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人员查看果树长势 图/开平广播电视台
沙塘镇贫困户在贵妃柑种植基地工作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周颖森 姚瑶 谭耀广
两年多前,江门开平市沙塘镇引进了江门市创润生态果业有限公司,在当地红岭村建设沙塘镇贵妃柑产业扶贫基地。当地贫困户李宝笑就是在那年5月进入基地打工。日前,记者在基地采访时,李宝笑正拿着锄头在田间卖力地除草,“在基地里打工,每个月有1600元左右的工资。”她说,这笔钱虽然数额不大,但大大改善了她家的经济状况。
记者日前从江门市扶贫办等部门了解到,2016年至2019年,江门市累计投入建成规模产业扶贫项目70个,包括李宝笑在内的9000多名帮扶对象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受益。
贫困户家门口打工收入稳定
记者了解到,红岭村早年以水稻为主要作物,但近二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土地陆续丢荒,农业发展几乎“断根”。直到2018年3月,江门市委政研室派驻沙塘镇干部和沙塘镇扶贫办引进创润生态果业有限公司来到红岭村,投资贵妃柑种植项目。创润生态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荣发说,红岭村山清水秀、土地肥沃,适合种植高价值的水果农作物。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就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红岭村建设第一期贵妃柑种植基地500亩,主要种植贵妃柑、沃柑、茂谷柑等9个柑橘类水果品种,基地设栽培与品种培育区、种植示范区等特色生态水果产业示范区。目前,基地内种植了6万棵柑橘果树,今年底预计可挂果50万斤,届时收成的贵妃柑将销往全国各地的市场。
沙塘镇当地人士介绍,通过精准识别,当地有53户206人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小小的贵妃柑为他们打开了赚钱的“门路”。李荣发介绍,去年公司与沙塘镇政府签订为期三年的示范带动项目,带动三户贫困户在基地内种植5亩茂谷柑,“公司提供果苗、肥料、技术和培训,并给予资金补助,让贫困户来种柑,等到收成季节,我们以大概3.5元/斤的价钱收购。”根据测算,今年每户的收入约为5800元,而到2022年,每户收入将增加到3.5万元。
记者了解到,基地还对接建档立卡的53户贫困户和村民,请他们进基地打工,用就业断穷根,李宝笑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红岭村党支部书记劳树棋介绍,李宝笑的大儿子全身肌肉萎缩生活无法自理,李宝笑只能长期留在家中照料,小儿子和丈夫在外打工赚钱,收入并不稳定,“大儿子一个月的药费就要1000多元,日子过得很艰难。”随着贵妃柑种植项目的引进,李宝笑在照顾大儿子的同时,也能到基地打工,“每个月都有 2000多元的收入,下班就可以回家照顾孩子,非常方便!”
李荣发补充说,基地还通过向贫困户租地、划出部分收益作为帮扶资金等方式,给当地的贫困户带来了各种收入。资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依托该基地,当地贫困户、农户获得土地流转租金63.75万元。沙塘镇相关人士认为,该基地将贫困户和农户聚集到园区产业链上,长期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贫困户有了稳定和固定的收入,生活便有了盼头。
“造血式”产业扶贫让贫困户受益
江门市扶贫办相关人士介绍,作为全省相对贫困人口帮扶改革示范市,江门以“造血式”产业扶贫为抓手,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帮扶机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因此,不少产业扶贫项目扎根到五邑地区的田间地头。
如在台山市广海镇的城北村,当地正在搭建“电商平台+村集体+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由电商企业收购农户手中的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包装和平台的渠道优势进行网络销售,部分利润返还给村集体作为扶贫资金。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晶新介绍,城北村有水田1万多亩,土壤肥沃、水质优良,当地农户主要种植象牙香粘等水稻良种,口感软滑可口、香味浓郁,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以前主要就是卖给粮所,且收购价格较低,“种粮的贫困户也不知道如何让水稻卖出好价钱。”
去年10月,张晶新结识了江门市祝融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柏栩,两人对电商营销城北村大米的想法一拍即合。最终,该公司不仅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稻谷,而且每收购1斤稻谷,返利城北村委会1分钱,用于城北村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预计第一批大米将于6月份上线销售。“不但贫困户有了增收的路子,而且村委会收入多了也能更有力开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张晶新兴奋地说。
在江门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量贫困户受益于产业扶贫项目,成功脱贫。江门市扶贫办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全市累计投入建成规模产业扶贫项目70个,累计受益贫困户达到2897户946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