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宪法宣传日”,小学生们通过互动游戏学习宪法知识(资料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辉 摄
总书记金句
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谢谢陈法官帮我找到了一份工作,也让我感觉现在的生活很美好。”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法官陈海仪的回访视频中,广州女孩阿霞(化名)这样表达感激之情。多年前,因一起刑事案件,未成年人阿霞被判刑10年,成为陈海仪帮教的对象。阿霞改造表现好提前出狱后,陈海仪又帮她联系了一份她很喜欢的工作。
“当我听到‘美好’这个词的时候,我内心感觉到非常欣慰。”陈海仪说。
像阿霞一样,无数广东人在法治阳光的沐浴下,走向美好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主法治建设成果走进广东人民的小康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寻求立法“最大公约数”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在广东驶入快车道,广东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显著提升,致力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立法试验田”广东,在党的十八大后继续走在前列。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霸座问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9月审议通过《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广东成为打响立法整治霸座“第一枪”的省份。今年2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疫情防控有关决定,明确提出在决定有效期内禁止滥食和交易野生动物,这“走在全国前列”。同在今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率先立法明确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这些,都为我们的小康生活提供了法治指引。
民主立法,意味着立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如今,广东人大的立法听证规则更加完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可以向省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听证建议,发起立法听证。除运用传统的信函、座谈会、听证会等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途径外,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探索如网络听证、微信、微博等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渠道,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寻求立法“最大公约数”。
依法立法,要求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2013年,广东首次依据《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评估工作规定(试行)》对法规案开展表决前评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的要求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1月表决通过环境保护条例前,就设立跨行政区划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的条款进行单独表决……
为了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还与中山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同时,省人大常委会还组建了立法咨询专家库,让立法成果凝聚广泛共识,惠及全省人民。
市民在消费纠纷调解工作室调解矛盾 张韬远 摄
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前列
千百年来,追求生活安定是中国人民的夙愿,也是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广东聚焦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持续推进平安广东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广东公安机关深入推进“飓风2019”专项行动,连续组织发起255次“飓风”集群战役,刑事发案连续7年下降,破案连续7年保持在20万起以上,命案侦破、全警追逃再创佳绩,盗抢骗小案打击效能不断提升。据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继续保持良好,同比分别上升1.77%和2.31%。同年,37个派出所获评全国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另一方面,广东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6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联合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8(2020)》”显示,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位列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结果前三位,广州市、深圳市政府透明度指数分别位居较大的市第二位、第三位。此外,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连续六年发布了中国法治政府评估年度报告,得益于珠三角地区整体法治水平的高位运行及不断进步,六年来,广州、深圳在中国年度法治政府评估中的总得分曾常年占据前五位,其中2013年、2014年广州位居第一位,2015年、2018年深圳位居第一位。
从全国层面看,珠三角区域城市群法治政府建设的综合表现领跑全国,人民群众办事更方便了。
从以往需要繁杂的证明方能申办出入境证件到如今只需一张身份证就可办证,从昔日的“小蓝本”到今天的“一张卡”,从以往的站着排队到如今的“容缺受理”,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嵌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普法机器人走进社区,同村民“交流” 张韬远 摄
公平正义的质量效率更高
“广州有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法律服务社!感谢你们!”因入狱未年审而被吊销驾照的谭某在被改判无罪后,在广州市中立法律服务社志愿者的帮助下,2019年拿回了被吊销10年的驾照。这是全国首例无条件重发驾驶证案件。为了表达谢意,近期,谭某特向广州市中立法律服务社送去了锦旗,感谢对方一心为民的无私服务。
全国小康路上,法治保驾护航。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9年,广东法院打造一体化诉讼服务中心,增加在线诉讼服务134项,完善网上立案、微信立案,实现诉讼“家里办”“掌上办”,全方位提供“最多跑一次”立案服务,在全国率先试行跨省线上立案。在广州,法院全面推行网上立案容缺受理机制,努力让当事人立案“一次也不用跑”。
2019年,广东全省法院审结各类案件251.9万件,同比上升23.4%,案件再审纠错率0.99‰,审判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8(2020)》”显示,在司法透明度指数评估结果中,广东有6家法院进入前20名,其中广州中院实现“五连冠”。今年元旦起,广东告别“同命不同价”,全省法院试行人身损害赔偿统一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农村居民“两金一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数额因此大幅提升……
我们的小康生活,民主法治一路相伴。
[数说小康]
2019年,广东全省法院审结各类案件251.9万件,案件再审纠错率0.99‰,审判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
2019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认真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全面实现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及时有效回应群众诉求。
2019年全省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继续保持良好,37个派出所获评全国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2019年一年,广东的公共法律服务网为群众服务410万次,满意率达98.43%。
小康典型
小事不出村,有矛盾先找调解员
佛山1362家调解组织义务帮群众调解各类矛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韬远 温建敏 莫谨榕 姜雪媛
家住佛山三水白坭镇南边村的叶大叔不久前修了新屋,但这一好事却成了邻居林阿姨的烦心事。原来,叶大叔修屋时挖空了林阿姨柴房前的路面。应当如何处理,两人为此争执不下,甚至还吵着要去打官司。不过,他们还是先来到村里的诉前和解工作室。调解员向双方释明相关权利义务,并分析利弊,耐心地为二人解开心结。气性一过,大家商量起来就容易了,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很快他们就商量好了办法,双方也顺利和解。“喝过这杯茶,大家以后还是好邻居,这件事就算正式翻篇了。
“很多邻里间的矛盾只是因为生活中的小事,可能一时意气用事,相互斗气,都不肯退一步,才最终对簿公堂。但等大家冷静下来,其实心里都不愿为了小事伤了和气。如果这时能有一个第三方出面调停、劝解、协商,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愿意接受的。”南边村的调解员说,调解最重要是要解开当事人的“心结”。
社区和村是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也最容易出现摩擦和矛盾的地方。近年来,佛山不断完善基层调解小组、调解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佛山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律师、退休法官、检察官、民警等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形成人民调解工作合力。在人民调解力量中,专职调解员担任着主力角色。据统计,佛山市现有专职人民调解员1367名,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覆盖率达到100%。
如今,佛山已建立镇街、村居、企业以及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纠纷、治安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保险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362家,调解室开在了群众身边,调解员们奔走在村居里。通过劝说、引导等方式,使矛盾双方互谅互让,化解民间纠纷。
人物故事
祖庙派出所治安调解员吴主刚:
基层“和事佬”,用心解疙瘩
“吴警官为人公道,做事不偏不倚,我们都服他!”一名曾经接受吴主刚调解的市民这样评价他。
今年已经58岁的吴主刚,是个有着30多年警龄的老警察。过去20多年,他作为一名负责重案侦查的刑警,奋战在一线。直到14年前,吴主刚与一名持刀伤人的歹徒搏斗,被连刺数刀,流血过多体力不支而晕倒在地,生命垂危。昏迷了11天之后,吴主刚奇迹般地苏醒了,经过精心治疗,他最终康复出院。
已经无法再适应高强度的抓捕和外勤任务的他,2012年4月,被调往祖庙派出所成为了一名治安调解员,他又继续在这一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
从2012年至今,吴主刚及助手共完成了近万起矛盾纠纷的调解,调解成功率高达90%以上,85%的纠纷一次就能调解成功。2015年5月28日,以吴主刚的名字命名的全省首个“英模调解室”挂牌成立。2016年6月,《吴主刚英模调解室工作法》一书出版,书中科学系统的理论和大量鲜活的案例实践,成为了“新调解人” 的秘籍。禅城公安在全区12个基层派出所推广“吴主刚英模调解室工作法”。 (张韬远)
评论
以平安和法治托起更高成色的全面小康
羊城晚报评论员 董柳
幸福感和安全感,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直观评价。
人们有没有安全感,直接决定着其幸福感的多寡;一个地方法治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预期、交易预期,还折射出一地营商环境的优劣。
近年来,无论是立法、执法、司法,还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对公平正义的感受和理解,浓缩于一宗宗个案中:佛山三水白坭镇南边村叶大叔的邻里纠纷,通过调解,案结事了;广州女孩阿霞通过司法帮扶,翻开了人生新篇章,并直言“生活很美好”;车主谭先生拿回了被吊销10年的驾照……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和感受在其经历的具体个案中得以展现。
全面小康,平安建设是基础,法治建设是保障。必须重视全面小康社会中平安和法治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平安和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让平安和法治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让人民群众幸福感更满,让全面小康社会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