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展示
广东发展新基建配套产业链相对完备,且营商环境优良,一季度省税务局为企业累计实现减税降费693亿元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莫谨榕
5月8日,广州首批73个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揭牌,总投资约1800亿元,打响发力新基建第一枪。5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发布,提出打造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多个领域与新基建“不谋而合”。新基建在广东加速跑,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基建在广东落地情况如何?广东发力新基建前景在哪、优势几何?5月19日—20日,羊城晚报记者参加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举行的“减税费优服务 助复产促发展”主题采风活动,深入走访广州南沙、东莞的新基建代表企业,近距离感受广东新基建发力显效。
抢抓5G机遇
有企业4月营收接近去年全年
在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广东光智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大楼内,走廊上都摆满了生产原材料。公司负责人司马卫武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春节后新基建快速推动,主营5G光通讯器件的光智通讯也迎来了订单大爆发。“今年的订单已达到去年年底的3到5倍,仅4月一个月的营业收入就接近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车间操作工人从年前的40多个迅速增长到目前约350个,还不能满足目前的订单需求。”
光智通讯并非孤例,主营时频及射频器件产品的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一季度销售额1900多万元,同比增长超过50%,已接订单及招标份额达到全年目标的87.5%。
近年来,广东新基建企业勤练内功、加强研发,才让企业在新基建风口上有底气抢抓机遇。“我们目前已经拥有40多项专利。”大普通信时钟产品线总经理刘朝胜告诉记者,“我们未来还会加大研发投入,预计投入6000万元。”
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广东发力新兴产业的关键点。2019年,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3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2.8%,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一。对于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核心技术、元器件、关键零部件、装备和主要依赖进口的部件装备等,2019年广东预算安排35亿元资金进行集中攻关和突破。
营商环境优化
企业享数百亿元减税“大礼包”
新基建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广东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的优沃土壤。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各地各部门推出“给力”政策和“硬核”服务,为新基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东累计实现减税降费693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279亿元,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2020年继续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414亿元。
一批广东新基建企业已经拿到了沉甸甸的减税降费“大礼包”。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工业机器人的上市公司,公司财务总监周永冲向记者算了一笔账,2019年拓斯达享受了1600多万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500多万的研发费加计扣除减免税额,今年第一季度享受了社保费减半征收优惠约5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700多万元。“这些资金充实了我们的资金链实力,加大了对‘新基建’产品研发的投入。在这些资金的助力下,我们加大技术攻关、及时转产防疫设备,一季度净利润增长将近300%。”
产业配套完备
为新基建开启巨大想象空间
复工复产以来,广东多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其中就包括以5G、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新基建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广东仅工信领域在建或计划开工的新基建项目就有40余个,预计2020年投资超500亿元。
广东发展新基建条件得天独厚,除了优良的营商环境外,相对完备的配套产业链和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也成为成长土壤。在记者走访中,多家企业负责人对广东新基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落户广州南沙的人工智能企业云从科技高级经理程飞告诉记者,“广东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对完备,云从科技所需的零部件和产品大部分都可以在广东找到,尤其是硬件产品。作为一家技术企业,我们需要和很多供应链上的伙伴一起打磨技术和产品,广东相对完备的供应链对我们帮助很大,人工智能企业在这里会能更好地发展。”
“在全国来看,广东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是走在前列的,这和广东机器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相对完备有关。” 拓斯达董事张朋对记者表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等环节在广东相对集中和发达,上下游供应链比较齐备,推动了一批像拓斯达这样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快速成长。
“广东发力新基建,将打开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张朋说。根据省政府发布的最新规划,广东对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进行顶层设计,科学提出重点方向、区域布局和战略定位。可以预见的是,新基建将成为广东产业经济不断做大做强的又一先行者和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