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城区夜景图
发掘资源多条腿走路,全市137个相对贫困村去年底全部达到退出条件
文/图 赵映光 王漫琪 善美宣
2019年初,汕尾市共有贫困人口35738户123280人,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8%;而在2019年底,该市137个相对贫困村就全部达到了退出条件,相对贫困人口35689户123081人也全部达到了脱贫标准。
不仅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下,汕尾市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发展逆势实现“开门红”,成为了“全省GDP唯一正增长的地市”,并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作为经济发展欠发达的红色革命老区,汕尾是如何借力乡村振兴的东风,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并确保原来相对贫困的群众在今年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呢?
党建领跑 凝聚乡村振兴的最大合力
从昔日社会治安问题较多的不起眼小渔村,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再到游客们争相“打卡”的滨海旅游景区……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在短短几年内成功“逆袭”的背后,是当地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不懈努力。
据金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威介绍,金町村原村党支部因班子战斗力不强、推进工作不力等原因,曾被定为软弱涣散党支部。
几年前,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金町村党组织利用换届契机,选优配强新班子,牢固树立起“党建引领、法治先行、文明塑造、实践规范、创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有效杜绝了农村基层腐败问题,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配合,最终顺利引进大型央企整体开发旅游项目。
如今,得益于旅游项目的带动,金町村的房产租赁效益逐年攀升,村民们不仅有房子分,还能到度假区就近就业,幸福感、获得感也随之提升。金町村的成功做法,其实也是汕尾市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最大合力的一个缩影。
据悉,汕尾市在去年完成了137个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队长的轮换工作,并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党建指导员,举办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班25场次4000多人次,进一步充实扶贫工作力量,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一线作战部”和“一线指挥员”作用。
在省挂牌督战基础上,汕尾市去年经过一轮大排查后,把全市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10个镇和10个村作为硬仗中的硬仗来打,采取“一村一策、一镇一方案”方式分类推进。
产业助跑 挖掘资源实现多条腿走路
有了党建这根“主心骨”撑腰,汕尾要从任务繁重、形势严峻的脱贫攻坚“战场”上迅速突围,还需要围绕民生兜底工作,从教育、医疗、住房等方方面面,为困难群众系上一条条“保障带”;同时还要通过挖掘自身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关产业,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稳定脱贫和致富奔小康。
作为知名海滨城市,汕尾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而多样的地形地貌也造就了当地丰富的农产品、海产品和畜产品,让汕尾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青梅之乡”“鱼米之乡”等美誉。
汕尾市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品带业、以业致富、精品先行”,努力打造了一批包括海丰大米、虎噉金针菜、陆河青梅、莲花山茶等“汕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认可和喜爱。
目前,汕尾全市共有50多个农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农产品,4个农产品被评为省“十大名牌”,还拥有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汕尾还建设有海丰蔬菜、陆丰萝卜、城区水产、陆河青梅、陆丰甘薯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海丰特色水果、陆丰荔枝、陆河茶叶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42个,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
在推进就业扶贫方面,汕尾市去年通过组织多个招聘活动,提供“粤菜师傅”“乡村工匠”等实用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含就近就业)3万多人,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250人,有意愿就业劳动力人口培训约1.1万人。
与此同时,汕尾各地还充分挖掘自身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等资源禀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探索新模式,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融合,达到“人来了、钱来了、产品出去了、农民高兴了”的目标。
2019年年初,海丰县新山村依靠精品红色旅游产业已获得超4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户户均收入从四年前不足3500元提高到13000元,全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晨洲蚝是汕尾典型的“汕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
群众跟跑 在政府带领下致富奔小康
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村民彭志华大学毕业后,在外地从事建筑工程多年,2015年夫妻俩回到家乡专注养起蜜蜂,几年间成了全村最大的“蜂蜜专业户”,还带动村民办起了蜜蜂专业合作社,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带头人。
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螺洞村这个原本位于深山里的省定贫困村、“空心村”,已“变身”风景如画的国家AAA级旅游胜地,不仅人气旺了许多,而且成了陆河县乡村振兴建设的典范,吸引了诸多本村村民回归。
如今,走在螺洞村世外梅园景区里,随处可见不少当地村民在自家楼房门口摆起档口出售自家种的农产品、山货等,顺势而为的他们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不出家门就可以实现增收了。
其实,像彭志华这样的村民回归例子,近年来在汕尾市并不鲜见。而“彭志华”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勤奋智慧之外,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引导。
作为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汕尾的红色革命资源灿若繁星,其中大部分熔铸于乡村。近年来,汕尾市通过全面整理红色家底,修缮革命遗址和烈士故居,建设红色纪念馆、红色广场和红色文化街,加大对红色史料的挖掘力度,着力打造了多个集民宿、农家乐、红色教育、非遗文化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村庄。看到家乡日益红火的发展势头后,不少原来在珠三角地区打工的汕尾年轻人,也纷纷回到家乡,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当中。
数说扶贫
2018年度秋至2019年度春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生活补助28110人,共8972.51万元,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67%;全面落实医疗政策,帮助12328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医疗保险,将符合条件应参加养老保险的62018名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参保政策。
2019年落实危房改造资金9883.2万元,改造1678户;提高低保补差标准,无劳力贫困人口每人每月提至484元,同时对符合条件的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因残、因学刚性支出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98户1503人及时纳入低保范围;投入近3000万元,解决了106条自然村1417户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
至2019年12月31日,汕尾全市有劳动力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46.05元,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27.6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