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兆均
今年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红直播带货一时风头无两,也成为代表委员连日热议的话题。
灵活创新、因时而变,其中的积极意义毋容置疑。客观地说,农产品电商平台充分发挥衔接供需作用,极大助力了农产品的销售。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人人都一哄而上直播带货的时候,盲目跟风必然带来鱼龙混杂、赔本赚吆喝、甚至是个别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大搞形式主义的问题。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视频直播活动促进农产品直播营销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不得“亏本赚吆喝”、不得盲目攀比“直播人气”。
笔者仔细研读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这份通知,认为它对于规范做好农产品直播营销、强化农民利益保障,不啻为“防控直播带货虚火”的一场及时雨。
有关直播带货的积极作用,生产者、消费者、电商平台以及政府部门都有共识,尤其是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各方参与主体都特别需要高效率、高质量的直播带货。
但是我们别忘了,线上销售终究还是方式、手段和途径的创新,而农产品产销优质、高效、可持续的根本依然要落实到品质保证、产销服务、品牌建设等核心内容。在这一点上,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别无二致。
因此,笔者认为,农产品考虑直播带货之前,很有必要先“打”下面这“三针”——
第一针称之为“预防针”,这一针首先要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通知》要求,“要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扶持培育,算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大账”“要加强对合作电商平台的指导,不得以吸引‘流量’为目的,将团购优惠、拼单折扣的成本转嫁至田头。”说白了,就是要防止有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官员为了“眼球政绩”而“搞摊派”“抢镜作秀”。
第二针称之为“镇定针”,这一针是要防止盲目跟风、一心想着“赚快钱”。直播带货绝不是“一锤子买卖”,绝不是利用网红人气来对粉丝“割韭菜”。正如《通知》所要求的:必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对直播营销的农产品,要严格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做好品种选择、田头分级、安全检测等货源组织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决杜绝农产品电子商务只重“流量”,不顾“质量”的行为。
第三针称之为“强化针”,这一针是要固本强基、立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直播带货绝不是简单地卖得一年是一年,而是要做好规划、立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所以,《通知》第一条就提出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农产品电商工作对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工作开展并规范落实。除了要强化农民利益保障,还要强化“粤字号”品牌建设。各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不能指望靠一朝一夕的直播人气带起来,需要加强规划、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才能让特色乡、特色镇、特色县脱颖而出。
应该指出的是,近年来广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创建平台,创新发展农产品电商,探索并推广“短视频+网红”营销模式,在“徐闻菠萝”“广东荔枝”“梅州柚”“翁源兰花”“遂溪火龙果”“德庆贡柑”“阳西程村蚝”的产销对接和品牌建设上,已经有过积极的探索实践和成功的经验。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了新的困难,农产品产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真心期待,在政府、企业、农产品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通力合作下,创新、规范、扎实、健康、优质、高效的电商直播营销能更好地助力农业农村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趟出更加宽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