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扶贫干部今年到春姨家里进行低保年审落户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周颖森 梁云峰 谭耀广
今年过年后,家住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雄光村的春姨和诠叔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长期备受慢性病困扰的两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出外打工。原本已脱贫的这个家,一下子有了返贫的危险。当地扶贫干部雪中送炭,帮他们申请社会救助,并根据江门市今年提高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补发了低保金。诠叔激动地说:“还好有他们帮忙,我们的心才稍稍定下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门致力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临时救助和补助,让因病、因残、因学等特殊困难家庭在脱贫路上“不掉队”。
雪中送炭的4700元低保
春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轻度脑中风,只能在家里休养,偶尔做些手工帮补家用;诠叔本就有先天性心脏病,之前为了家里有点收入,只能去水果批发市场打打零工。当地的扶贫干部说:“他们家里还有一位患白内障的老太太和一双正在读书的儿女,经济一直很困难,目前仍在亲戚的房子里借住。”
江海区民政局局长陈颖玲告诉记者,2016年起,当地将他们一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通过各种方式让家庭情况得到良好改善,并在2018年实现脱贫。
往日里,诠叔到水果批发市场打零工、春姨到扶贫车间认领灯饰加工活挣钱,月收入约3000元。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今年水果批发市场封闭了一段时间。诠叔说,市场重开之后生意也不好,加上春姨也接不到手工来做,一家人收入几乎为零,“我们两夫妇本来身体不好,吃药花销就大,这下没了收入,都不知道怎么办。”
陈颖玲说,疫情防控期间,他们组织民政干部、社工和志愿者全面排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情况及需求。通过走访,他们得知春姨和诠叔所处的困境,马上为他们一家申请纳入低保,接受社会救助,“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为他们申请了基本施保和分类施保两类保障政策,这样一个月大概有4700元。”
提高救助标准兜住“底线”
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原来春姨和诠叔一家曾在2009年被纳入低保户,但2018年因为存款超标而退出低保。幸好今年4月,江门市印发《关于江门市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的公告》,提高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这样他们一家才得以重新纳入低保。
陈颖玲介绍,根据江门市今年新的标准,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900元/人月;城镇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低保标准75%,即675元/人月;农村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低保标准60%,即540元/人月。在江海区,从年初开始民政部门就一直在进行低保金提标和补发工作,并在5月10日全部完成,“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达到868元,高于当地低保标准75%的要求,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达到809元,高于当地低保标准60%的要求,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为全市最高。”根据江海区民政局提供的数据,目前江海区有城乡低保对象280户、421人,今年1至5月,该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69.71万元,为不少像春姨和诠叔这样的家庭兜住了贫困的“底线”。
救急救难的临时补贴
除了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外,江门市今年还根据疫情影响造成低收入群体普遍收入减少、生活成本加重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临时救助和补助。如今年2月,江门市CPI指数同比涨幅5.8%,达到了广东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启动的标准。因此,江门为低收入群众发放了每人74元的临时补贴。
另外,江门市在5月份印发的《江门市进一步做好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也提出,对失业但不符合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按每人5000元给予临时生活补助。
陈颖玲说,根据这些政策措施,江海区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低收入群体发放1至5月临时价格补贴资金2764人(次)25.64万元,积极实施临时救助措施,确保解决特困对象“救急难”问题。春姨和诠叔一家获得的救助中,有部分就是临时价格补贴资金。
5月28日,陈颖玲和当地扶贫干部再次来到春姨和诠叔家探访,两口子非常激动:“现在家里情况好多了,至少我们不用愁没收入,真的很感谢你们!”作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补助在脱贫攻坚收官年总算为他们家兜住了底。陈颖玲感慨地说:“看到他们没有因为疫情而返贫,我们真心替他们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