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粤卫信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平静。疫情防控压力较重的广东,第一时间拉响“警报”,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举全省之力共同应对。
那么,广东抗疫是如何应对的?未来卫生健康工作将如何发力?如何守护人民健康?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
他表示,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广东探索了“广东战法”,创造了“广东经验”,得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指导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的充分肯定。
段宇飞表示,下一步广东将重点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并建设一个引领全省、医防融合、平战结合、急慢兼顾、医教研一体的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着力解决全省卫生健康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广东“抗疫”工作获多方点赞
羊城晚报:广东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怎么做的?成效如何?
段宇飞:广东自1月14日报告首例临床观察病例,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首例湖北输入确诊病例以来,先后经历了湖北输入疫情防控、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引起的本地疫情防控三个阶段,目前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
广东是湖北劳务人员重要目的地、毗邻港澳、对外经贸大省、全国经济大省,这次疫情防控难度更大,既要防止湖北等重点地区疫情输入,又要有序引导人员返粤返岗;既要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又要防止疫情扩散反弹,还要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尽管面临多个“难处”,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东成功“化难为全”,并在全国创造了率先在湖北以外省份发现新冠肺炎病例、率先发现人传人、率先向国家建议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率先实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在全国率先报告无症状感染者、率先报告病例出院后核酸检测“复阳”现象等12个“全国率先”。
广东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指导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的充分肯定。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我们还向世界分享了广东经验。
当前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一心、攻坚克难,一定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再出现疫情将按应急预案处置
羊城晚报:如今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广东仍面临哪些风险,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防控?一旦出现疫情反弹,我们将如何应对?
段宇飞:目前,境外疫情仍呈大流行趋势,预计新冠肺炎还会与人类共存很长时间。
虽然全省防控形势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疫情风险整体不高,但未来出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防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广东已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
一旦出现本土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广东将按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
积极推动核酸检测“愿检尽检”
羊城晚报:1月30日,广东就启动了“大排查”工作,尤其是重点人群筛查,目前成效如何?进入常态化防控后,我们还会继续筛查吗?
段宇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率先发挥核酸检测技术和能力优势,以最快行动、最全排查、最准检测、最优保障,根据不同防控阶段和防控重心适时动态调整,全方位推动重点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为全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力保障。
截至5月19日,全省已累计完成核酸检测数量1183万人份,累计为全省748万人开展核酸检测。目前每日完成核酸检测量约8万-10万份。
面对新形势和挑战,在“应检尽检”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愿检尽检”。
截至5月19日,全省依托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各地医疗机构、城市广场等设立了394个“愿检尽检”检测服务点,对外开展新冠病毒“愿检尽检”检测服务。
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羊城晚报:17年前的非典疫情,让广东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这一体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下一步广东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发力点在哪里?
段宇飞:非典首发于广东,使得广东卫生应急体制机制建设从无到有。非典之后,广东卫生应急建设取得了不少进步,为成功控制H7N9、寨卡病毒病、登革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打下了坚实基础。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东积极发挥了“敏感的预警体系、高效的指挥调度体系、严密的闭环管理体系、科学的筛查诊疗体系”优势,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
下一步,广东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着力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下功夫,实现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从有到强。
从宏观布局来看,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快速响应,就需要建立一个职责明确、分工清晰、顺畅运转、有序衔接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其次,公共卫生建设要注重多维发力。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看,公共卫生建设要着重从信息化建设、实验室建设和临床救治三个方面推进;
第三,要提升临床医生公共卫生的能力,探索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公共卫生科并配备公共卫生医师,同时加强对临床医生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提升他们公共卫生能力;
第四,要更加注重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此外,还应加强疾控系统的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等。
从重大项目来看,广东将建设一个引领全省、医防融合、平战结合、急慢兼顾、医教研一体的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着力解决全省卫生健康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推动卫生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倾斜。
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羊城晚报: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工作计划,如今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接下来广东将如何布局医疗卫生工作?
段宇飞:将根据常态化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在严而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同时,继续按照“抓党建、强基层、建高地、促医改、保健康”工作思路推进工作。
比如,强基层方面,一是基本完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计划确定的建设项目。
二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按照“年底前各地市至少有1个县(市)初步建成、医共体所在县(市)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5%左右”的方向努力。
三是继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又比如,建高地方面,一是推进3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和“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
二是推进广州呼吸中心、肾脏病医学中心和肿瘤医学中心建设,力争成为全国“领头羊”、世界一流水平。
三是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市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形成高水平医院建设梯队。
四是实施三级公立医院激励计划,引导公立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完善全省中医药发展政策
羊城晚报:中医药在此次抗疫中表现亮眼,接下来我们将如何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
段宇飞:截至5月20日24时,全省确诊病例1591例,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1488例,占93.5%,治愈出院1481例。这些成绩也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肯定。
下一步,广东省在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上着力完善全省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
加紧研究编制广东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目标具体化、任务项目化,将从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强基层、推创新、兴产业、扬文化、保健康等八方面提出重点任务,以实施具体项目带动为抓手,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出台中医药综合改革措施,推进中医药体制机制创新,解决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持续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