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安村村民使用体育设施健身 郝浩宇 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郝浩宇 徐扬扬
从汕尾市陆河县县城向南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近30公里,便抵达了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联安。在这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里,体育休闲运动设施随处可见,利用这些设备健身的村民更是络绎不绝。自2016年广东省体育局定点帮扶后,这个贫困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扶出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2016年前,联安村的不少村民都生活在贫困之中。除交通不便外,造成困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村子缺乏特色产业。
没有产业支撑,单纯的经济扶贫好比无源之水。省体育局提出“体育+旅游+产业共建”帮扶模式,恰是为联安村挖了一个活水不断的“泉眼”。2017年,在省体育局的不懈努力下,联安村成为了全国首批96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之一。这张独特的名片,使联安村的发展有了真正的依托。
绿道建成后,在省体育局的牵头组织下,联安村先后承办了乡村徒步、乡村骑行、乡村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这些大赛不仅提升了联安村乃至整个陆河县的知名度,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61岁的张德浩便是受益者之一。此前的联安村经济落后、道路不通,老张不仅没有结婚,还住在危房里,生活看不到希望。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村里为他翻新了房子,并将其中一间改造为乡村便利店。2018年,陆河(联安)乡村半程马拉松赛在联安村举办,无数选手和游客来到了他的小店。“比赛那天我的店都要被‘挤爆’了,一天的营业额就有1000多元。”张德浩笑得合不拢嘴。如今,他不仅生活越过越好,还如愿找到了老伴。
多一个篮球场,少十张麻将台
联安村下属有四个自然村,每个村都有户外篮球场及健身器材,绿道环绕。在联安村,村民们使用体育设施健身的场景随处可见。用联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佐年的话说,就是“多一个篮球场,少十张麻将台”。体育设施落地后,聚集打麻将的村民少了,健身的村民多了,篮球场傍晚还有跳广场舞的人群——村民的精神面貌与过往大不一样了,这正是体育帮扶的独特魅力。
除了修建体育设施、举办体育赛事带动联安发展之外,省体育局还组织实施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两项有力举措,确保联安村脱贫奔康“不掉队”。
在就业扶贫方面,省体育局积极组织贫困户参加各项技能培训,让他们尽可能拥有自主脱贫的能力。省体育局各直属单位需要不少安保和保洁岗位,这些岗位优先对联安村的贫困户开放。
在消费扶贫方面,扶贫工作队经过调研,在联安村建起了火龙果种植基地。目前,该村火龙果年产量达12万斤左右,村里贫困户到火龙果基地工作,每天收入80元。省体育局还将安排体育系统的训练基地饭堂以及各级工会优先采购这些火龙果,通过消费扶贫实现联安村集体经济增收。
如今,联安村已然一扫几年前贫困的景象。越来越多赛事走进这里,知名度的提升带来更多游客和收入。一系列扎实的长效帮扶举措,让村民脱贫致富的底气和信心越来越足。
对话第一书记
挖潜力补短板 “体育+”促振兴
邓欢欢是省足球中心副主任,也是广东省体育局驻联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他与陆河有缘,2006年就参加了“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工作,到陆河县螺溪镇欧东村驻村扶贫一年。去年,他又重返陆河,只是地点换成了新田镇联安村。
羊城晚报:这一年驻村帮扶,有何收获和体会?
邓欢欢:经过帮扶,联安村已于2019年底实现贫困户和贫困村提前摘掉贫困“帽”。今年,脱贫攻坚收官,如何建立健全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巩固帮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体育扶贫的优势及特色,做好乡村振兴衔接工作。
羊城晚报:能否谈谈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点?
邓欢欢: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四个不摘”的重要要求,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以高标准、严要求、争先进为目标,进一步挖潜力、补短板,从建立阵地、培育人才、健全机制着力,充分发挥体育帮扶的资源和优势,帮村、扶镇、援县,彰显“体育+”特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数说成效
●截至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59人全部达到贫困户脱贫“八有”标准,联安村达到贫困村脱贫十项标准,提前实现了两个100%脱贫摘帽的目标。
●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帮扶前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1.1021万元;同期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600元提高到1.7604万元。
●自2016年以来,省体育局合计投入超过4600万元用于陆河县、镇、村三级对口帮扶工作。2016年以来,省体育局直接主办或指导陆河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0多项次,参赛人数超过16000人次,现场观赛人数超过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