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非遗|在省文化馆学会做中药香囊、织藤编、包庾家粽……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0-07-01 10:41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李劭侹
图/主办方供图

6月27日,市民在广东省文化馆体验陈李济中药香囊制作

6月27日,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的“节庆‘叹’非遗”——2020年端午节系列活动继续进行。当天举行的“解码非遗——陈李济中药香囊制作体验课”为 “解码非遗”体验课第三课,也是端午的最后一堂课程。陈李济中药博物馆的蔡沛欣老师坐镇广东省文化馆,带市民一起探索“中药香囊”的秘密。

探索“中药香囊”的秘密

将传统医药文化带进日常生活

活动当天,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厅弥漫着一股甘甜的陈皮清香。“陈皮是‘和药’,入在其他药材中能调和药效,放入香囊之中则能够健脾燥湿,”蔡沛欣老师一边依序介绍陈皮、广藿香、艾叶、辛夷四味药的特性和药效,一边展示从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出借的研船、戥子称等传统中医器材,让市民大开眼界。

更妙的是,蔡沛欣老师还教大家如何看戥子称的刻度,让观众可以亲自称量药材,再手把手指导他们如何使巧劲用研船将根茎类药材的磨成粉末。她讲得认真,观众学得认真,不少人都在几次提点之后,有模有样地配出一份香囊配方。

在现场,蔡沛欣老师还传授了一个让香囊增香的“秘方”。“药店里会用高温水浴激发中药的香气。在家的话,市民可以用微波炉低温转两分钟。”她介绍,微波加热可以让味道淡去的香囊再维持香气一周左右。蔡沛欣告诉大家,陈李济还特别推出“健康养生居家防疫”的陈皮药花香囊线上课程,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体验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据了解,陈李济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中药企业之一,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早在300年前,陈李济便开始“中药现代化”,创造性地推出了“蜡壳丸”,让极易挥发的苏合香得以长期保存,减轻了无数心绞痛患者的痛楚。而今日,陈李济将中药从煎药壶里拿出,封入小小的香囊,亦是创新地将陈李济传统医药文化带进了日常生活。

观众尝试称量药材

借“巧劲”向年轻人传播非遗

端午的“解码非遗”体验课持续三天,让前来体验的市民大开眼界,并在体验的过程中达到了非遗传播的效果。

“传承手艺,最重要的就是让年轻人欣赏、认可这些技艺的价值。”“藤编”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凯雯感慨,非遗传播需要一些“巧劲”。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端午节推出的“节庆叹非遗”系列活动,便是借端午之机,将非遗技艺转化成为真实可感的生活体验。市民不用刻意“走进”非遗,而是通过包粽子、织藤编、做香囊等有趣好玩的活动,让非遗自然“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非遗不是阳春白雪,它是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生活方式。”省文化馆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节庆叹非遗”系列体验课程,创新了非遗保护和传播,旨在连接传统文化与当下“小孩子很开心,我也学到了‘庾家粽’的手法,以后就可以包粽子给家里人了。”参加活动的林女士兴奋地说。不少带孩子参加活动的爸爸妈妈,其实也是第一次“零距离”接触这些非遗技艺。于是,孩子们收获了一节生动的非遗课时,家长也因此裨益良多,从一人赏非遗,变成一家赏非遗。

据悉,接下来广东省文化馆还会围绕传统节庆,组织赏古琴、逛墟市等更多形式的活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编辑:吴小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