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3月11日下午,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吴凡代表12位医学专家,发布《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上海专家共识》。
这12位发起人分别是:闻玉梅、宁光、吴凡、江帆、张文宏、卢洪洲、董健、谢斌、吴立明、邹海东、朱仁义、崔松。
《共识》内容包括以下十点:
一、公众的健康素养对疫情防控极其重要。医学专家在参与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疾病预防、科研攻关的同时,要致力于健康科普,用健康科普这个特殊的“药物”,帮助市民抵御疾病传播。
二、健康科普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遇到突发传染病,民众难免出现焦虑、恐慌情绪,不容易识别谣言。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公开,信息公开透明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原则,健康科普是信息公开的有效手段。
三、健康科普既要重视理念引领,也要注重实用性和应知应会能力的培养,比如六步洗手法、口罩正确佩戴法;既要提高健康意识,更要改变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四、健康科普的实质是学术大众化,健康科普要通俗易懂,讲“人民的语言”,把深奥的知识讲浅显,将复杂的道理弄简单,使枯燥的内容变有趣。
五、健康科普平台很多,舞台很大,医务人员要不拘一格做科普,线上线下相结合,可以在发布会上讲科普,在健康课堂做讲座,在新闻媒体发文章,也可以拍短视频、玩微信、发抖音。
六、健康科普是基础理论、临床经验、实践能力等综合体现,健康科普有利于锻炼、提升业务能力,青年医务人员要积极投身健康科普,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更快成长成才。
七、健康科普要讲“双重性”,既要讲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成就的伟大,也要讲医学的局限与无奈,引导市民合理预期。对新冠病毒既要重视防护、消毒,也不要防御、消毒过度。
八、健康科普要通俗,但不可低俗、媚俗,不能放弃科学、严谨、专业的底线,做科普,“三观”正确很重要。
九、医务人员要做有情怀、有温度的科普,人文科普是健康科普的更高境界。
十、健康科普要加强机制化建设,将医务人员做科普纳入工作绩效评价,为健康科普注入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