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位省政协委员亮相“委员通道”,都谈了什么?
统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铭明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麦宇恒 实习生 黄思思
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月10日下午开幕。10日上午,本次大会的首场委员通道正式开启。
委员通道,通民心、道民意、为民呼。来自不同界别的六位省政协委员走上通道接受集体采访,畅谈履职思考,回应社会关切,积极为广东发展建言献策。
雷震委员:
制造业当家,需要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
首个发言的是民盟广东省委会科技委员会委员,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雷震,来自经济界。
雷震表示,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近年来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7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过5000家。“十四五”期间,广东将继续力争培育省级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业当家提供重要保证。
未来广东如何走好专精特新这条路?他有两点建议:
一是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优势,密切链接资本、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探索建立大湾区专精特新培育工作联系机制。由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和交易所、投资机构、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等组成协调小组,联合开展相关工作。强化金融创新,引导全球化资本、市场化投资机构投资专精特新,从“募、投、管、退”全流程提供支持,建立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长期稳定投入机制;
二是“政产研学金”联动,全面赋能专精特新。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行业、产业、企业、高校、投资机构、研究院所和金融资本市场,组成常态化联合工作机制,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发掘筛选评审服务链条,继续用好用活“链长制”,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链长制”的重要工作内容,“要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优势突出的小微企业园,引导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发展”。
雷震还建议,积极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结合,推动制造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度融合发展。(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杜兰委员:
AI养老,让晚年生活更美好
在本场委员通道上,省政协委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向大家展示了一对耳机:“它看起来跟市面上普通的无线耳机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它是国产最新款的智能助听器,能够为老年听损群体再现清晰的自然原声。”
她说,像这样能给老年人带来便利的智能产品还有很多,人工智能养老虽然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养老,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失能、半失能及空巢老人的养老生活质量。
杜兰说,预计到2030年,广东老年人口占比将突破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杜兰提出疑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提供更多的适老化智能产品,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想用?
对此,杜兰提出了“顶天”和“立地”的建议。
“顶天”就是加快开发智能养老服务产品。杜兰指出,广东是机器人制造大省,建议设立相关政策,支持企业提升康养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支持机器人智能交互开放平台建设,降低情感计算、多模感知、虚拟形象、运动智能等关键技术的成本与使用门槛,不断提升产品在日常出行、就医、消费等场景中的适老水平。
“立地”则指推动智能化产品在老年人群体普及和使用。杜兰建议充分发挥社区、街道、老年大学、志愿者组织的力量。定期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普游、智能化产品使用经验交流会,帮助老年人及时学会使用智能化产品,更好地享受智能化时代的便捷服务。“关心老年人的现在,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我相信,加快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和普及,一定可以让更多的老年人拥有更加健康幸福的老年生活。”(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江华)
杨寿桃委员:
推进生物医药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出来的重大成果,如何才能尽快造福老百姓? 省政协委员、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助理、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杨寿桃认为,实现高效率的科研成果转化是有效途径。
为此,他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着力解决科研成果不实用和市场价值低的问题。要征集凝练产业、临床真实的应用需求和关键技术,采用 “揭榜挂帅”等方式,整合大学、科研机构等资源联合攻关,从源头上保障科研成果有需求、有价值、有市场,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加大对成果转化专业机构的扶持力度。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省实验室等专业机构,建优配强成果转化专业服务团队,协助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样品、样机,全程为科研人员转化成果提供专业服务。
“只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科研人员从他们不熟悉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专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我相信一定能产出更多更优秀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社会。”杨寿桃说。(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黎锦城委员:
破解 “三孩时代”的托育难题
省政协委员、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黎锦城是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他发言的主题是破解 “三孩时代”托育难题。
“三孩”生育政策出台后,许多宝妈宝爸动了再生一个孩子的念头,但同时也担忧:孩子谁来带?靠老人、请保姆,还是妈妈放弃个人发展,全职在家带娃?
如何让广大家庭“生得情愿、养得放心”?黎锦城提出了两条建议。
一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扩大托育服务供给。他建议,支持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开设普惠型托育机构,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普惠性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同时,他还鼓励 “托幼一体化”,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将2至3岁幼儿托育服务纳入以公立机构为主的普惠型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二是大力培养专业人才,确保托育服务质量。“发展婴幼儿照护专业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完善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具有良好职业发展空间的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托幼服务专业化水平。”他认为,可以开发育儿指导公益平台和课程资源,鼓励幼儿园、公办托育服务机构、社区等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示范指导,提高家庭科学育儿的素养和能力。(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欣怡)
陈美仪委员:
推动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可以说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港澳青年逐梦的脚步。”本场委员通道上,广东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澳门中小型企业联合总商会常务副会长陈美仪提出建议,要让港澳青年体验湾区发展的“强磁场”,提供专业的创业就业指导。
陈美仪表示,现在很多港澳青年已经认识到大湾区发展的潜力,认同投身湾区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港澳青年在湾区创业就业还受到一些现实因素的制约:他们对湾区相关政策信息了解不够,以及需要面临生活习惯差异等问题。因此,她建议举办各种形式、多个领域的交流活动,让港澳青年进一步感受湾区、了解湾区,体验湾区发展的魅力。
同时,陈美仪还建议各地政府加强合作,为港澳青年提供就业相关信息,开展精细化的就业指导。设立大湾区跨部门的沟通协调平台,解决港澳青年在湾区创业就业时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无论是心怀狮子山上拼搏精神的香港青年,还是带着濠江之畔创业豪情的澳门青年,只要推开心门,勇敢出发,不懈奋斗,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港澳发展、祖国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一定能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人生。”陈美仪动情地说。(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任永全委员:
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更贴心更暖心
来自文艺界的任永全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教育中心总校长,他关注的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话题。
在任永全看来,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更贴心更暖心,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命题。为此,他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数字化”走向“数智化”。任永全说:“可以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基础上,精准对接基层文化需求,组织新媒体开展运营和推广,实现‘看演出、看展览、看非遗、看景区、看直播’,着力在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数字资源生产展示和数字化服务三个环节上下功夫,确保出精品、出成效。”
二是推进标准化工作。在任永全看来,可以指导地市、县 (市、区)出台本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或服务目录,实现公共文化标准化供给。推进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强化县域公共文化设施的“造血”能力,逐步推动分馆从“向基层送文化”向“在基层种文化”转变。加强示范品牌建设,开展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评选,推动基层文化服务工作提质增效。(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欣怡)