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广州>广州要闻

夜半建筑工地噪声超标又超时 广州相关立法工作加紧推进中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吴晓娴 发表时间:2020-07-28 08:33
分享到

■据透露,建筑工地噪声超标排放、超时限排放等行为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新华社资料图)

今年上半年,600多宗夜间无证超时施工行为已被整治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加班回到家想好好休息,周围的建筑工地却昼夜不停发出刺耳的噪声,不堪其扰。

广州市12345热线受理中心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共接到与噪声有关的投诉约6.8万宗,占环境保护类投诉工单数量的首位,其中建筑施工噪声为2万宗,占噪声投诉总量的29%,位居各类噪声投诉数量的第一位。

新快报记者昨日获悉,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近日聚焦建筑工地噪声问题。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方面透露,将对超标排放、超时限排放的违法行为设立更严厉的处罚,立法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

■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通讯员 李志洁

问题1

责任主体不明 执法效率低

●回应:上半年对夜间无证超时施工罚款500多万元

防治噪声污染,首先要有法可依,那么这一问题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介绍,广州之前曾有过噪声污染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不过,这一法规在2019年1月废止了,至今还没有新的法规出台。他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地方性法规的支撑,执法依据不清晰,导致市政工程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管理,出现责任主体不明,执法效率低下的问题。

对此,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家和省层面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法规大幅调整。广州主要是依据国家和省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还有《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进行监管。最近广州市也印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配套的责任清单。同时,噪声污染的防治不仅要靠完善的法律制度,还要企业落实污染防治的责任和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据了解,广州正在制定《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市生态环境局方面透露,将系统总结广州市多年来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做法,衔接上位法的规定,对超标排放、超时限排放的违法行为设立更严厉的处罚,立法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

此外,根据法律规定,生态环境部门对噪声污染的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政府各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实施监管。如需开展夜间施工的,住建、水务、交通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核发延长夜间施工时间。如果没有证件施工的,生态环境部门、城管部门、住建部门,各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管。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主要负责整治夜间无证超时的施工行为。“这几年我们平均每年整治1000多宗。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整治了600多宗,罚款500多万元。”

问题2

取证难、处罚力度不足

●回应:对屡次违规的的建筑项目,取消其投标资格

市民投诉建筑噪声之后,经常会发现职能部门噪声取样的结果与自己的体验有所出入。

据了解,噪声污染有别于其他环境污染,有随机性、即时性、偶发性等特点,事后取证工作难度较大。市政协委员冼聪颖认为,要对噪声防控要求的项目,安装信息化的噪声实时监控系统,把数据及时传递到各管理方。

事实上,市生态环境局在2018年底,就对建筑工地噪声在线监测装备的安装进行了统一部署。住建、交通、水务、林业和港务部门各自督促所监管的工地,安装在线监测装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也透露,住建部门要求全市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地或者是施工工期大于六个月的施工工地,必须安装噪声监测设备,实时上传相关数据。

对噪声污染的取证是第一步,一旦发现进驻工地噪声污染超标之后,采取怎样的措施比较有效呢?

谭国戬认为,停工可能会产生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建议接下来相关立法时,要考虑把罚款的金额大幅度提升,力度要加强,比如按日计罚等。

记者了解到,2018年底市环境部门和其他45个市直部门就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对在环境领域守信的企业联合激励,对失信的企业联合惩戒。

市政协常委曹志伟认为,对于建筑工地夜间施工,要实行严格的施工许可总量控制。对戴帽子的重点工程项目和环境敏感区域的夜间施工,要进一步明确降噪的标准和要求。已经施工屡次违规的,查实后要立即收回其夜间施工许可证明。

对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回应称,除了一些应急抢险和有连续施工作业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发放夜间施工证明。对已经发放但噪声超标的项目一律取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项目,取消其在广州的投标资格。

问题3

降噪科技应用不广

●回应:将推进新旧泥头车更替

如今科技迅猛发展,能从根源上解决噪声问题吗?

曹志伟指出,夜间施工中,泥头车、挖土机的噪声问题是比较严重的。目前广州市规定,建设项目的夜间施工时间是晚上8点到11点半,刨除最后半小时清洁场地的时间,实际施工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而泥头车在白天是不能走的,造成建设项目的夜间挖土工期延长。

因此他建议,除了加强对泥头车的管理,还要鼓励施工单位对泥头车进行升级换代。推广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电动泥头车。允许电动等新能源车辆白天的通勤并延长运行时长,也就缩短了夜间施工的时间。

对此,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表示,目前会同住建部门制定了新能源泥头车的工作方案,并在黄埔区开展试点。接下来将会加快完善相关的管理规范,推进新旧泥头车的更替,保障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交通秩序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政协委员调研中也了解到,部分在建工程项目中,噪声防治管理有了新举措,比如采用新技术组合建造施工,以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楼板、预制内隔墙板为主,将单栋装配率提高至53%,大大减少现场作业。

然而目前广州大部分的工地并没有运用这样的新技术。在曹志伟看来,原因就是一个字“贵”,他表示,装配式建筑比普通建筑施工成本平均要高出10%到20%。政府除了用行政手段,要求企业增加成本去使用新技术,还要设立低噪声设备的补助资金,加快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和应用,对采用新技术的投资单位,应该给予税收、地价的优惠以及奖励容积率等。

问题4

信息公开程度不足

●回应:对没有信息公开的项目进行处罚

政协委员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建筑工地信息公开普遍存在手段不足、程度不够的情况。建筑工地公示栏并没有展示项目(日/夜)相关施工批文、噪声污染防治信息等具体内容。

这样一来,居民根本不知道工地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施工?要施工多久?如果信息不公开,又如何做好监督呢?

冼聪颖认为,把施工时间、噪声类型、工地联系人等信息向居民公开,会让居民没那么焦虑。如果有问题的,工地和社区彼此也能够互相沟通、互相配合。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表示:“住建部门要求全市所有的工地必须设立公示牌。公示牌上要公布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息,如监管负责人的电话等大家所需要知道的信息。而且要求各级的监督部门加强对工地的巡查,对没有进行项目信息公开和安装公示牌的项目要进行处罚,责令整改。”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新政助推海南旅游复苏提质、领跑全国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试驾全新传祺GA8:新旗舰轿车该有的样子

  • 凯酷(ALL NEW K5)亮相成都车展并于今日首发到店 2020-07-27
  • 售价2.88万起 宏光MINI EV成都车展正式上市 2020-07-27
  • 全新Jeep+大指挥官广州地区上市 售23.98万起 2020-07-26
  • 比亚迪2021款唐预售发布 燃油版17万元内 2020-07-24
  • 宋PLUS搭载骁云全新1.5TI高功率动力总成亮相车展 2020-07-24
  • 车载多功能“大”屏车型推荐:比亚迪宋Pro 2020-07-27
  • 荣威R ER6预售,荣威iMAX8、荣威i6 MAX全球首次亮相 2020-07-24
  • 荣威i6 MAX内饰曝光 智能座驾+3㎡全景天幕 2020-07-22

创维OLED电视S81 Pro亮相,AIoT生态再添一名干将

  • 海信空调公布新冷年战略:将推PRO版本新风空调 2020-07-23
  • 国美携手央视新闻开启31省份巡回带货直播 2020-07-22
  • 聚焦反诈普法教育,大鹏教育科技助力普法教育内容升级 2020-07-17
  • 格力电器净利预降五成 美的追赶终端市场份额 2020-07-16
  • 嘀哩嘀哩创始人被批捕 播放《混沌之子》等侵权动漫作品200余部 2020-07-16
  • 广东传统产业依靠数字化转型“转危为机” 2020-07-15
  • 移动互联网下的新营销场景:品牌发展将进入5G智媒时代 2020-07-13
  • 五款家电免费送,TCL实业CEO王成助阵张绍刚直播首秀 2020-07-13

带你穿越千年,感受“契丹印象”:公主面具驸马璎珞亮相粤博

  • 大师艺术课|如何破译岭南工艺密码?名家教路:可用“加减乘除”四字诀! 2020-07-26
  • 八十奖项来“选美”!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启动 2020-07-17
  • 传递关爱,弘德立人 2020-07-06
  • 大馆带小馆!广州艺博院与高剑父纪念馆共同弘扬岭南美术精神 2020-07-05
  • 西沟纪兰 2020-06-28
  • 《文学的日常》:跟随“镜头”走近这些一线大咖作家…… 2020-06-16
  • 在这里,他听不见世间喧嚣,却深知人情冷暖 2020-06-12
  • 定了!2020上海书展将于8月12日至18日如期举行 2020-06-16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金羊图库
  • 河北:多位大力士亮相石家庄
  • 航拍丹江大观苑水位上涨
  • 海南文昌:夕阳下的翁田小渔村
  • 北京演出市场恢复开放后迎来首演
  • 日本多处建筑亮奥运五环色 纪念东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
  • 巴勒斯坦居民岩石小山上打造私家泳池
  • “拐杖医生”浙江乡村行医44载:方便病人再累都值得
  • 安徽同大镇石大圩发生决口 洪水漫过附近乡村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驻村第一书记罗卫东:用心用情用智 帮蓄洪区村摘贫困帽
2020-07-28 07:40:14
昔日城中村成全国知名“淘宝村” 李远斌:用实干精神探索转型
2020-07-28 07:10:53
7月粤A牌竞价:个人最低成交价24800元,继续上涨
2020-07-27 20:13:04
深圳罗湖发布确诊港籍货车司机逗留小区防控情况续报
2020-07-27 20:18:58
港籍货车司机确诊 曾在深圳罗湖逗留
2020-07-27 09:18:54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夜半建筑工地噪声超标又超时 广州相关立法工作加紧推进中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吴晓娴  2020-07-28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加班回到家想好好休息,周围的建筑工地却昼夜不停发出刺耳的噪声,不堪其扰。

■据透露,建筑工地噪声超标排放、超时限排放等行为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新华社资料图)

今年上半年,600多宗夜间无证超时施工行为已被整治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加班回到家想好好休息,周围的建筑工地却昼夜不停发出刺耳的噪声,不堪其扰。

广州市12345热线受理中心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共接到与噪声有关的投诉约6.8万宗,占环境保护类投诉工单数量的首位,其中建筑施工噪声为2万宗,占噪声投诉总量的29%,位居各类噪声投诉数量的第一位。

新快报记者昨日获悉,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近日聚焦建筑工地噪声问题。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方面透露,将对超标排放、超时限排放的违法行为设立更严厉的处罚,立法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

■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通讯员 李志洁

问题1

责任主体不明 执法效率低

●回应:上半年对夜间无证超时施工罚款500多万元

防治噪声污染,首先要有法可依,那么这一问题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介绍,广州之前曾有过噪声污染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不过,这一法规在2019年1月废止了,至今还没有新的法规出台。他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地方性法规的支撑,执法依据不清晰,导致市政工程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管理,出现责任主体不明,执法效率低下的问题。

对此,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家和省层面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法规大幅调整。广州主要是依据国家和省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还有《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进行监管。最近广州市也印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配套的责任清单。同时,噪声污染的防治不仅要靠完善的法律制度,还要企业落实污染防治的责任和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据了解,广州正在制定《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市生态环境局方面透露,将系统总结广州市多年来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做法,衔接上位法的规定,对超标排放、超时限排放的违法行为设立更严厉的处罚,立法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

此外,根据法律规定,生态环境部门对噪声污染的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政府各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实施监管。如需开展夜间施工的,住建、水务、交通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核发延长夜间施工时间。如果没有证件施工的,生态环境部门、城管部门、住建部门,各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管。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主要负责整治夜间无证超时的施工行为。“这几年我们平均每年整治1000多宗。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整治了600多宗,罚款500多万元。”

问题2

取证难、处罚力度不足

●回应:对屡次违规的的建筑项目,取消其投标资格

市民投诉建筑噪声之后,经常会发现职能部门噪声取样的结果与自己的体验有所出入。

据了解,噪声污染有别于其他环境污染,有随机性、即时性、偶发性等特点,事后取证工作难度较大。市政协委员冼聪颖认为,要对噪声防控要求的项目,安装信息化的噪声实时监控系统,把数据及时传递到各管理方。

事实上,市生态环境局在2018年底,就对建筑工地噪声在线监测装备的安装进行了统一部署。住建、交通、水务、林业和港务部门各自督促所监管的工地,安装在线监测装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也透露,住建部门要求全市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地或者是施工工期大于六个月的施工工地,必须安装噪声监测设备,实时上传相关数据。

对噪声污染的取证是第一步,一旦发现进驻工地噪声污染超标之后,采取怎样的措施比较有效呢?

谭国戬认为,停工可能会产生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建议接下来相关立法时,要考虑把罚款的金额大幅度提升,力度要加强,比如按日计罚等。

记者了解到,2018年底市环境部门和其他45个市直部门就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对在环境领域守信的企业联合激励,对失信的企业联合惩戒。

市政协常委曹志伟认为,对于建筑工地夜间施工,要实行严格的施工许可总量控制。对戴帽子的重点工程项目和环境敏感区域的夜间施工,要进一步明确降噪的标准和要求。已经施工屡次违规的,查实后要立即收回其夜间施工许可证明。

对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回应称,除了一些应急抢险和有连续施工作业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发放夜间施工证明。对已经发放但噪声超标的项目一律取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项目,取消其在广州的投标资格。

问题3

降噪科技应用不广

●回应:将推进新旧泥头车更替

如今科技迅猛发展,能从根源上解决噪声问题吗?

曹志伟指出,夜间施工中,泥头车、挖土机的噪声问题是比较严重的。目前广州市规定,建设项目的夜间施工时间是晚上8点到11点半,刨除最后半小时清洁场地的时间,实际施工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而泥头车在白天是不能走的,造成建设项目的夜间挖土工期延长。

因此他建议,除了加强对泥头车的管理,还要鼓励施工单位对泥头车进行升级换代。推广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电动泥头车。允许电动等新能源车辆白天的通勤并延长运行时长,也就缩短了夜间施工的时间。

对此,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表示,目前会同住建部门制定了新能源泥头车的工作方案,并在黄埔区开展试点。接下来将会加快完善相关的管理规范,推进新旧泥头车的更替,保障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交通秩序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政协委员调研中也了解到,部分在建工程项目中,噪声防治管理有了新举措,比如采用新技术组合建造施工,以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楼板、预制内隔墙板为主,将单栋装配率提高至53%,大大减少现场作业。

然而目前广州大部分的工地并没有运用这样的新技术。在曹志伟看来,原因就是一个字“贵”,他表示,装配式建筑比普通建筑施工成本平均要高出10%到20%。政府除了用行政手段,要求企业增加成本去使用新技术,还要设立低噪声设备的补助资金,加快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和应用,对采用新技术的投资单位,应该给予税收、地价的优惠以及奖励容积率等。

问题4

信息公开程度不足

●回应:对没有信息公开的项目进行处罚

政协委员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建筑工地信息公开普遍存在手段不足、程度不够的情况。建筑工地公示栏并没有展示项目(日/夜)相关施工批文、噪声污染防治信息等具体内容。

这样一来,居民根本不知道工地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施工?要施工多久?如果信息不公开,又如何做好监督呢?

冼聪颖认为,把施工时间、噪声类型、工地联系人等信息向居民公开,会让居民没那么焦虑。如果有问题的,工地和社区彼此也能够互相沟通、互相配合。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表示:“住建部门要求全市所有的工地必须设立公示牌。公示牌上要公布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息,如监管负责人的电话等大家所需要知道的信息。而且要求各级的监督部门加强对工地的巡查,对没有进行项目信息公开和安装公示牌的项目要进行处罚,责令整改。”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倒计时100天,进博会再发“东方之约”
20:33
读懂习近平吉林之行,有这四个“切入口”
20:33
习近平将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10:17
中大华工公布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07:53
广外省内计划招生4167人 新增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
07:54
广东本科插班生开始投档 一次性满档率较高
07:54
广东今年将下拨12亿元 重点用于公办学位建设
07:56
在广州民警的帮助下 23年来,他首次有了户口
07:56
确诊港籍货车司机曾在深圳东莞逗留
07:57
2020《财富》中国500强出炉 拼多多首次上榜
07:5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