全匹配,可能会抑制企业发展速度。
所以,我接班后,通过和父亲的商量,沟通我的想法后,也对组织架构、人员分工进行了优化。
另外一个差异是对于客户管理的风格上,我和父亲会有一些风格不同。
我父亲为人宽厚,尊崇仁义,重感情,有很多长期合作的客户,一直跟随父亲打拼江山直到现在,这么多年,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合作伙伴的利益关系了,可以说私人情感也是非常牢固。
父亲他们老一辈企业家与人的情感纽带会比较多、考虑面更广,对来自老员工、老客户的诉求,就像平时人们常说会同时考虑情、理、法,做不到一碗水端平。
而在我看来,办企业,要公私分明,企业要发展,必须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
我认为公司制订的政策,可以在顶层设计时,包容性更强一些,但是一旦实施发布,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我们能应该一视同仁,坚决执行,不能情感用事,区分对待。
那样会打破平衡,失去对销售体系的整体把控、全国一盘棋的良性管理。
所以,在我接班后,出台新的制度、新的政策,如果打破局部客户的利益平衡,他们会表达不满情绪甚至对制度抵抗。
而尤其对于那些给企业贡献销售业绩创造利益的核心客户群体,这个不完全从属于公司自己的销售体系,他们习惯了往年父亲的人情管理的风格。
在这个时候,对于这些客户的抱怨和不满,父亲往往会在情、理、法之间徘徊,如果得罪了这些客户,那可能会导致客户丢失,业绩下滑。
为了不得罪客户,碍于情面,父亲有时候会单独为这些客户做特批牺牲掉公司部分利益或者打破既定的制度。
所以我和父亲在这样的局面下,就会存在一些冲突。
但大部分时间还是我们共同商量决策,我跟父亲的配合也比较职业化,我们完全好像是两个企业家之间的对话,在工作上我们的父子关系可能表现得没有那么明显,大家都是在为企业服务,我们会尽量去求同存异、给对方释放一部分灰度,同心同德保持公司战略方向一致性。
放小了看这些是我跟我父亲之间的管理差异,放大了看,所有的企业传承都面临这个问题,所有的二代面对老一辈的这个理念,或者说老一辈的这些客户,其实都有一样的情况。
受访者供图
金羊网:作为创一代,您怎么看与接班人的矛盾?
童祖元:我们是一个生产企业也是一个服务型企业,每个客户只要对我企业有贡献有效益,那么他们的意见就很重要。
一个客户的去留可能对公司的发展没什么影响,但是存在一个集少成多的过程。在客户的问题上,我跟未峰有过摩擦,但最后还是能达成一定的共识。
但是我觉得,学历归学历,经验归经验,年轻人在职场经验、社会阅历上,某些维度,还是与老一辈有些差距,需要时间磨砺。
未峰的性格敢想敢做敢闯,执行力特别强,有朝气有理想,他想到了一件事,然后就必须要落实,但是可能在想和做之间,需要一个验证的时间过程,尤其某些重大决策,就不能太冒进,需要更稳当一些。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这也许正是我们老一辈经历过白手起家发展至今的不容易,我们更提倡的是稳中求进,而年轻人接受过更高层次的教育、视野更国际化,骨子里流淌着大胆创新,我们两代人有不同的成长背景,这也造成我们两代人之间管理经营企业的做事风格差异所在吧。
当然,任何企业两代人之间百分之百能够磨合我想也不会,但是如果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我就觉得已经很好了,公司也就可以持续稳健发展了。
金羊网:接班后,最开心的是什么?
童未峰:目前来讲最开心肯定是有成就感。
办企业跟读书很像,我需要考虑这一年下来我的成绩怎么样?我的名次怎么样?今年的业绩利润怎么样?我现在已经不局限到做某一个事情的成就感。
如果说一些决策、投入、管理上的变革,或者一些产品的研发,最终带来一个比较好的效果,那么就会充满干劲与成就感。
我觉得对我们企业家而言,成就感就是自己的企业蒸蒸日上,每年能够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收入和利润。
金羊网:作为第一代企业家和新一代接班人,你们怎么理解企业家精神?
童祖元:民营企业家面对环保、资金、人才、研究,各方面的压力,他不会被压垮,他一定会努力发展。
而且企业家要有责任心,我们每年给国家交税以及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肯定不全是为了自己。应该说,既然你想做一个企业家,你就必须在个人的利益方面有所牺牲。
童未峰:从企业家的精神层面来讲就是要做一行爱一行。你爱这一行,不是说通过这个行业获取多少利润,而是要去发挥它的社会价值。
我觉得企业家精神,就是要扮演好一个对社会负责的角色。
比如蓝盾的目的是要解决房屋渗漏的问题,这是企业的创新带给社会的贡献。企业不盈利,这个企业肯定是不负责的,但也不能急功近利,要带着社会责任去追求企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