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没有高技能人才,就没有“大国工匠”,就支撑不起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东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广东省人社厅开展 “广东技工”工程,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育一大批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杨珍选择为“广东技工”工程带货,她表示,随着工程不断推进,“广东技工”工程犹如一架马车,拉起了广东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拉起了广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局面,更拉起了广东向着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
广东模式:已建成全国最大技工教育体系
在杨珍看来,技能人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广东历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其作为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重要支撑,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创新驱动发展、振兴实体经济等重大战略。
杨珍告诉记者,目前,广东已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和普通技校为基础,公办与民办互补,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现代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技工教育“广东模式”。被国家人社部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据省人社厅数据统计,目前广东省已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全省有156所技工院校,其中技师学院37所,在校生55.8万人,约占全国的1/6,其中高技能人才比例超过50%,技能人才总量达124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1万人,均居全国第一。
工程目标:每4个劳动者中就有1个技能人才
在去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这个职业技能竞技最高舞台上,广东选手拿下8金3银1铜和8个优胜奖,帮助中国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如何将世赛成果进行转化?如何打造高质量技能大军?‘广东技工’工程给出了答案。”杨珍表示,广东将通过重点实施好七大行动,聚力实现“广东技工”工程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打造广东工作新品牌,让“广东技工”工程引领新时代职业发展新时尚。
“广东技工”工程的总目标是,到2022年,“广东技工”数量基本充足,结构趋于合理,年龄梯度相对完善、技艺素养整体提升。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超过25%。到2025年,“广东技工”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40%以上。
“这意味着,2025年平均每4个劳动者中就有1个技能人才,每10个劳动者中就有1个高技能人才。”杨珍说。
经验做法:三百余个专业对接广东现代产业
对于世赛场上的“广东时刻”,杨珍向记者展现了一组数据,揭示了广东世赛佳绩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紧盯“高精缺”产业,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共有341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绝大部分面向现代产业;此外还投入2.3亿元资金重点支持133个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省级重点专业和30个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广东获奖的20个项目中,有18个项目的选手来自技工院校。“广东产业转型快,以前的教学模式很难跟上企业发展要求。因此广东开展了技工教育改革,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之一。现在的专业设置综合性、针对性更强,都是根据行业需求和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进行培养。” 杨珍说。
“贴近产业、服务市场是广东技工院校开展教学的首要法则,也是广东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思路。”杨珍介绍说。当前,广东省开创了校企双制育人模式,这种模式被国务院原副总理马凯誉为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据统计,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共有341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绝大部分面向现代产业。重点支持133个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省级重点专业和30个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打造市场化、特色化、高水平专业品牌。
提升待遇:技师考公务员与本科生同等对待
杨珍介绍,“广东技工”工程明确,将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专业集群。完善校企双制办学,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实施“乡村工匠”工程,重点建设乡村建筑工匠、农业经理人、农村电商等一批乡村工匠省级重点和特色专业。
此外,“广东技工”工程还将推动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凭技能聘用晋升、凭业绩贡献确定薪酬待遇的激励制度。取得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在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时分别与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
在杨珍看来,随着“广东技工”工程的推进,技工院校将大有可为:“技工院校应围绕市场紧缺急需职业,多角度探索创新培训形式,为新型农业农民、外来务工人员、退役士兵实现转岗、技能提升和技能扶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