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荔宣
图/通讯员提供
新时期如何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社区如何服务精准化和精细化?日前,广州市荔湾区民政局到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采取现岗教学、以案促学等教学方法,助力当地社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据介绍,为完成对口帮扶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建设任务,荔湾区民政局制定 “1+6”方案(1个主方案、6个帮建项目子方案),着力打造“三个一流”(一流党建、一流设施、一流服务)社区,力争建成全国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建设示范点。
创新建立社区治理“1+3+3”模式。围绕建成“美丽、和谐、平安、幸福”社区这“1”个目标,着力打造“3”个网络体系(社区办公网络体系、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党群通联网络体系),建立“3”支工作队伍(服务宣传队、邻里互助队、平安守护队),做好“3”项重点工作(社区党的建设、政务公共服务、特困群体关爱),实现区民政局对安置点“22+1” 街道、“191+3” 社区建设指导。
培训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通过“送过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办培训班、开通网络课、开拓挂职岗,全面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服务基层能力。
推行长者“大配餐”服务模式。设立长者饭堂,采取集中就餐、就近就餐、送餐上门等多种配餐方式,为安置点老人提供便捷实惠安全的助餐配餐服务。组织志愿者为少数行动不便、高龄或重病卧床的老年人送餐上门。
打造长幼日间托养照料中心。划定七大功能区,满足日间餐饮、医疗康复、休闲娱乐、阅读学习、手工制作、课业辅导、儿童游乐等需求,保障社区老年人过上安稳幸福的晚年生活,保障社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学习有人教、游乐有场所,解决特困老人和特困儿童日间生活困境。
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构筑两区“民政局对民政局”、“街道对街道”、“社区对社区”、“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家庭对家庭”等多层级结对,实现“一对一”“一帮一”全方位对接帮扶。
开展慈善资助活动。建立慈善资助机制,利用“630”“1017”等时机,链接社会资源开展慈善资助活动,向安置点困难群众捐款或捐赠必要学习、生活物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