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县鲤鱼沟村将村道两旁打造成休闲场所,供村民娱乐
揭西县鲤鱼沟村原贫困户王少渠 ,通过学习多种农艺活增收脱贫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灿
鲜花怒放,流水潺潺,村庄里弥漫着淡淡的香味。正值初夏,一走进揭阳市揭西县的鲤鱼沟村,记者看到,村道路两旁错落的美人蕉、三角梅等植物随风摇荡,给宁静祥和的村庄披上艳丽色彩;别致的农家小楼,崭新的石护栏,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以前,我们脚下这片地是荒地,大家日子过得很清苦。如果不是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哪有现在的好日子!”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王少渠感慨,“我们鲤鱼沟村的发展好比‘鲤鱼跃龙门’的故事。”
村貌变样,告别脏乱差
鲤鱼沟村位于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东北部,作为纯农革命老区村,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发展后劲不足,属省定贫困村。
说起鲤鱼沟村这个村名的来历,今年5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勇光介绍,鲤鱼沟村村前,有一条由99个山头之水汇集形成的贡山截洪渠,水流最终进入榕江南河。因鲤鱼溯水而上的习性,每到春季,榕江南河的鲤鱼溯水游向贡山截洪渠,渠内鲤鱼翻滚跳跃,故该村命名鲤鱼沟。
“以前家家户户住土房,到处杂草丛生,没有像样的卫生间,四周满是垃圾杂物。”王勇光回忆,受各种条件限制,这条“鲤鱼”曾经又穷又瘦。
自2016年开始,东莞市桥头镇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鲤鱼沟村,当时的驻村队长邓沃新通过调研发现,基础设施薄弱是村里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解决村容村貌以及生活用水短缺问题的呼声最高。
随即,鲤鱼沟村紧紧围绕垃圾日清、污水处理、村道硬化、水岸同治、绿满家园、人畜分离、旧物修缮、新屋戴帽八项核心任务,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三年后,鲤鱼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休闲场所独特别致,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歌舞、健身、阅读成为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鲤鱼沟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在现任驻村第一书记邓泽康看来,借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使鲤鱼沟村“跃龙门”,成为远近知名的“网红打卡村”。
土地盘活,迎来新“钱景”
鲤鱼沟村两面环山一面临水,人多地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的种植业。当年扶贫队进村前,村里的七洲桥因年久失修,部分水渠垮塌,影响农业生产。经过多次调研,桥头镇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将该项目确定为扶贫工作的重点。
“当年谋划这项工程时,可谓困难重重,各方质疑声不断。”回忆起重修七洲桥的过程,邓沃新印象深刻,他说,打破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真抓实干。
鲤鱼沟村村道一侧是该村的寨前池。寨前池与靠近截洪堤一侧铺设了草皮约8000平方米、种植景观树约200棵,建成了长约400米的亲水栈道,成为村里的特色景观。“如今这条‘鲤鱼’不仅又肥又大,而且漂亮、威武。”王勇光自豪地说,鲤鱼沟村正以乡村旅游为支点,全力发展观光旅游产业,村民致富路将越走越宽广。
此外,扶贫工作队根据村里实际情况,联合东莞市有关劳务资源,发动企业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组织专场招聘会提供多种就业岗位供贫困户选择。目前,共组织培训劳动力102人次,帮助28人就业。
村民王少渠一家七口人,父母亲年迈,还有一个小孩在上学,不能外出打工。在工作队成员的帮助下,他学习了多种农艺活。“离家近,还能照顾家人,自家农田和村里的活儿都有收入,生活问题不愁啦。”王少渠指着刚购买的摩托车,很满足地说。
截至2019年底,鲤鱼沟村36户贫困户共139人全部脱贫。
对话第一书记
扶贫先扶志
帮扶要升级
羊城晚报:在帮扶工作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邓泽康:在帮扶期间,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增收项目的实施,亲历贫困户家庭困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看到一个个脱贫户过上好日子……这些场景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心生自豪之余,激励我更好地工作。
羊城晚报:扶贫工作面临各种挑战,解决的关键是什么?
邓泽康:扶贫先扶志。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需要时常入户给予更多的思想交流,唤醒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羊城晚报:对于鲤鱼沟村的发展,未来有何打算?
邓泽康:经过前期帮扶项目的实施,鲤鱼沟村村容村貌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重点工作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吸引更大人流量,建设商铺、民宿、农家乐等商业项目,创造更好商业氛围,以进一步解决村集体增收少、村民就业难问题。
数说成效
●2019年底,鲤鱼沟村达到贫困村出列标准,脱贫率100%,36户贫困户共139人全部脱贫。
●扶贫工作队统筹150万元在东莞茶山镇泽景果品物流园购买2间商铺助销农产品,年收益10%,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1090元;统筹东莞桥头镇帮扶引导资金40万元和桥头镇优秀党支部结对帮扶5万元,投资入股广东荣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余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