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棋高端落子前沿 广州高质量发展源头活水在创新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张英姿 陈红艳 发表时间:2020-05-22 06:18

■2019年10月,正在建设中的海珠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资料图)

举棋高端落子前沿,集聚人才科技攻关

滚滚珠江,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因子,始终在广州这座活力之城的血液中涌动。近年来,广州如高速行驶的列车,正通过新旧动能的“换挡”,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科技创新,正是其中的坚实抓手、动力之源。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历史战略机遇中,广州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到科技企业,不断释放着每个环节的创新活力。在全球的创新网络之中,广州正铆足干劲,积极融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支撑高质量发展出新彩。

■王筱虹

治污创新“样本”全国推广

持续的技术创新及其成果的转化,能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端发展带来源头活水。

多年来深耕环境保护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筱虹告诉新快报记者,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广州有不少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就是广州在治理大气中的一项重要创新。

王筱虹记得,2014年年初,广州组织相关企业前往国内外先进城市,对燃煤机组“超洁净排放”改造技术展开调研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广州市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方案》。同一年,广州有团队开始对广州市的PM 2.5来源进行解析研究。而广州对PM2.5的监测,至今已有20多年了。

“有些创新在原有的传统技术上,稍加组合改造就可以做到。”她说,当时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广州,需要节能减排,但没有那么多天然气供给,新能源也没有跟上。燃煤发电,依然是刚需。科研人员一边想办法提高燃烧过程中的效率,另一方面,在末端解决燃煤造成的PM2.5的问题——将排放标准提高到和天然气发电一样,即运用“超洁净排放”技术。

“这项在原有技术上创新出来的新技术,让燃煤的末端排放标准达到了天然气的排放标准,而且运行稳定。这给国家能源结构的转变,提供了时间。”王筱虹说,正是这一“广州样本”最后成为了全国火电厂改造的样板,在全国范围推广。

王筱虹介绍,如今,“超洁净技术”概念,还延伸到了其他传统重污染行业,比如冶炼、建材、水泥行业等。更重要的是,“超洁净排放”技术推动了城市布局的变化。譬如广州市规定城区内不得转运燃油、煤等燃料,城市布局的变化,迫使许多原分散在各处的工厂集中进驻一个个专业园区,同时拆除老旧的动力站或锅炉系统,原来内部自供的动力源(如供热、蒸汽等)则改由专业园区配套的火力发电厂统一进行区域热电联供。采用“超洁净技术”的发电厂不仅大大降低污染,还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使各类成本也降低了。

“解决环保问题,并不完全是在环保内解决。”王筱虹认为,这就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中,将环保提前纳入产业结构设计和城市布局中,很多可能的污染问题,就在前端被规避掉了。”

■胡德兆

敢于探索,为前沿领域保驾护航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也是广州最有可能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干细胞是一项颠覆性的创新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赛莱拉干细胞董事长陈海佳的企业,聚焦的正是中国干细胞产业化的发展。在他看来,法规政策是滞后于科技创新的,干细胞属于前沿领域,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包容与支持。事实上,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领域,针对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和技术备案,出台了很多政策。“广州市同样出台了关于干细胞的专项,也有很多有利于前沿生命科学和干细胞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科研政策。”陈海佳说。

记者了解到,2018年9月,广州市出台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提出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5个重点子行业发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位列其中。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推进10家左右行业龙头企业、10家左右高成长企业、5个关键共性产业支撑平台建设和发展,大力支持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创新,同时围绕重点子行业引导组建5支以上专业创投基金,助推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发展。

广州科技企业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科技企业量大质优,也成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白云电器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打铁创业起步,白云电器发展至今四十年,从技术含量低的低压电气往技术含量高的高压、超高压、特高压、自动化领域延伸,成为国内同行业产品链最全的企业。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介绍,面对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白云电器以需求为导向,加快从“装备制造型企业”向“智造+服务型企业”转变。

围绕科技创新,白云电器投资5亿元在广州基地建设了具有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的智能数字化工厂,逐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彻底改变了过去“摆地摊式”粗放的生产模式,并与上游供应商正在运行的生产互联,实现产品的全寿命周期管理,被认定为广东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并获得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立项。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围绕客户需求,白云电器在广州地铁BT项目上就有所尝试,使企业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商变成了系统集成服务商,现在已为广州地铁10条线路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首创了运维服务方式,开拓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我们能做这些事,跟广州市开放的政策做法分不开,市委、市政府经常向企业问计问需,极力帮助企业成长,我们提了建议之后,得到的响应特别及时、客观。”胡德兆表示。


声音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张赛飞:

聚焦重大技术领域, 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

“创新改变了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力等要素。加速产业分化和整合,从而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促进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通过创造新的需求,形成新的产品和新的产业等。”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张赛飞这样定义创新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她建议,广州要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将已有的开放优势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具体来看,要进一步优化国际科技合作框架。聚焦重大技术领域,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技术合作等。

“人才成为主要制约,引智引才应为首要工作。”她建议,将引智引才列为推动广州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工作,将人才项目纳入到科技计划体系之中,对科技人才进行系统、稳定地支持。适度加大对高学历理工科人才的政策倾斜力度,形成稳定的工程师人才队伍。在人才评定方面,要让驻穗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都能享受广州市人才支持政策,形成各方人才集聚的良好局面。

她认为,市场开拓最为困难,企业对新产品扶持政策的需求强烈。“新技术新产品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成果,可以通过金融支持、市场推广等,加大对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扶持力度。”

科技信息广受关注,科技信息服务潜力巨大。张赛飞同时提出,信息是企业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尤其是科技信息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建议广州相关部门定期梳理汇总创新政策信息,并向企业及时推送。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信息机构,鼓励加强政策宣传推广、科技信息、人才信息整合等增值服务。


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陈海佳:

政府应帮助企业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全国政协委员、赛莱拉干细胞董事长陈海佳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中国有从一线城市到五六线城市的广阔市场,形成了梯队,因此需求也是多样性的,有缓冲的空间,就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陈海佳建议政府把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跟人口红利优势转化为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动能。

“包括像华为的5G建设,新基建,智慧城市,各种各样消费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部门应该带头采购民营企业的技术,建立科技文化自信,这样一来科研的投入才能够真正促成成果转化,中国的科技才有前途。”

数说

广州创新有多牛?

2019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

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2%

广州SCI论文、国家级获奖成果数量快速增长,在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培育了一批科学家,产出了一批知识成果,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2019年,广州发表SCI论文36164篇,高于东京(35052篇)、巴黎(34443篇)、悉尼(23301篇)。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的31名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学科领域科学家入选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9年广州牵头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共9项,占全省的90.0%。

广州还培育了一批技术领先的企业。2019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12100家,广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283家(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广电运通掌握了全球领先的金融智能装备核心技术,是国内唯一具备货币识别与处理全套技术的企业,获准牵头制定全球首套VTM国家标准以及四项生物特征识别国家标准。金发科技已成为亚太第一、全球第四的改性塑料企业,开发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等37种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塑料材料……

2019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8.4%。

分析

落子高端前沿 优化创新布局

一路走来,广州是如何把握大局,举棋落子,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呢?

近年来,广州市各级科技部门积极转变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以政府直接投入为主转变为前资助、后补助、科技金融等多元化支持方式,有效引导了全社会企事业单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市科技创新焕发新活力。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的《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19)》显示,广州的研发人员及经费投入稳健增长。2018年度,广州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为149.7人年/万人,比上年增长9.39%。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到60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3%;R&D经费 占GDP比重达2.63%,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广州还瞄准了国际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市、区计划投入资金约150亿元,建设冷泉生态系统、动态宽域飞行器试验装置、人类细胞谱系、极端海洋环境综合科考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为前沿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重大需求问题研究提供长期、关键的科学技术支撑。

“整体来看,广州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基础与应用基础技术攻关,依托重点研发计划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有力地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张赛飞表示。

2019年9月,广州集中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新材料、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智能网联汽车4个重大科技专项及1个重点专项,经费规模近4亿元。新型高端研发机构连点成线,成为广州集聚全球创新人才、突破共性关键技术的重要载体,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广州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国家级质检中心超过10家、省重点实验室237家、市重点实验室165家。拥有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多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金域检验转化医学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呈多元化快速发展势头。

广州的创新布局也进一步优化。2018年度,广州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依托,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为主轴,统筹整合各类科技园区,大力推进创新载体高质量发展。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广州科学城被列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产业布局得到优化。

企业创新主体量质齐升。2018年,广州大力促进全市科技创业和科技型企业集群发展,针对企业各成长阶段多角度、全方位予以精准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陈红艳 ■专题统筹: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吴晓娴 ■专题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孙毅

编辑: 宝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